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7/12/2009
两岸.张望西马的另一半(文化篇):文化传承.默默耕耘
作者: admin

坦白说,我们一般对沙巴砂拉越的华人传统文化概况所知甚少,那是天然资源丰饶的大山大水大土地,中华文化的支流在这片大土上温婉开花,零零落落不太热闹,但却有许多坚韧的美丽。歌仔戏、粤剧、舞麒麟,以及其他角落里头默默坚持的个人和团队,这些文化传承者用时间换得的,不是西马表演艺术的瞩目和喧哗,而是默默耕耘、自在坚持的动容。

古晋:遇见歌仔戏.〈艺声闽剧社〉

在马来西亚,或许大家对闽剧的认识多来自当年热烧的台湾歌仔戏,真正在歌台看过闽戏的观众想必不多。但在古晋,却有一个艺声闽剧社坚持了50几年,自立更生,以业余姿态演了一出又一出闽剧,全盛时期演出的剧目超过200部,也曾自组舞狮团参与游行庆典,历经不同形式,人事几翻更迭的剧社,沿途虽然风雨不断,但也坚持走到今天。

艺声闽剧社于1952年正式注册成立,过往的年代没有太多休闲娱乐活动,闽剧爱好者因爱好相同,常常聚在一起,遂提议成立剧社。第一出闽南剧〈九重天〉是应广泽尊王诞辰邀约演出,剧本有了、演员有了,唯缺服装道具,后来终于筹获经费,得以顺利登场,这一演,就演了半个世纪。

艺声闽剧社导演周贻山从40年代末期加入剧社,至今已是70来岁长者,说话温柔秀气的周导,依然活跃,每逢有演出邀约,他就会召集大家演出,宛若剧社的大家长。

和其他传统戏曲文化,闽剧不是年轻人热爱的活动,而今闽剧人才逐渐凋零,剧社内同仁都是业余参与,也各有各忙,有时候也面临演出在既却没有演员的窘境。文化传承的路,委实不容易。

山打根:医生也是粤剧伶人.〈平民剧社〉

在山打根老街上有个平民剧社,历史由来已久。专唱粤剧的平民剧社成立于1927年,彼时沙巴和砂拉越是北婆罗洲,剧社同仁是一群中国南来的热血青年,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牵挂祖国的青年们遂发起义演筹款,筹获的款项寄到中国支援抗战。后来日军获悉剧社目的,列入黑名单,勒令停止所有活动。剧社于战后重组,运作至今,剧社一般上都接慈善义演,庙宇、福利机构、社团会邀请剧社演出,每年的大型演出就属华光师傅诞演出最隆重。

剧社里头有名旦冼珊梅,平日是个医生,舞台上摇身一变粤剧花旦。说得一口漂亮华语的冼医生是广东人,家里经营唱片行,从小在家听老爸放粤剧,耳濡目染,“天天听,耳朵就习惯了,兄弟姊妹6个,每个人都会唱。”

毕业回来还没找到工作,就到平民剧社听粤剧,1981年正式加入,1986年开始上台演出,她还记得正式演出的第一个剧目是《游龙戏凤》。加入剧社后师傅很爱挑她演花旦,有人不服,她不爱闲话,于是离开剧社,一走就是10年。10年后剧社人更少了,她还是想演,又回到熟悉的舞台上。

冼医生慨叹,剧社成立80余年,老师傅相继去世,年轻人不爱粤剧,剧社因应时代改变,演出时挑选的剧目不超过20分钟,也挑些白话易懂的剧目,贴近观众。粤剧在沙巴不算活跃,剧社团员也都属业余玩票性质,青黄不接,冼医生今年收了几个年轻弟子,很开心,粤剧的承继总算有了新希望。

斗湖:客家麒麟后继有人.〈客家公会文化组〉

一般人或许都看过舞狮舞龙,但对西马民众来说,听过舞麒麟的人大概不多。舞麒麟是客家传统习俗,和舞龙舞狮一样,逢有节庆起舞,吉祥生瑞。西马不多见的舞麒麟,在沙巴却颇为普遍。

斗湖客家公会的麒麟师傅刘运强小学即开始跟老师傅习舞麒麟,舞麒麟多年,现在他也成了麒麟师傅,在社团里头教授舞麒麟。相较其他传统文化,麒麟团不是老人团,感兴趣的年轻人颇多,“我们团有30几个人,大部份都是年轻人。”

刘运强平常从事汽车美容业,业余到公会舞麒麟,平常若有邀约,他就召集大家练习,曾参与不少义演的麒麟团,也曾率团到中国演出交流。刘运强继承的是香港舞麒麟文化,麒麟舞起来不容易,但文化传承不管难不难,也不管是不是同籍人,只要有兴趣,刘运强都愿意将舞麒麟发扬光大。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