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0/12/2017
无现金社会(上篇)“无现金”时代降临.你准备好了吗?
作者: meewei

今年初,中国杭州传出劫案,两名劫匪从云南不远千里而来,一连持刀抢劫了3家便利店,却没想到杭州市民早就很少使用现金,结果冒着被逮和坐牢的风险,只得手2000多元人民币,连路费和工具费都亏上,难怪两人落网后要哀叹:“你们杭州怎么都没有现金!”

这并非网上流传的段子,而是真实上演的情节,凸显了中国无现金社会迅速发展的脚步。

场景一转,来到非洲索马里兰这个年轻的国家,首都哈尔格萨市区一栋彩色木屋旁,买家从路边摊挑选了几束阿拉伯茶叶,接着在手机输入一串数字,短短几秒便完成交易;场景再转到瑞典斯德哥尔摩的“无现金区”(CashFree Zone),每当外国游客掏出钱包结帐时,店员总是抱歉地说:“我们不收现金!”一句话突显出瑞典行动支付的盛行。

未来10年或仅剩21%用现金

事实上,告别现金早已是全球数位金融的大势所趋,也反映现金交易在全球范围已慢慢走入历史,在各国政府大力推动下,“无现金”时代正在来临。据研究机构Payments UK估计,未来10年内,所有交易仅剩21%使用现金。

根据研究机构TrendForce的研究报告,去年各类型支付方式蓬勃发展,推升全球行动支付商机,预估2017年全球行动支付市场规模将达7800亿美元,年成长率25.8%。

多数人认为,全面改用使用电子货币,可以减少携带或运输现金的麻烦,提升交易安全性,且降低现金被偷的风险。但也有人认为,移动支付存在的安全疑虑尚未能全面排除,同时必将产生科技的隔离,对弱势者处境更加不利。

无论何种论点最终成真,当前的世界确实已进入“向现金宣战”的时代。不论接受与否,随着信用卡、手机电子付费机制愈来愈普及,纸纱与硬币可能成为明日黄花。

该如何在软硬体上升级、在心态上学习拥抱这无所遁形的“无现金社会”,是值得现代人深思的议题。

如今绝大部份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移动支付,就算是在菜市场买菜也通行无阻。(图:法新社片)

不使用移动支付“寸步难行”
80多岁老人会用App召车

本报专题组记者叶洢颖表示,她早前到上海出差时,没有遇到拒收现金的情况,但不使用移动支付确实让她有“寸步难行”之感。

她说,中国的召车App都是使用手机付费,因此她每次外出都要麻烦酒店前台人员帮她召车,她之后再把车资用现金还给对方,无形中增加许多不便。对于无法开通手机支付的外国人来说,也给人“排外”的感觉。

在上海这座生活节奏快速的城市,她也试过因为使用现金而遭到白眼,“那次我在超市买东西,从包包里掏出钱包,再挖出钞票和零钱的同时,排在后面的人已经开始不耐烦,催促收银员动作快点。”

本报专题组记者张德兰则表示,她不久前到中国出差前后两周,走遍了多个城市,都没有遇到商家拒收现金的情况。但对于手机支付在中国普及化的程度,她印象深刻,“我在当地访问了一位80多岁的老人家,结束后要回酒店时,他拿出手机帮我们用App召车,太厉害了。”

曾经留学北京的蓝姵錂表示,手机支付App已经完全渗透中国人的生活,她因为使用现金被当成“外星人”看待。(图:受访者提供)

北京吃早餐给现金
蓝姵錂被当“外星人”

俗话常说有钱好办事,但在行动支付蔚为风潮的今天,有“钱”却不一定好办事。今时今日身在中国,如果没有支付宝和微信账户,即使随身携带人民币现钞,也可能面对“有钱无法用”的窘境。

曾经在中国留学的蓝姵錂就表示,不久前她重回北京出差,在早餐店用餐时,因为使用现金支付,被店员用“不可思议”的眼光打量,让她顿时觉得自己好像是从外星球来似的,“离开短短的1年3个月,我才知道自己彻底被数据化淘汰了”。

她说,当时因为还未启动手机号,无法使用手机支付App,在搭德士的时候司机一度以麻烦找零为由,婉拒收现金,后来更主动献议把手机流量分享给她付费。

蓝姵錂透露,自己在2013至2016年期间在北京留学,算是经历了手机支付普及化的过程。“2014年底,微信支付面世,还伴随着各种支付的优惠,我们在北京的生活也开始“手机化”。2016年时,上到饭馆、下到路边摊菜市场都是用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二维码也开始取代零钱。”

她说,相比当时大家都小心翼翼使用App支付,现在扫码支付已经渗透全民生活。如果要在中国生活,手机号和手机已经是不可或缺的工具。“手机支付App已经完全渗透人们的生活,衣食住行都无法和手机切割。”

来自大马的蓝敬凯表示,在中国会使用到移动支付的频率很高,几乎大大小小的交易都能使用。图为蓝敬凯扫描二维码购买水果。(图:受访者提供)

蓝敬凯:移动支付有花费记录

来自大马,目前在南京师范大学就读美术系的蓝敬凯也有同感,他表示,在中国会使用到移动支付的频率很高,几乎大大小小的交易,都能使用。“我在学校里买食物也能使用移动支付,出外也会使用到,比如超市购物,还电费等一切交易都能使用。”

对他来说,使用移动支付超级方便,出门可以不用带钱,只要带了手机就没问题了,而且还会有详细的花费记录,可以知道自己把钱花在哪里。

如今手机支付App的功能已经非常全面,蓝姵錂透露,现今中国不少餐厅都是用ipad、微信扫码点餐,确定餐单后服务员就陆续上菜;付款时也不需要请服务员结账或到柜台,直接扫餐桌上的二维码就可以显示费用明细,扫码支付就可轻松离开。过程简单明了,还可以节省等候时间。

交易规模大,普及快速
中国电子支付领先全球

在这场现金与电子支付间的对抗中,中国是人们谈论得最多的国家。在中国,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大部份人购物时都会用手机“扫一扫”付款。

二维码也成为超市、商场、游乐场、菜市场,甚至早点摊的标配。

在中国,移动支付在交易规模、用户和增速上均领先全球。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国去年透过行动支付平台的金额达5.5兆,约为美国的50倍。中国境内主要的行动支付系统为支付宝(Alipay)和微信支付(WeChat Pay),两个平台合占的市占率是90%,让苹果公司的Apple Pay难以分一杯羹。

微信支付明年登陆大马

数据显示,支付宝已经覆盖了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万商户;微信支付也登录了超过13个国家和地区,明年也将正式登陆大马,覆盖了全球超过13万的境外商户,并且支持12种以上的外币结算。

这样的覆盖率体现在中国老百姓身上,不管是在超市、便利店、餐馆、面包店,人们都可以用手机轻松“哔”一声,完成付款,所以愈来愈多中国人不带现金出门,有网民甚至写道:“今天用手机买牛奶,明天可能就买房了”,道出中国手机支付的快速普及。

杭州的无现金交易比北京走得还要前头,城市内的巴士、地铁甚至连寺庙的香油钱都能用支付宝,在路边表演音乐的女人,旁边放的不是零钱盒,而是QR code。

在中国水电费都用手机支付
苏英翔回来大马不习惯

曾在中国留学8年,目前是大马中医馆主治中医师的苏英翔则坦言,习惯手机支付后,回来马来西亚觉得非常不习惯,“我连电费、水费要在哪支付都不知道,因为在中国直接用手机支付就可以了,完全不必出门。”

他说,由于个人比较注重安全感,即使有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后,平常还是会放300至500人民币在钱包里“防身”,但他的很多朋友是完全连钱包也不带的,只带手机就出门了。

武汉市民沈永佼使用移动支付软件购买地铁票后进站候车;下左:沈永佼使用移动支付软件支付公交车费;下右:沈永佼使用移动支付软件支付路桥通行费。

在支付宝、微信等巨头的引领下,移动支付正以势不可当的热潮席卷多国,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图:法新社)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