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2/02/2009
怕见老师
作者: admin

(梁靖芬正襟危坐给她的老师打电话时,我就在北京。我刚给她的老师发了马大中文系的会议通知,邀请他到马来西亚参加研讨会。)

我从北大毕业回国,转眼在马大又服务了3年。终于等到了5个月的研究假期,让我有机会回到北京,再过一次游学生活。从学生身份转到访学,我选择了北大隔壁的清华。论讲座之频密,文艺表演之丰富,清华不及北大;论风景和人文气氛,北大也更胜清华。为什么不去北大而去清华了呢?我想了半天,说不出什么好理由。

我想我是害怕回到那栋陈旧的宿舍吧。那栋有我3年回忆的宿舍,其实一点也不好,小小的双人房就只能摆放两张床和两张书桌。我和我室友各占半壁江山,我们把杂物都藏在床底下。第一年冬天,我那位年轻的室友,把男朋友带回房间亲热。我面对电脑,听他们在我背后接吻。那一年,我学会了上网聊天,一聊就聊了大半个晚上。

或许我害怕每天使用公共厕所吧。我到过多间大陆大学的留学生宿舍参观,到目前为止,最落后的要数北大。2001年我住进去,听说新宿舍就要建好,第二年我们就可以换新环境,说归说,直到我毕业,2008再到北京,中国学生换了新楼,留学生还住在那栋上世纪80年代的旧楼里,日日与厕所异味为伍,还要排队洗澡,因为一过12点,就没有了热水供应。

我到清华去,已经打听好外国研究生都分配到有独立卫生间的单间,网络设配非常好,足不出户也不觉得寂寞。我的博士导师就住在清华大学南边叫蓝旗营的小区,从我的住处骑自行车到老师家去只要10分钟。我住在清华,其实也方便我去拜访老师。

我9月15日到北京的,一直没有机会见到老师。有时候电话没有回音,有时是师母接的电话,说老师那段时间在开会,没有精神见我们。10月25日,老师早期的研究生从美国回到北大演讲,老师安排好在北京的同门一块聚餐,我却去了韩国参加研讨会。11月初我从广西回到北京,老师又去了欧洲。

进入11月,眼看我的假期只剩下一个半月,我却还没见到老师,同学们知道了都有点意外。听说老师每周五下午给北大国学院的研究生上课,我决定到班上去看老师。

北京的冬天不适合出门,出门得穿上厚厚的羽绒服。出门之前,我挣扎了半天,才到宿舍楼下打了一辆出租车到北大去。车子穿过清华校园,路过蓝旗营,直奔北大。司机说前面堵车,把我撂在路边,叫我自己越过马路进入校门。我悻悻然下了出租车,站到等待交通灯转绿的人群中。

我的老师,也在人群中,高瘦的身子,花白的头发,我一眼就认了出来。

“老师,我跟您上课去。”我站到老师身边,仿佛回到当年,也是同样的这条马路。男同学给老师提公事包,一伙人浩浩荡荡拥在老师后头,踏雪地一起送老师回家。老师的和蔼可亲常常叫其他专业的同学仰慕,更羡慕我们同学之间融洽的感情。

老师先是有点意外,然后意料中事地点点头,好像什么都知道。静默了几秒钟,老师忽然拍拍我肩膀,说:“碧华呀,你不要怕我”老师习惯在我们名字后加上尾音……我来不及说什么,前面的交通灯已经转绿,我们随人群过了马路,进入北大校园,很快就走到了课室,学生已经在等上课,时间正好下午2点。

没有成就,羞见老师啊……

我坐在课室的角落,看得出老师对我的出现很是开心。老师先将我介绍给他的学生认识,才开始讲课。我在恍惚中继续想,老师怎么知道我说我怕见老师了呢?

说怕见老师是因为每回老师见到我,一定问起最近最近写了什么文章?什么时候出版论文集?评了职称没有?老师已经73岁,每年都有学术著作出版,屡次得奖。老师的勤劳和关心,叫学生见面的时候惭愧。前年途经上海捉紧空档到同学家拜访,说起一起上课的旧事和后来的发展,无限感叹。在他的名片上只见某某大学副教授的职称,却不见“北大”的痕迹,与我们名片上注明毕业自哪间大学的方式不同。

我的同学说,毕业了就只能靠自己,不能时常把北大挂在口头上了。这几年来,我出去参加国际学术活动,见面别人总会问毕业自哪一间大学,然后问读什么专业,最后还是会提到老师的名字。我的同学习惯地搔搔头:“没有什么成就,哪里好意思说自己是老师的学生啊?”我自毕业以来,每年都到北京一两次,每年至少见到老师一次。而我的同学毕业了5年,一次也没回去北京。比起读书时代,他的头发越见少了,我的同学又搔搔他的头,说:没有成就,羞见老师啊……同样的话,我也经常说。这次到了北京快三个月了,还没去见老师,想是这番话已经让其他同学转述给老师,老师才忽然叫我不要怕他。

一周后,我终于踏入了老师的家,也见到了师母。我找了个时机,告诉老师,我不是怕他,我只是怕他问我什么时候出版论文集。老师听了,仰头哈哈大笑,说“那我不问就是。”我心里一松,接听到:“但是,我还是要提醒你……”2008年的最后一天,我结束了长假,回到了马来西亚,农历新年也近了。前几天,收到一则问候短讯,是一位毕业多年的马大学生发过来的。我立刻给她拨了个电话,电话连响两次都没有人接听。良久,短讯再次传来:对不起,老师,跟你说话心理有压力,所以没有勇气接听……我也给她回了短讯:没关系,我也怕我的老师。

编按:读了梁靖芬于1月13日见报的文章—《正襟危坐给老师打电话》,潘碧华有感而发,另作一文呼应。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