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5国需求减.贸易战拖累.中印胃口变差.油价受压
亚洲5国需求减.贸易战拖累.中印胃口变差.油价受压
(新加坡17日讯)在贸易局势紧张之际,亚洲最大原油进口国中国与印度石油需求减缓的速度比原先预期还快,不但暴露出这两大经济体的疲弱情况,也削弱支撑全球油价的重要支柱。
这两个国家的合计原油购买量占到全球的12%,其需求增长帮助推动了2016年以来的油价回升。然而,船运数据显示,他们7月份进口量约比1至6月平均水平1240万桶/日下降了约50万桶/日。
全球原油需求展望可能转弱,国际油价16日盘中在平盘上下游走,纽约西德州轻原油9月期货报每桶64.99美元,布兰特原油期货则小涨0.3%至每桶70.96美元。
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台湾需求成长降至2%
中国与印度的减少需求已拖累亚洲的石油需求成长,抵销各国赶在美国11月禁运伊朗石油前增加进口,以及创纪录热浪带动日本、韩国石油进口大增的因素。
航运数据显示,中国、印度、日本、韩国与台湾等亚洲五大石油进口国今年来需求年化成长率已降至2%左右,低于2016年的3.5%。
交易商预期,石油需求成长将进一步减缓,原因是伊朗遭受制裁、美中贸易争端升温,且亚洲新兴市场出现降温迹象。
中美的贸易紧张情势削弱了新兴市场货币,因投资者纷纷从印度、中国等国家撤资,转而投向仍被视为避险资产的美元。
亚币走软以及贸易受关税抑制,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削弱了购买力,最终打击燃料需求。
亚币走软
削弱购买力
虽然以美元计算的布兰特原油价格今年上涨了约8%,但以人民币计算的价格上涨了14%,以印度卢比计算则上涨逾18%。
伍德麦肯兹能源顾问公司研究主管古普塔表示:“只要贸易冲突升温,显然就会是重大风险,可能导致2019年石油需求成长进一步减缓,引发油价下跌压力。”
伊朗石油出口今年5月时曾攀抵约每日300万桶的高峰,但迄今已回落至每日200万桶左右,因为日本、韩国与印度等国已提前在美国制裁措施生效前先避买伊朗石油。
放缓影响假以时日才会显现
经济放缓的影响假以时日才会显现。但分析师称,投资者已然变得谨慎。
本周出炉的数据显示,中国前七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幅放缓至纪录低位5.5%。
据船舶经纪商Banchero Costa,来自中东的超级油轮租赁费正在下降。亚洲国家和地区非常依赖中东来满足其石油需求。
根据荷兰经济政策研究局,世界贸易总量增长在1月见顶,年增幅接近5.7%,但到5月却放缓至不到3%。
日韩将充当救星?
由于异常的热浪导致夏季消费量大增,日本和韩国7月总计进口原油约630万桶/日,高于今年上半年进口均值600万桶/日。
该地区另一富有经济体澳洲的需求也很强劲,7月份进口原油约37万桶/日,高于上半年的平均水平33.3万桶/日。
但是与中国油轮进口量降幅相比,上述增幅无关紧要。中国油轮进口量从1月和6月的800多万桶/日降至7月的大约730万桶/日。
船运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和台湾的原油进口量约为1900万桶/日。
尽管略高于6月份的水平,但上述进口量低于4月和5月的水平,距离2016年4月创下的纪录高位逾2,000万桶/日仍有一段距离。
如果贸易争端和新兴市场动荡导致全球经济前景进一步恶化,亚洲石油需求可能减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