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6/05/2017
众人皆睡我上班(二)·夜班急诊室·随时On Call抢救生命
作者: niki

若提到在夜里工作且十分重要的一群人,肯定少不了在医院急诊室里执勤的医务人员们。

急诊室的医生很多时候需要随传随到,24小时“on-call”,而轮班制的护士在急诊部份更是无可避免要值夜班。

深夜期间,除了24小时的诊所,所有诊所都休诊了,加上方圆十公里之内没有其他政府医院,所有车祸意外、大病小病都涌向急诊。急诊室的夜晚往往是求诊高峰,尤其凌晨两三点,病人更是蜂拥而至。医生和护士不分昼夜、不休不眠地急救病患,常常是天已亮而不自知。

在一个深夜里,我和摄影师在医生方美华、阿曼祖卡奈因(Ahmad Zulkarnain bin Ahmad Zahedi)以及护士西瓦佐迪(T.Sivajothy A/L Teramani)带领之下,走入马来亚大学医疗中心的急诊室,直击医护人员的彻夜忙碌。

夜班的医务人员走在漆黑中的背影。
24小时执勤的医生,可以在空档时间使用“on call room”小睡一下,不过若有紧急事件需要医生处理,旁边的电话就会响起。

深夜直击,争分夺秒的急诊室!

马大医药中心(UMMC)的夜里格外喧闹,求诊者络绎不绝,医护人员推着担架床、轮椅的忙碌身影不断擦身而过。

西瓦佐迪在登记处忙着给病人挂号,一会儿被病人家属拦住问问题,一会儿把轮椅病人推往检验室。墙上挂着显示了等待就医人数的荧幕,病人以伤势来分诊(Triage),分为紧急、次紧急和非紧急病人。此举是为了避免急诊室出现过度拥塞,而造成延误诊治。

“平常日子里,一天约三四百个病人被送来急诊。”阿曼祖卡奈医生说。

此时正好有一辆救伤车停在大门口,医务人员从车里推出一个病人,以最快的速度把他推往急诊室。两扇自动玻璃门打开,一道走廊通往红色的急诊室延伸而去。

急诊室十分宽敞,灯火通明,中间是值班工作台,四面八方都是急诊房、观察室,仅用青色布帘隔开,各种仪器的声音此起彼落。方才的病人推进急诊房,检验医师和护士立刻围上来着手处理,有人在插管,有人在注射,最后把布帘拉起。

急诊室的救援分秒必争,时间非常珍贵,不同于一般看诊医生有更多时间与病患家属进行沟通。但因为病人不了解,急诊暴力事件常有听闻。
急诊检伤分类(Triage)分为紧急、次紧急和非紧急,分别是红色、黄色和绿色房间。由于医疗资源有限,医务人员会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不同等级,严重的病人先看,较轻的病人稍后再看。

团队精神
分外强烈

目前为急诊科医生的方美华,直言自己喜欢具有挑战的工作,急诊室的工作正好符合她的性格。

急诊室是整个医院的第一线,最大的挑战就是要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由于急诊没办法拒绝病人,在病人量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时间上的紧迫,看诊必须快、狠、准;病患之病因及种类众多,要在最短时间内检验出疑难杂症,或抢救伤势非常严重的病人,高度团队精神在这里显得更重要。

“我就是喜欢这种————大家一起努力,合作抢救病人的感觉。”

值夜班的急诊科医务人员不只是驻守在医院,也经常要坐上救护车出外救治,比如灾难现场、急产。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去年杪谷中城旁天桥工程坍塌事件。

在她看来,这比驻守在医院更具挑战,因为站在急救最前线,加上外面的医疗资源缺乏,更多不确定性的因素。

方美华在医药领域工作了10年,过去在不同医院服务过,分别在柔佛新山中央医院苏丹后阿米娜医院、丰盛港医院、HSI(Sultan Ismail)医院的急诊室、小儿科工作。4年前,她北上来到马大医药中心进修急诊医学硕士学位,而今年是她研习最后一年。

“苏丹后阿米娜医院远比这里忙碌,一天至少700人到急诊求医,大日子如开斋节的晚上更是过千。”她说,不过也因为人数太多,等得不耐烦,加上病患对急诊室的操作不了解,造成医病关系处于紧绷,急诊暴力事件频传。

急诊暴力在全球医院急诊科都不时发生,近年来在中港台也不断被提起。不过马大医药中心急诊室内就设有警察局,对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大有保障,偶尔发生口角则是避免不了的事。

很多人不知道医院的分诊很重要,急诊室分为红、黄和青区,“红区”是拯救情况十分危急的病患,医务人员必须马上治疗;“黄区”的病人必须在20分钟之内给予治疗,而“青区”则是一般病患,比如感冒、发烧、小伤等。

人手不足的时候,一旦红区有过多需紧急处理的病患,其他区的医务人员就会被派往援助。不过病患永远觉得自己的病情最急迫,认为自己被忽略而感到不满。

急诊室的节奏紧迫,病患接踵而来,不同于病房里的医生有更多时间可以和病人或家人沟通,因此经常成为被投诉的对象。方美华感慨,虽然面对生死的战斗,却鲜少有病人或家属会向急诊室医务人员道谢,他们只好彼此鼓励,以激发彼此的斗志和效率。

这也形成急诊室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特别融洽,团队精神特别强。

忙碌了一整晚,急诊部门的茶水间是医护人员透口气的地方。“有时候,病人家属看到医务人员在闲聊,就认为我们偷懒,其实不是的。急诊医护人员压力非常大,偶尔会开些玩笑来疏解压力。”西瓦说。

急诊室的苦与乐

方美华是Registrar准专科医生,级别仅次于专科医生,她的工作不只是面对病人,值班当晚整个部门都在她的管辖内,比如床位、仪器或是救伤车不够的问题,都要着手去解决。

阿曼祖卡奈与方美华同样是外伤急诊外科医生,也是带领医科系学生的讲师。

性格较好玩、幽默的他说,人们习惯把急诊室当作“7Eleven”,24小时不打烊,同时又可以解决各种疑难杂症。

病人来急诊的原因也让他啼笑皆非,比如晚上泊在路边不会被抄牌、病患比较少,看急诊比较快等;急诊室在各大节庆、假日最后一天,人潮更是特别多。

“还有一种晚饭后症候群!”他笑言,一些病人会选择在晚餐之后来急诊室,吃饱再看病。

其实这类病人都应该去门诊,而不是急诊。人民正确就医观念有待提升,倘若人们大小病习惯至大医院急诊,会造成大医院急诊过度壅塞,干扰了真正需要急救的病人。

急诊室也有许多有趣的禁忌,比如同事不穿新衣、新鞋、红衣,不化浓妆、不打扮,因为这些会带来“旺气”,只是医院不是商场,越少人看诊才是医务人员庆幸的事。

“所以一旦有人穿新衣,碰巧当晚又塞满人潮,就会被同事调侃————你看,都是你的错!”

阿曼祖卡奈透露,夜班医生和护士担心的一件事是泊车问题。医院对面的私人泊车场不太安全,“车子被盗窃、爆镜是常有的事,还有同事的车轮被不法之徒盗取————前面轮胎还在,后面两个轮胎不翼而飞。”

急诊室的医生和护士除了镇守在医院,也要跟随救护车出外救人。
比起镇守在医院,方美华医生更喜欢跟随救伤车出外救人,“由于医疗资源在外更缺乏,因此对医务人员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除了在急诊室内值勤,在接待处为病人登记也是西瓦的工作。

咖啡因依然阻挡不了的困意

值夜班的医生包括方美华、阿曼祖卡奈,无不依赖咖啡来提神,用来降低失误、出错几率。然而对护士西瓦佐迪却没有太大的帮助,尤其是一开始值夜班的时候。

“不管你灌下多少杯咖啡,依然驱不走那浓浓的睡意。”西瓦佐迪住在距离马大医药中心30公里以外的巴生,早上下班后就塞在车龙中昏昏欲睡,不管他把音乐开得最大声,打开车窗任由风吹,但还是不小心在油站睡着。

“大概上天保佑,好几次睡着都没有发生车祸。”不过此后每当睡意正浓之际,他会先小睡一会,清醒后再开车回家。

当了8年的护士,值夜班对西瓦佐迪最大的困扰,除了作息不正常,日夜颠倒的生活也让他失去很多与家人朋友相聚的机会。

由于轮班制,家人休息的时候,自己在上班,好不容易自己休息了,朋友家人却都在工作。去年的母亲节,全家都为她庆祝,唯独西瓦佐迪无法出席家庭聚会,看着大家相聚的照片,他心中依然有些许遗憾。

无论是医生还是护士,夜班让他们作息不正常,也一次又一次错过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虽然单单是能够救人这件事,已足以给他们满足与安慰。不过如果可以,请对他们说一声————谢谢!

更多内容,请点击:

【劳动节专题(一)·铁路技工,午夜才开工】

【劳动节专题(二)·夜班急诊室·随时On Call抢救生命】

【劳动节专题(三)·流水线上劳动的身影】

【劳动节专题(四)·捷运站工地·夜里依然热闹】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