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7/05/2018
【特稿】男裁缝针起线落·撑起一头家
作者: sabah_editor

报导/傅盛发、李佩芝

缝纫机、针及线,其实也可以很阳刚。

■放眼全国亚庇仅有

亚庇市手工艺品市场外,约6,7名男缝衣匠在小凳子上排排坐,各自桌上放在一台足可摆在古董博物馆的老缝纫机,还有各种颜色的布线和各种大小的针。有的人,从30多年前就在那里。

这是亚庇的传统特色之一,放眼全国,相信也是亚庇仅有。

这里的男缝衣匠,为何投入在这门工作?有者回答说,那因为妻子在手工艺品市场里顾店,自己就在外“抛头露面”。也有回答说,缝衣是个简单的手艺,而且可以养家糊口,何乐不为?

也有人提出更创意的答案:缝纫机不是男人发明的吗?所以男人缝衣有何奇怪?的确是,缝纫机在1790年由英国人托马斯(Thomas Saint)发明。

其实谁都知道,那操作缝纫机,拿起布线和剪刀的粗糙手掌,代表着一份责任,对生命与家庭的责任。

手工艺品市场外的男缝衣匠,是亚庇市的特色之一。

■一双巧手夺天工

缝衣匠年龄从20余岁至超过60岁都有,对他们来说,桌上的老缝纫机,已经不仅仅是一台工具,更多是生命中不可少的依靠。

有人最早从清晨6时就开档,等着顾客上门,递来衣裤—这种街边帮人缝纫的工作,就像是陌生人向缝衣匠投予一份信任,相信后者的一双巧手,可以让那些原本不合身的衣裤,变得完美无瑕。

过程中,大家还可彼此聊天,久而久之,就成为无所不谈的好友。

科技与网络盛行的时代,人们越来越不懂如何面对面沟通,唯独这里背道而驰,人与人之间热情的交际,每天都在上演。

记者来到手工艺品市场时,是中午时段,1名妇女带着看起来蛮新的校服,还有学生名字及学校徽章,交给1名缝衣匠。双方连价钱都不需要谈,只是确认缝徽章的位置。妇女额头的汗水还来不及擦干,缝衣匠已经把徽章缝在校服上。

从装线、缝及拆线,缝衣匠的速度让人惊叹,但对他们来说,那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市局定价不乱收费

1名顾客说,他光顾那里的缝衣匠已经20多年了,裁缝水准从来没有令他失望。而且裁缝服务如剪裤管(5令吉)、缩小腰部(10令吉)和换拉链(10令吉)等,收费都是由亚庇市政局决定,所以不会出现漫天开价的问题。

从装线、缝及拆线,缝衣匠的速度让人惊叹,但对他们来说,那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缝衣匠快手快脚将徽章缝在校服上,那是几十年的功夫,旁人只懂得惊叹。

缝衣匠教会我们的事

缝衣匠靠着自食其力、刻苦耐劳的精神,从自己一人奋力打拼,到后、后来组织家庭,儿女长大。他们赚取的只是那微薄的收入,从壮年到白发,一路走来,的确很不容易。

旁人或许难以察觉,那些缝衣匠教会我们事,是自食其力,刻苦耐劳,在这辽阔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生存的空间。

老牌缝纫机,等于缝衣匠生命中的一部分,其意义远远大于一台工具。

■原地驻守35年 一针一线养活21口—————阿威斯(65岁)

阿威斯是虔诚的穆斯林,他称,自己可以靠着裁缝手艺养活妻子和19名孩子,是因为上苍的眷顾。

他的孩子众多,有者大学毕业,孙子也有40多人,照理说应该是享福了,但他还是每天风雨无阻前往档口报到,一坐下,便整理桌上的布线,擦擦自己的心肝宝贝—胜家(Singer)牌缝纫机,然后耐心地等待顾客上门,递上衣裤给他,让他处置。

阿威斯这样的日子,已经过了足足35年。

问他不累吗?还是裁缝已经成为一种戒不掉的爱好?阿威斯故意捉弄说,他只想养家糊口罢了,没那么多闲情去想爱好的事。

说着说着,他情不自禁凝望那台缝纫机。

他表示,起初是从朋友那里学习怎么缝纫,而他是道地的亚庇人,不是“外国人”。他一再强调,只有大马身份证的人,才可以在那里摆档做生意,比如帮人裁缝。言语中,透露出对外国人抢滩,影响本地人生计的不满。

访问结束后,转身离开,却突然听到阿威斯大声说起英语,原来他和一对洋人夫妻笑着交谈。那一刻,突然明白为什么他愿意守住35年的坚持。

阿威斯在街边缝衣的岁月,已经有足足35年。

■风雨无阻忍受异样眼光 外来人筑起温暖家园————–奥马(42岁)

来自于菲律宾棉兰老岛的奥马,年少时就来到沙巴,并定居于此。没有一技之长的他,靠着在夜市摆档赚钱,以养活一家子。

为了生活,他参与裁缝工作坊,学得一技之长后,3年前开始加入缝衣匠的行列,靠着一针一线,为家人筑起了温暖的家园。

奥马每天风雨无阻,早上6时许摆档至晚上8时收档,一天可修改七八十件的衣裤。

尽管如此,每日的收入还是要看情况,时多时少。

闷热的天气,只待了5分钟,记者即已汗流浃背,面对如此艰苦的环境,奥马苦笑,手停口停,不管天气多炎热,刮风还是下雨,为了生计,自己与大多数在该处摆档得缝衣匠一样,都会咬紧牙根撑下去。

因为他知道,作为一个本地人眼中的“外来者”,即使拿着与当地人无异的蓝色身份证,但要与本地人竞争工作,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奥马不愿让顾客久等,用其一双巧手将学校徽章缝在校服上。

■把爱好化为正业 靠摸索自学成才—————–艾米尔(33岁)

具有裁缝天分的艾米尔两年前开始在亚庇手工艺品市场外摆档。热爱裁缝的他,凭着自己的摸索,自学成才。

“我对裁缝拥有浓厚的兴趣,自15岁开始自己摸索学习,或许可以说,在还未成为缝衣匠之前,裁缝就已经是我的爱好了。”

当兴趣及爱好成为了自己的正业,不难发现艾米尔在工作时,无比投入,脸上不时出现满足的微笑。

来自拿笃的他,结婚后与家人在亚庇定居,岳母在手工艺品市场摆摊;妻子则是家庭主妇,自己一肩扛起养家的重任。

在成为缝衣匠之前,艾米尔在市内一家酒店担任临时装饰工,收入不稳定,且不理想。

尽管现在在该地摆档担任缝衣匠,不敢说收入很好,但至少可以养家糊口。即使每天必须遭受日晒雨淋,对他来说只要勤劳开档就会有收入。

近年来,面对经济的不景气,他也感觉到越来越少人将衣裤送往修改,收入大不如前。

“平日大概50件左右,而在高峰期开学时、开斋节,或月底发薪时段,就会比较多人送衣裤来修改,一天100件左右。”

提及最难忘的经验,就是曾经有来自吉隆坡的客户,带了一批坐垫,要求艾米尔修改,而该单生意为他带来一笔丰厚的收入,至今忆起,脸上仍难掩欣喜神色。

艾米尔靠着裁缝手艺,撑起一头家。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