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4/08/2018
张淼·外交不是捕风捉影
作者: gkheng

媒体上随即炸开了一篇名为《马哈迪的访华之行实乃一场外交灾难》的评论文章,作者对敦马和李克强总理记者会蛛丝马迹看似进行“剥丝抽茧”,又因马哈迪在访华期间提及中企“行贿”和“藏匿”刘特佐等言论,得出马哈迪让北方邻国“龙颜大怒”的论断,马来西亚民众需做好准备承受“后果”。

评断敦马的访华之行是否是场外交灾难,单对一场记者会上的察言观色恐怕还远远不够;要断定一场外访活动是否圆满,恐怕还要看看出发时候的任务清单!

若敦马出发时的任务是为取消3个大型项目而争取中方的理解,为重整内政减轻财政压力、创造时间和空间,在这一点上,敦马访华的初心也算是方得始终了。

表面上看,敦马本次访华签署的合作显然没有纳吉时代的“大手笔”。去年的5月,纳吉率领文武百官北上访华,带回了估计高达72亿美元的投资,但天文一般的数字吓坏了整个马来西亚,也或有一些跑去了别人的口袋,换成了钻戒,游艇,或是限量版的名牌包包藏在了他人的楼阁中。

虽然在签约数量上不比前朝,但这不能成为断定敦马访华失败的唯一标准。敦马到访行业的选择成功,释放出了当朝政府期冀马中未来合作重点领域的信号,如果前朝需要的是“重资产”

的大笔交易作为掩盖瞒天过海交易的手段,那希盟政府现在期待的或是润物无声的技术、资金和市场,用来给疲软的国内经济慢慢恢复元气,缓缓注入生机。

正如我在上次的专栏文章中写道,“迎新”必须“破旧”,这次访华的重点显然是在后者,甩掉历史的包袱,才能愉快地重新出发。

评论文章还指出,敦马在访华期间提及中企“行贿”和“藏匿”刘特佐等言论也让中国丢尽颜面;近日西方媒体也就敦马在记者会最后提及“新殖民主义”

而让李克强不悦的言论,两种言论似有不谋而合之处,中国不是喜怒无常的小心眼,敦马更不是胆小怕事的角色。

敦马对于公平贸易的表述,十分“马哈迪”。历史上和现实中他都是一个敢想、敢说、敢做的政治强人,马来西亚应该为拥有这样一个性格分明、敢于表达的领导人而骄傲。若是因为害怕直言而遭受报复,也确实辜负一个文明国家的独立品格。

的确,509的政治变动诱发了一系列施政变量的深层变动,包括外交政策和施政纲要,值得我们观察和分析。然而,在外交政策尚未制度化和明朗化之前,任何对于细枝末节的捕风捉影、过份解读,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毕竟,两国关系未来走向更多地还将取决于现实利益的综合考量,而两国在一定程度上都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双重压力,在这样的现实底下,双方都有彼此支撑的客观需要。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