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3/02/2017
一篇报道改变王福星想法·他捐大体贡献医界
作者: niki

(马六甲2日讯)这是一场没有棺木、没有遗容瞻仰、没有出殡的往生仪式!

一场交通意外虽夺走了父亲的生命,但父亲生前立下要捐赠遗体为医学研究用途的遗愿,6名子女遵循父亲遗志,尽管舍不得父亲突然撒手人寰,但对于能完成一项有意义的事,还是能感到心中释怀。

2012年《星洲日报》一篇关于遗体捐赠的专题报道,启发了一名本报老读者王福星要在往生后,把大体捐赠马大医疗中心做医学研究用途的念头,并把想法化为行动,得到6名子女的一致支持,签署大体捐赠文件,并把捐赠卡随身携带。

王福星生前一直把这张大体捐赠卡收在钱包,但发生意外时,所有证件都归警方保管,所幸在子女坚持下,不让院方解剖父亲遗体,才“保住”大体。(图:星洲日报)

被摩哆撞不治身亡

72岁的王老先生其实身子还是很健壮硬朗,向来无病无痛,他1日清晨6时循例健行到峇章巨人超市附近时,不幸被一辆摩哆车撞至重伤,送院后不治身亡。

在接获噩耗后,子女怀着悲痛心情准备处理父亲身后事,想起父亲生前曾有过大体捐赠的遗愿,因此在医院要解剖父亲遗体时,据理力争坚持不让解剖,否则就不能作为医学研究用途了。

王秀珊:陪父到马大暸解遗体处理

小女儿王秀珊透露,父亲是星洲日报数十年来的忠实读者,2012年某次阅报时读到一篇大体捐赠的专题报道,便向她提起要在往生后,把遗体捐给马大医药中心为医学研究用途的意愿。

她感到惊讶,因为不曾听闻马来西亚也有大体捐赠,尽管她在台湾念医学时,本身曾接触过大体解剖学,但她不知晓本地也有,因此对父亲的说法采取半信半疑态度。

无论如何,她还是遵循父亲意愿,根据报章联络上一名大体捐赠的负责人,对方则邀家属带捐献者到马大医药中心走一趟。在由三女儿王琼琳陪伴下,让父亲了解遗体处理,和供医学系学生上课使用的整个过程后,才安心签下遗体捐赠文件。

据悉,王福星在太太于廿年前去世时,曾有想过效仿太太死后把遗体火化,骨灰撒入大海的意愿,但一篇新闻报道改变了王老先生的想法,把大体化为更有意义的用途。

儿女争取“保住”父遗体

王琼琳表示,由于父亲是意外身亡,根据法律,必须接受解剖以查明死因,但供捐献用的遗体不能解剖,因此她向马六甲中央医院据理力争,并在辗转下联络上马大医学院的一名负责医生,由对方和医院主治医生通过电话谈,整个过程耗时两三个小时,才“保住”父亲的遗体。

她说,由于父亲遭遇意外后,所有证件都由警方保管,因此家属不知道父亲一直有把大体捐赠卡收在钱包,直到处理完事情,从警方那拿回父亲的证件才知道。

“父亲也把大体捐赠的所有文件收藏在个人保险箱。

父亲的保险箱没有什么值钱东西,有的就是这些。”

这是一场没有棺木、没有遗容瞻仰和出殡的葬礼,在马六甲可说首开先河。(图:星洲日报)

须8小时内清洗速冻

根据遗体捐赠手续,家属需在死者去世后尽快通知,马大医院会派出专车到来载送遗体,以便能在8小时内进行清洗和速冻,整个过程是很完善的。

此外,尽管捐赠者必须获得伴侣和子女的同意和签署,才能成为大体捐赠者,但至亲还是有权利在往生者死亡时,改变主意提出反对。

王琼琳披露,由于马六甲中央医院不曾处理过遗体捐赠,当她要求医院协助联络相关单位时,连医生都一直以为是器官捐赠。

因此,她希望这篇报道能让更多人对遗体捐赠有所启发和醒觉,同时呼吁更多人响应。

葬礼没棺木及遗容瞻仰

由于父亲的遗体已在意外当天下午被载走,因此这场停柩没有惯常的遗容瞻仰、不设棺木,也没有出殡仪式,家属只会于来临星期天在住家附近的空地焚化灵屋。

王家大女儿王莙嬑说,尽管不断遭到亲朋戚友追问,为何是一场“不寻常”的葬礼,并以为是器官捐赠,或家属只是“暂时”把大体“借”给院方,但家属们都尽力向亲友们解释这是父亲遗愿。

她形容,父亲是一名思想开通的长者,从不忌讳死亡,一早已向子女安排好身后事,因此他们对父亲要把大体捐出来的意愿,也给予支持。

许春梅:佩服大伯思想开通

在场的王家二嫂许春梅坦言,是第一次听闻有大体捐赠这回事,过去只听过器官捐赠,因此她佩服大伯的思想开通。

五嫂王丽庆则说,一开始听闻大伯的遗体被送走了,感到难以接受。

王家子女希望读者在阅读这项报道后,也能响应成为大体捐赠的一员。(图:星洲日报)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