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1/12/2017
潘正联·乡音,寄何处?
作者: niki

70年代,南马人最受新加坡影响的3件事,即“生育愈多,享受越少”,“多讲华语,少说方言”,以及收看新加坡电视节目。

20年后,终见效果,华裔家庭2个孩子刚刚好,华语蔚为风气,南马的福建话或新山式的潮州话几乎绝迹,只庆幸未完全消失,可在纱玉河旁的“巴刹仔”听到。

记得60年代念小学,老师也不准学生在校讲方言,听到会被罚款5分,当时方言好像是“洪水猛兽”。

早年从吉隆坡至怡保,广东话天下,如今华语“霸占”了吉隆坡。

不只香港居民,近年连中国广东番禹等人民也有隐忧,担忧广东方言很快被华语取代。

今流行各籍贯通婚,父母各组家庭,极少与年迈家翁姑婆居住,又多以华语交谈,新一代华裔懂讲各自籍贯方言者并不多,尤以兴化、海南或雷州等方言,如果青少年会讲,肯定稀有。

最近越来越多的乡团,甚至学校开始重视渐失的方言乡音,要找回乡音乡情,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全主办首届海乡音文化论坛暨方言歌曲交流会,就是一例。

马日丹那海南会馆主席黄守群也说,现代年轻人对会馆的观念很淡薄,担心失根,促请乡亲多讲话南活,以免失传,同时淡化乡亲乡团观念。

甲海南会馆早在10年前开办海南会话班,初期听说反应很好,另一个乡团也曾办过类似的活动,后续如何,不得而知。

由华总主催,甲中华大会堂妇女组将于1月18日晚上举办“乡音.母语”传播计划晚宴,9大乡团组共同推动乡音。

保留方言交谈,是否有价值,见仁见智;方言是数千年传统文化,是各族群的根,确实应保留,一旦消失,走入历史,再也无法觅回。讲华语的同时,挽救方言运动,倒是可行,并非只是倍增亲切感,而是加强潜在的祖辈籍贯联系团结意识。

两人初见,倏以乡音交谈,惊知是“自已人”时,犹如他乡遇同乡,这时的方言犹如“土产”,是同乡的根,才会让人,特别是年迈者感到倍增亲切。

20余年前,曾向咖啡店老店东以乡音叫饮料,热情的老乡频赞之余,喝咖啡咖免费,印象犹深。

何处觅乡音?就由我们开始吧!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