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7/11/2015
吴欣怡:文化就是生活.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 admin

(槟城)一讲“文化遗产”,可能你会想到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物。那“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是什么?为何我们也需要守护?

2008年乔治市和马六甲古联袂登上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文化遗产”一词开始进入了本地人的语汇与意识。

乔治市世遗机构(GTWHI)研究专员吴欣怡在接受《大北马》社区报访问时解释,“文化遗产”,是某些受重视并传承的文化元素,可以分“物质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乔治市文化特色
非仅停留在老建筑

“乔治市的魅力和文化特色,并非仅停留在老建筑,也包括了世代传承的生活方式、信仰习俗等。”

她说,建筑物是有形的文化遗产,建筑背后的种种无形内涵,比如时代背景、建筑技艺、生活方式、空间安排、对现进社会的意义等,则是无形的。这些非物质文化也需守护。

“文化就是生活,几乎无所不在。”

举凡我们的饮食习惯、宗教仪礼、节日庆典、生活智慧、风俗信仰,某程度上都可以说是世代相传的文化遗产。

鬼门关等传说多口述相传
盂兰胜会成华社想像实践

吴欣怡举例,盂兰胜会之所以举行,是因为有一群人相信每逢农历七月,传说中鬼门将会打开,这期间阴间与阳间将会短暂重叠。

这是本地华人社会对于自然与宇宙的想像实践。有关于鬼门关、地狱、大仕爷、孤魂野鬼等等传说也多是经由口述来代代相传。

“盂兰胜会有特定祭祀仪式和程序,背后也反映出社区或是商会成员之间的关系。”

传统手工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士爷纸扎像、画像、祭祀用品等,都是传统手工艺的产物,传统手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产品则是物质文化。

“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迁以及地方特色,大仕爷可以是纸扎、但也有木雕、泥塑、甚至是数位平面列印。”

检视文化逻辑是否连贯她说,面对这些变化,可说物质上改变了,但也必须去检视,背后的文化逻辑是否依然连贯;唯有意识到物质文化背后的文化意涵,其意义才可说完整。

她也提及,盂兰胜会中也常常会看到戏班、木偶戏或是歌台的演出,这些歌舞表演的背后,是一个社区人们与鬼神同乐的理念。

通过公约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分5领域

自从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世界遗产公约》后,如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中的非物质文化面向就成为一个棘手但必须解决的问题。

为了处理这个问题,联合国经历前后30的研议以及无数次的专家会议和争辩,才终于在2003年通过了《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非物质文化遗产划分五领域

在这个公约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被划分为五大领域:
(一)口述传统与表达,以及作为媒介的语言
(二)表演艺术
(三)社会实践、仪式与节庆
(四)有关自然界与宇宙的知识与实践
(五)传统技艺。

这个分类,是在一个设置可操作类别同时,也尽可能不遗漏非物质文化的各种可能。

所以,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可以是其他项目组成的一部份;同时,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里的元素,也很可能涵盖超过一个以上的领域。”

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环境变迁消逝

非物质文化遗产需守护(safeguard),而非保存(preserve)。2003年的公约如此强调。

吴欣怡说,非物质文化会随着人们的迁移、周遭环境变迁、科技发展因素而变化、重组、消逝。这个特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方式,与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同。

“我们可以修复、还原建筑古迹,政府可以透过立法来保存它。但生活方式及文化的改变,是无法用法令强制或禁止的。”

任何强加的力量,将造成文化的改变;试图将文化冻结在某个时空,往往将导致它僵化并失去意义。

随殖民、观光发展……改变!
饮食变迁迅速

吴欣怡以饮食文化为例子。在各种非物质文化中,饮食的变迁相对迅速。殖民、移民、观光发展、科学饮食观念都可以快速让饮食习惯产生变化。

“早期的中国劳工从原乡带来的味觉记忆,搭配了本地食材后,逐渐被人们接受,而成为今日具有本地特色的饮食文化遗产。

处理文化政策须敏感

“80年代才流行起来的西式快餐,在若干年后,很可能被认为是某个世代的集体记忆,及代表后工业社会的文化遗产。”

她说,不同世代会有个别的集体记忆。在处理文化政策时,不仅要具备文化敏感度,也要保持开放和包容的心态,保留变化的空间,而非一味地相信只要限制或禁止,就能“保存”饮食文化。

特别是文化权问题……
守护势必牵涉普世人权

吴欣怡强调,要更深层地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势必牵涉到普世人权,特别是文化权的问题。

文化权是一个普世人权价值,联合国制定并宣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是在推广人类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也在提醒世人要珍惜守护因政治、人为因素,而被边缘化、面临消逝的少数文化。

“要真正做到守护非物质文化,光是靠政府单位推动并不足够。”

社群需意识到自身文化可贵

她说,社群成员需意识到自身文化的可贵,主动参与与传承,才能维持文化的活力。

政府的文化政策,也需要公民社会的回馈和监督。就算是物质文化,例如古迹区内公共事务的推动,若古城的修复与维护缺乏民众的参与与认同,将很快成为样板或是报告上的文字而已。

她认为,民主素养、公民素质、及对文化意识的重视,才是决定该社会文化走向的关键动力。

乔治世遗机构
月杪联办研讨会

为了更细致谨慎地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乔治世遗机构将在本月底,与槟州研究所以及槟城环球旅游局机构联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

有关研讨会主题为:“创新实践、永续策略与经验传习”。出席者包括来自韩国、台湾、香港、泰国的学者专家,菲律宾、澳门,新加坡等地的文化管理机构代表。

议题包括亚洲各国对于各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界定、普查和记录的执行经验等。

盼藉此建立国际连结

主办单位希望透过这平台,建立国际连结、促进交流、开创未来互惠合作的空间。

研讨会将于11月30日至12月2日,在乔治市湾景国际饭店举行。欲知详情,可浏览http://www.gtwhi.com.my/ich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