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3/08/2018
中国史并入东亚史‧台湾新课纲惹争议
作者: yflen2

(台湾.台北12日讯)台湾教育部上周六开始一连3日审议新高中历史课纲,“中国史”将并入“东亚史”,与世界史合计课时占课程一半。新课纲强调台湾主体性,增加转型正义、原住民等本土历史。蓝营轰教育部“去中国化”。部份高中历史教师表示,新课程变得“支离破碎”,明年实施令教科书商和教师都措手不及。

蓝营轰“去中国化”

根据“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纲”草案,高中社会课拆分必修和选修两部份,高中历史不再以台湾史、中国史及世界史教授,采用主题式,分出台湾、东亚与世界3个区域讨论。

国教院课程及教学研究中心主任洪咏善指出,希望从区域关连性看历史,着重时间与空间关系。以往旧课程按照年代、朝代等时间轴顺序,新课纲则不依时序,采用主题式教学,例如“中国与东亚的交会”、“国家与社会”、“人群的移动”和“现代化的历程”,并将中国史归入东亚史脉络讨论。

增原住民转型正义内容

新课纲规定台湾史学习时间不得少于历史科总时数一半,并加入历史正义与转型正义、台湾原住民史等内容,包括原住民社会、与外来者的互动、“现代国家角色”等。

而东亚史及世界史占课时另一半。课审委员学生代表萧竹均表示,新课纲希望拥有一个“以台湾为主体的历史课纲”。新课程推翻前台湾总统马英九推行的“104课纲”,当年将“接收台湾”改成“光复台湾”,现时又改为“接收台湾”,删除“开罗宣言”、波茨坦宣言、中日和约等涉及台湾归属的内容。

国民党立委柯志恩在脸书轰教育部刻意将“中国史”模糊化,指台湾历史文化与大陆相连、无法切割,是台湾文化重要核心,质疑教育部扭曲学生历史认知。

教授:下一代没有史观

文化大学史学系教授王仲孚直言,新课纲就是为了“去中国化”,下一代会变成没有史观。

中国文明起源的石器时代没有了,夏商周三代也没了,“大禹治水传说、甲骨文发现可以不知道吗?”“根本是在胡搞,实在太荒谬”。

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研究员陈培丰指出,透过东亚观点认识中国文化更多元,例如中国与越南、韩国多元交集,“包容进来一起看,或许可提供另一个思考方向或答案”。

中研院副院长黄进兴表示,用区域史取代国别史、主题研究代替编年,是十多年来史学的研究潮流。“各国文化总是互相交流、应该跨越国别”。然而,这是学者级的研究趋势,适不适宜高中生,他打个问号。

台北市中山女中历史教师邱永春则反对新课程,“就算是主题式教学,还是要有历史脉络”,认为依时序的历史课纲很完整,但改为主题式令教学支离破碎。

新课程加入性平等内容

中和中学历史老师李金凤认为,新课程预计明年推行,时问紧迫,临时提高台湾史比例,书商和老师措手不及。

教育部课审大会一连三天审查社会领域草案,据报首日讨论着重基本理念、时数分配及核心素养等概念性内容,气氛平和,并未针锋相对,外界较关注的中国史、台湾史比重,属实质内容讨论,将在接下来2天讨论。

新课程据报也加入性别及性平等内容,历史选修主题之一是“族群、性别与国家的历史”,当中包括女性政治地位、传统社会性别角色、历史上的宗教与性别及性别平等运动的发展等议题

专家:大陆势批“文化台独”

台湾新历史课纲将“中国史”并入“东亚史”惹来争议。长期关注投入课纲编审的台大政治系教授张亚中说,这是文化台独的重大胜利,未来两岸关系会因两岸年轻人认同断裂更紧张。

张亚中说,这对两岸关系影响很大,因认同是两岸关系的根,根被刨掉,去中国化形成了,加深彼此不信任,两岸关系要发展下去很难,就算之后换国民党执政,跟北京互动时也会受影响。当共同认同没了,两岸一家亲就变成权力竞逐,对台湾更不利,台湾只好把美国拉进来,但也让两岸关系充满危险性。

而台湾师范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范世平对香港明报表示,新改动令台湾学生更为国际化,认识周边国家,不再局限及强调中国。他亦承认,此举或引来大陆打压。

他认为,大陆定必反对新课程,指摘民进党政府“文化台独”,但不会达到任何效果,因民进党掌握过半数立委议席。范世平认为历史科本土化是台湾现今潮流、本土呼声,50岁以上的台湾人在旧教育长大,对中国史了如指掌,但不了解台湾本土史,他赞成新改动。

《联合报》报道,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朱浤源表示,“台湾是海岛国家,国民更应该拥有开阔的世界视野”,中国史及世界史占比例太低,令台湾人“走不出去”,长远来说应以大陆为跳板前进世界,了解中国史。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