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1/07/2018
台93岁画家李奇茂创作不辍.万物过眼皆可作画
作者: limlc

(柔佛.新山10日讯)台湾国际知名画家李奇茂虽然年届93岁,但心里仍然住了一个男孩,脑子里无时无刻都在“作画”,首次来到新山的他,看到“烤鸭”也文思涌涌,构思了一个讽刺性的新鲜题材。

享誉国际的李奇茂在世界各地举办了超过80场个人水墨画展,画风自成一格,虽然已达93岁高龄,但对现代画驾驭得非常好,迎刃有余。

日前,为了配合南方大学学院文物与艺术馆举办的“李奇茂大师水墨画展”,他远从台湾来到本地,没想到逗留新山短短数天,他从所见所闻中又撷取了创作的灵感。

李奇茂对艺术有独道的见解。(图:星洲日报)

把画画当工作能动就画

李奇茂接受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访问时坦言,他把画画当作是“工作”,只要能动,就会继续作画。

“年龄不重要,思想才重要。”

他引用当代中国国画画家齐白石的一句话“万物过眼,皆为我有”,说明眼睛看到的都是可作画的对象,可谓为思路枯竭的画者提供了一盏指路明灯。

陪同在一旁的女儿李安荣也说,父亲的思想很活跃,每一天都有新的画作,而且认定下一幅画会比今天的更好。

也因为如此,当他观察到新山不少小食摊上“挂着的烤鸭”,他心里就联想到“杀生”两个字,于是脑子里就构思出一幅画。

思想自由奔放且兼具幽默性格的李奇茂说:“我的构图是一只被烤熟的鸭子装在盘子上,在旁边另有一只活着的鸭子低头问‘你几岁?’”。

尽管这幅画尚未出炉,但是凭想像也能感受得到他极具讽刺的“画中话”。

李安荣:父亲左右手交换作画

李安荣形容父亲是一名喜欢自我挑战的画家,作品不胜枚举,几乎每天都在作画,有时画累了就左右两手交换握着画笔,因而练就了两手皆可灵活画画的能耐,这一点也让学生津津乐道。

事实上,李奇茂也有一个相当奇妙的轶事,原来,早年他和艺术评论家妻子张光正大婚时,证婚人就是如今也贵为大师的星云法师。

星云大师破例当证婚人

李安荣说,在宜兰的时候,她的外公常带着母亲到佛堂听经,因而与星云大师有了特别的因缘,由于这层关系,当年父亲母亲结婚时,星云大师还破例当了两人的证婚人,见证父母俩人幸福的开始。

李奇茂从9岁开始握笔画画,到如今仍“创作不辍”,而他对于“艺术”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早前,他在个展的开幕礼上就说到:“艺术要有感情,没有感情哪有艺术。”

在专访时,他也提及,如果一幅画让人看了觉得很像照片,这不是艺术,因为他口中的艺术是“有生命的”,“是让人看了会感到愉悦的。”

曾经在大学担任教授一职的李奇茂也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式。

崇尚自由的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欣赏事物的美感以及看待事物的想法,另一方绝不容干涉。因此在教学时,他留给学生很多作画空间,从来不硬性规定或定下规格。

指导老师只作辅助角色

“画画是艺术家用来表达心里情感的方式,指导老师应作为从旁辅助的角色,而不是强制学生根据自己定下的规矩完成作业。”

李奇茂今次在南方大学学院文物与艺术馆展出的作品共有40幅,是他从近10年的画作中挑选出来的精选作品,其中涵盖了人物画、动物画以及相当抽象却充满意境的现代画。

画作寓意深
水墨画展至15日

93岁之龄的画家创作的现代画是一幅怎样的风景?在此《大柔佛》社区报也挑几幅来说一说。

李奇茂其中一幅作品《门里门外》,从画面上看只有简单的一个“门”字,不了解其意的人也许心里会想“我也会啊”,然而,仔细一看,画者其实是将“门”字倒过来写,由此要带出透过在门里及门外看出来的风景是不同的,寓意非常深。

另一幅作品《小窗前鸟叫数声,短墙外花开数朵》,则在一个角落以英文字母“L”来比喻短墙,是从人俯视的眼光呈现出来的场景,而鸟叫声和花开则需要赏画者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了。

《四合院》这幅画是涂上四个黑色边框,中间留下空白的一个画面,从直面的观感来看似乎很平淡。然而,经李安荣代为讲解后才恍然大悟,李奇茂原来是从抬头望向天井的视角创作这幅画,而空白处呈现的数个黑色小点,则是在天空中翱翔的飞鸟。

“李奇茂大师水墨画展”是从本月8至15日,上午10时至下午4时,在南方大学学院文物与艺术馆展出,有兴趣领略李大师具寓意作品的画作爱好者,不妨前往参观。

“李奇茂大师水墨画展”从本月8至15日,在南方大学学院文物与艺术馆展出。(图:星洲日报)
李奇茂在女儿李安荣陪同下到访新山,与接待两人的南方大学学院文物馆馆长陈再藩(左)正谈论的画作正是《四合院》。(图:星洲日报)
《门》看似简单却带有很深的含意。(图:星洲日报)
《小窗前鸟叫数声,短墙外花开数朵》需要赏画者发挥想像力。(图:星洲日报)
南方大学学院文物馆馆长陈再藩(右二),将星云大师的墨宝“感恩”复刻成纪念牌匾送给与大师有特别因缘的李奇茂和张光正夫妇(中间两位),由该校校长祝家华和执行顾问张文强(左一、二)以及促成今次展览的大马艺术博览会创办人沈哲初(右)陪同见证。(图:星洲日报)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