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7/01/2013
巴生港口海南村(Bagan Hailam)(上篇):体验昔日渔村风光.走一回海南村寻迹
作者: admin

走,这一回,我们一起出发,前往海南村去!

很多人都会好奇,究竟海南村是在哪里?其实它位于河水日夜悠游的巴生河下游,从巴生港口(往吉胆岛的码头)乘搭舢舨船出发,转左就是朝五条港和吉胆岛,转右则是来到海南村啦!

这个昔日的小渔村(如今只能称为新村),是矗立于巴生河,与享誉国际的巴生北港新码头毗邻,又与古色古香的皇家桥头,仅一水之隔;村民出入家园或前往巴生港口,若不是靠水路,就是驱车经过一段工业区的道路。

据爱群剧社秘书符祥民追述,以往来回巴生港口与海南村的船资,单程仅需区区5仙,后来才逐渐涨价至30仙;直至今天,单程需要1令吉,来回则是2令吉。

海南村拥有百余年的悠久历史,曾在我国渔业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早在1916年时,海南村约有四十余名渔民,他们刻苦耐劳经营渔业及在海上讨活,再将鱼获运往港口的市场,村内各行业也兴旺,尤其是茶室更是客似云来,其热闹的盛况一时无两。

渔业行业面临倒闭

奈何,好景不常在,在时代洪流的冲击下,渔村已由当初的旺盛时期,逐渐走下坡,如今已是日暮途穷,不但没有渔夫出海捕鱼,所有与渔业有关的行业,都面临倒闭,甚至连村内唯一的学校,即务德华小,也迁校至人口较多的新城镇巴生武吉丁宜3。

务德华小曾是一所政府半津贴小学,它建在港边的高脚楼,因此每逢退潮时,可以看见校舍下方有厚厚的泥层,那就是海水涨潮时,被海浪冲进来的泥土。

当年村民为了要让子女上学,合力租了一间简陋的板屋,再聘请教师教夜学,当时的教师只是使用方言,即海南话来教学。

早期村民来自海南岛琼州

由于海南村不偏不倚坐落在巴生港口对面,所以昔日有“过港”之称。顾名思义,百余年前的某一天,雪州巴生县南部一处天然的深水港湾,船只载了数十名从中国远道而来的海南人上岸,他们就是海南岛的琼州父老。

这批海南先贤最早是于1913年飘洋过海到大马半岛,其中一部份人就在巴生港口落脚和捕鱼维生,直至1913年,海南渔民已增加至四十余人。

1940年,因为日军侵犯中国而从中国逃离至大马半岛,海南村的居民也增至2千余人;他们曾被人驱赶,但却坚持不走,并由原本驻札的深水码头古方转迁往码头另一端。

几经纷扰,他们在现今的港务局大厦旁的一块沼泽地带搭建茅舍暂时栖身,后因政府征用地段而被勒令搬迁,以致才搬迁至对面的河畔另建家园。

在村民分工合作下,一座仅拥有60余间简陋茅屋的新渔村,便告成立;基于当时的村民清一色是琼州人,故为该村命名为海南村。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