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7/12/2016
Kaki DIY·在创客空间Makerspace享受创造的乐趣
作者: admin

Maker在中文译作创客或自造者,泛指动手将创意变成实体的实践者。

创客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但现在因科技之便而使到动手做这件事变得更容易和充满更多可能性。动手做的过程中,培养的是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正好跟创客运动(Maker Movement)所强调的精神相符合。

走进KakiDIY位于赛城的创客空间,感觉就像是走进一个实验室,这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模型和半成品,还有雷射切割机、电路板等器具和零件。这些东西虽然看起来价值不菲,但这里没有因此而不让人随意靠近,反倒像一个欢迎大家一起来玩的实验乐园。

KakiDIY这个名字其实已清楚宣告这是一个提倡DIY的地方,在这里还可以遇到其他热爱动手做的kaki(同好)。其创办人林辉梁(Johnson Lam,36岁)本身就是一位DIY发烧友,从很久以前就热衷于动手改装汽车,有汽车杂志还称他为“DIY之王”。

他除了对改装汽车很在行,现在还是无人机的DIY达人。他可说是本地创客嘉年华和科技展的常客,常在这些场合分享他的经验还有他的作品,希望创客运动能在马来西亚遍地开花。

进驻MaGIC MAkerLAB的Mycro公司。(图:星洲日报)
进驻MaGIC MAkerLAB的Integrated公司。(图:星洲日报)

靠自己的双手把东西做出来

“创客”这个名词流行开来是近几年的事,但早在这名词出现以前,他身体里就流着创客的基因。

他尤其佩服他的外婆,他外婆是个娘惹,含辛茹苦地带大孩子,许多东西都是自供自足,连做娘惹糕用的烤箱都是自己发明和DIY。“还有我的父亲,我父亲也是个能工巧匠,在他们的影响之下,我从小就爱动手做,玩具坏了都是自己修理。”

念学院时,他就已经开始创业,成立小公司为客户组装电脑。同时,他爱上改装汽车,常常到工业区捡拾别人丢弃的零件,研究怎样提升汽车的性能。玩出心得之后,他开始在车友论坛写文章,吸引到越来越多的追随者。这时候他为了创造一个平台供同好交流,于是成立了KakiDIY。

KakiDIY在3年前初成立时,内容主要以汽车为主,直到有次有个朋友建议他进一步把废物利用的概念发扬光大,而他也觉得这很切合环保趋势,于是KakiDIY渐渐转型,产品更多元化,提倡回收、减少、再利用(Recycle,Reduce,Reuse)的概念。

“然后我开始参加创客展览(Maker Faire),从那里我认识了通讯及多媒体委员会(MCMC)等机构,体认到现代人都在关注数位制造,因此我又开始涉猎3D列印、机器人学等领域,尤其是无人机。”

眼见创客运动近年在许多国家掀起风潮,他好生羡慕,希望这股风潮也能吹向马来西亚。可是,单单一个人的力量很单薄,所以他决定串联其他创客形成一个社群,一起壮大马来西亚的创客运动。

采访这天参观的是KakiDIY位于马来西亚全球革新与创意中心(MaGIC)的创客空间,在MaGIC跟KakiDIY一起奋斗、从创客起家的新创公司负责人还有生产指纹考勤机的陈伟祥、从事3D列印的郭志权和达尔文,以及开发物联网及设计电子游戏的丽娜。他们之所以认识,皆因他们都是热爱动手将创意变成实体的实践者。

虽然他们都已创业,但创客不一定要跟创业划上等号,例如林辉梁开班教无人机DIY,他的对象许多还是在籍中学生和大专生,学做无人机纯粹为了好玩。

“我希望我们的未来一代有能力靠自己的双手把东西做出来,现在很多人不会亲自动手,连水煮蛋怎么煮都需要别人教。”

KakiDIY创客空间前阵子忙着搬迁,未来或会以会员制的方式,欢迎民众前来体验动手做的乐趣。

位于赛城的马来西亚全球革新与创意中心(MaGIC),既提供创客空间也提供共用工作空间,图为Mycro公司的办公室。(图:星洲日报)
KakiDIY位于马来西亚通讯及多媒体委员会(MCMC)的创客空间一隅。(图:星洲日报)
林辉梁的办公室堆满各种器具,是DIY发烧友的天堂。(图:星洲日报)
林辉梁3年前创立KakiDIY,从以前谈汽车到现在谈无人机、机器人的技术,宗旨都离不开提倡动手做。(图:星洲日报)

马来西亚创客运动处于婴儿阶段

除了马来西亚,林辉梁近年还活跃于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创客活动,见证创客运动在其他国家日益茁壮。相比之下,他认为马来西亚的创客运动还处于婴儿阶段,“这可能跟我们的教育制度总是强调背诵和考试有关,以致我们缺乏创造的能力。”

单单就创客展览的规模而言,他认为本地的规模比起许多国家是小巫见大巫,而且本地创客展示的作品种类总是不够多元。根据他的观察,马来西亚的问题在于我们不够大胆创新,除非很有把握,否则都不太敢把作品端出来。然而,国外创客的作品即使看似简单,但还是有人愿意去投入开发,关键在于敢不敢秀。

马来西亚的创客运动若要形成一股风潮,看来还需要加把劲。“也许我们不用要求自己做出来的东西一定要很厉害”,他觉得只要有很多人喜欢动手做,这股风潮就会自然形成。

kerjakayu.my

传统木工也是一种手艺,虽然不用雷射切割机和3D列印机,但同样是一种把创意做成实体的过程。

kerjakayu.my是一个位于沙亚南的木工坊,创办人诺阿兹兰(36岁)的正职其实是从事资讯科技工作,做木工只是他的兴趣。“会创设这个空间,全因我以前住在公寓,没有适合的地方让我做木工,所以我希望打造一个空间给我和那些技痒却无处发挥的人。”如今这个木工坊既是他的工作室和仓库,也是一个创客空间,开放给民众一起来体验做木工的乐趣。即使是没有经验的初学者,也都可以来这里试试动手做。

他觉得这样的空间对初学者很重要,因为一般人通常不会有工具和材料,而无从体验木工的乐趣。“来这里的话,他们可以先试试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做木工…………如果真的一窍不通,我还可以指导他们。”

他喜欢看人亲自动手做,所以即使有人出钱订制东西,他都会先问客户:“你有时间吗?你要不要尝试自己动手做?我可以教你。”

他本身不曾拜师学艺,却成为了许多人的师傅。他的学生老中青皆有,男女各占一半,没有任何的性别优势。他说:“基本上男性做得到的,女性也做得到,因为这里的DIY工具都不难掌握。”

虽然他的木工坊还具备了焊接工具,但基于安全考量,他只让初学者学做木工。

他认为,马来西亚人缺乏DIY的精神和知识,以致我们可能缺乏辨别好坏的能力。“要是你自己动手做,你不但可以依自己的喜好设计你想要的东西,而且你可能还可以用更低的价格得到更好品质的材料。”这是为什么他推崇DIY,就像他家里的家具都是由他亲手打造。

目前他的工作坊除了充作创客空间,也兼做材料的买卖生意。他嫌这地方小,没有办法容纳很多人,所以他的心愿是搬迁到更大的地方。“当我有了更好的设备,我会考虑让小孩子也来一起玩。”

能把兴趣发展成一门事业,他觉得很感恩。对他来说,他不会特别去强调创客不创客,因为重点应该回归到能不能专心致志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诺阿兹兰木工坊的作品。(图:星洲日报)
做木工是诺阿兹兰的兴趣,他创设的木工坊既是他的工作室,也是一个欢迎民众前来体验动手做的地方。(图:星洲日报)
木工同好可在诺阿兹兰的木工坊自由发挥创意。(照片由kerjakayu.my提供)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