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4/07/2018
印尼加里曼丹·希布吉甘榜:Nyobeng比达友血祭头颅的丰收祭
作者: 邓雁霞

丰收节(Gawai)是砂拉越,甚至整个婆罗洲岛上达雅人非常重要的节日,因此也被称为“达雅节”(Dayak)。

尽管砂拉越政府将每年6月1、2日列为丰收节,实际上达雅人庆丰收的日子并不统一,尤其是比达友人,每一个村庄都有自己的祭日,而祭日由祭司或习俗长透过梦兆来决定。

在比达友语中,“Gawea”一词指的是“祭祀”,丰收祭(Gawea Sowa)只是其中一个最大型的宗教祭祀,此外还有播种前的Gawea Oran,种植期间祈求稻灵守护农作的GaweaPodi,采收前的Gawea Tubi Bauh,食用新米前的祭祀Gawea Parik pu'un等。

尽管源自同一个祖宗,比达友却有许多分支、不同语言,同一个丰收祭更有不同的拜祭方式。这个周末带领大家走入婆罗洲内陆,窥探加里曼丹的比达友如何用血祭头颅,还有砂拉越那古老又神秘的秋千唱诵祭祀。

每年6月中旬,印尼加里曼丹的希布吉(Sebujit)甘榜为丰收祭而敲的铜锣声再一次响起,其他地区包括砂拉越境内的比达友或其他族人,都会长途跋涉长达五六个小时,穿过边境穿过雨林,四面八方来到这里。

婆罗洲岛上的丰收祭有很多种,而比达友人的Nyobeng是其中一种古老的祭祀。Nyobeng源自印尼比达友语“Nibakng”一词,意为丰收后的感恩祭祀。

来自砂拉越不同部落的比达友来到加里曼丹希布吉参与盛会。中间头戴犀鸟、百眼雉鸡羽毛帽的勇士,身上挂了许多头颅。他说,小的是猴子的头颅,大的则是红毛猩猩(orangutan)的头颅。

祭祀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清洗及祭拜头颅。

这些头颅,是比达友人的祖先过去在猎头时期留下来的敌人头颅。随着时代的演变,猎头文化(ngayau)已荡然无存,不过比达友人每一年在丰收祭依然进行清洗头颅的祭祀,以祭拜、安抚亡灵继续守护村子。

希布吉甘榜位于印尼西加里曼丹省的孟嘉影(Bengkayang)县,从砂拉越的边界小镇西里京(Serikin)驱车大约一小时路程,抵达山脚下还需乘坐摩哆车翻山越岭长达半个小时,整个路途尘土飞扬。

比达友人之所以都选择住在难以抵达的偏远内陆山区,其实与过去的经历有关。相传比达友的祖先来自西婆罗洲沿海一带,因为常受海盗袭击,因此退入内地,占据容易防守的山坡地带。

无论是印尼还是砂拉越境内的比达友人,他们都相信祖先最早占据的一座山,是印尼加里曼丹的宋公山(Sungkung)。后来受到伊班人的侵袭,有的逃到Siding区的希布吉,有的长途跋涉来到砂拉越境内,比如石隆门的布拉达山(Bung Bratak)、贡邦(Gumbang)定居。尽管逃到偏远山区,他们依然受到攻击,比如在1837年5月1日在布拉达山的大批比达友人被杀害事件,比达友人又被迫分散、迁移到34个村落,其中包括查桂山(Bung Jagoi)。

在加里曼丹,原住民传统服饰都非常有特色。由于当地每年举办盛大的原住民服饰比赛,年轻女孩还会动手设计不同的民族服装参加比赛。

迎 宾 仪 式:生 宰 鸡 狗 与 丢 鸡 蛋

正因为一直遭受攻击,即使本性友善纯良、爱好和平的比达友人,过去对外人十分警惕,因此有着十分独特的迎宾仪式。

那是一个盛重庄严的仪式。仪式开始前,祭祀长会对着天空鸣枪7次,此举为呼唤灵魂和请示祖先。

希布吉甘榜的习俗长亚敏(Pak Amin)引领村庄所有人,在象征着村庄入口的木桥等候印尼政府官员、其他部落的嘉宾等。今年,西加里曼丹省前州长也是印尼国家达雅文化委员会主席Cornelis也大驾光临希布吉甘榜。

进入村庄之前,习俗长将一只狗崽和生鸡丢向地位最高的前州长,后者得用剑把活生生的小狗和鸡砍死,场面让人震撼。据说,如果小狗到地时还是活着,这个仪式会重复进行。

另一仪式,则是由村里的女性向访客丢鸡蛋。这个仪式是为了测试对方是不是怀有邪恶意图,倘若鸡蛋甩在宾客身上没有破碎,意味着对方怀有恶意,或被恶灵附上。此时习俗长亚敏就会念经文,并再一次往地上甩鸡蛋。

最后一个环节,嘉宾需要把村民给他们的黄米和白米,分别往天上和地上抛,祭天神与地上的灵魂,以获得他们的庇佑。喝上村民所赐的米酒(tuak),嘉宾入村的仪式才正式结束,村民一边奏乐一边手舞足蹈走入村庄。

祭祀茅屋是比达友人的象征,希布吉甘榜内保存了祭祀茅屋的原貌,是仅存的两座之一。

在 高 脚 茅 屋 清 洗 头 颅 祭 祀

比达友的部落与其他原住民最大不同之处,就是有一个形状奇特的圆锥型高脚小茅屋,砂拉越比达友称之为“Baruk”,印尼则称“Balug”。这是他们的祭祀屋(rumah adat),也是过去举行祭典后储藏人头的地方。

在原始时期,原住民经常为了争夺土地、保卫耕地而展开战争。在战场上,他们会杀死敌人并取下对方的头颅。砍过人头的男子都被视为英雄,当英雄领着头颅凯旋归来,村民就举行盛大的迎接仪式,他们把头颅放在竹子上,让勇士们以倒挂的方式爬上竹子,以展示他们强大的力量和敏捷的身手。随后头颅放进一个小木箱,摆在高达三层楼的祭祀屋顶端。

据说每一年清洗、祭拜,头颅的灵魂就会守护村庄,并且确保收成丰盛,而长达三天三夜的Nyobeng丰收祭就是为了履行这项古老的祭典。此外,也感恩及供奉比达友的神明————Tipaiakng,以及山谷里的天使。

比起婆罗洲其他比达友的部落,希布吉甘榜里的Baruk保存得最原始和完整。希布吉甘榜分为旧村和新村,旧村就在Sasig山上,那里有一个百年历史的Balug。新Balug建于1997,20米高的茅屋有一个比人还长的鼓(Sibakng),鼓是古老的通讯方式,用来召唤人,也召唤灵。

当天晚上,习俗长主持庄严的供奉祭祀,在Balug楼下以牺牲一只狗来祭拜村里的守护神Tipaduak;在Balug里,男人们举剑刺死一只猪以祭拜他们至高无上的神明Tipaiakng,同时将收藏在阁楼的头颅取出,用鲜血“清洗”头颅。

此为Nyobeng丰收祭的高潮阶段。祭拜结束后,习俗长会为前来求助的人进行传统治疗仪礼。

实际上,家家户户在这几天都会在家中自行供奉仪式;由习俗长进行的供奉仪式,会将沾满血的手印在墙壁,用来证明这家房子得到习俗长的庇佑,一直到仪式结束后才把手印洗掉。

村里的爬竹子传统游戏,大人小孩都喜欢玩。

远 离 外 界 纷 扰,生 活 原 始 淳 朴

希布吉甘榜的丰收祭非常知名,许多印尼国内外媒体、游客,或是其他村子的人都涌进来观赏,整个村子一下子热闹起来,不过由于位处偏远山区,上山需要四轮驱动车或摩哆。

村子的资源匮乏,基本设施条件比较差。当地并无客栈可接待客人,游客大多寄住在习俗长或村民的家,我们也被安排住在当地学校的课室里。

这里没有水电供应,村民的日常依靠河水,因此早上或傍晚时分,可以看见村民成群结队到小溪洗澡、洗衣服,而电源来自发电机。

村里的年轻人,除了农业耕作,就是远到加里曼丹的城市如坤甸、山口洋去打工。他们更多选择过境到砂拉越的古晋工作,因为希布吉甘榜处于砂拉越的边界,只需要区区2个小时多就能抵达古晋。

希布吉甘榜是一个非常淳朴的村庄,村民热情友善,也许正是因为外界难以抵达或联系,这里才能把传统文化保存得如此原始、完整。

从砂拉越的边境小镇西里京(Serikin)前往加里曼丹希布吉大约1小时的车程,再坐原住民的摩哆爬上尘土飞扬的山脉大约30分钟才抵达甘榜门口。(图:Bobo Kow提供)

祭拜甘榜里的守护神,是Nyobeng丰收祭的重点之一。

爱笑的习俗长Pak Amin,今年超过70岁了,但背着重重的乐器Gong登上爬下高达15米的祭祀茅屋(baruk),气也不喘一下。
根据当地的传统习俗,丰收祭会以杀鸡、狗崽来进行迎宾仪式以去霉运。
村民在嘉宾身上甩鸡蛋,如果鸡蛋破裂,证明对方带着善意到访;鸡蛋若保持完好不破,意即对方不怀好意,或身上有恶灵伴随,习俗长会念经文并再次摔破鸡蛋。
盛大的迎宾仪式在村口一座桥举行,唯有经过祭祀和甩鸡蛋、抛米仪式之后,嘉宾才能踏上桥走进村子里。
嘉宾入村之后,村民一路敲锣打鼓,一边跳舞迎到祭祀茅屋。
家家户户都会宰杀一头猪供奉神灵,感谢神灵带来丰收,宰杀时还会把沾满血的手印在墙上。

周刊专题:
【印尼加里曼丹·希布吉甘榜:Nyobeng比达友血祭头颅的丰收祭】

【砂拉越·甘榜瑟拉索:秋千上吟唱古老赞颂】

【原住民传统文化濒临消失·谁来保护与继承?】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