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2/09/2018
郑丁贤‧300万中国人和恐中症
作者: bslim

300万中国人要居留大马?

他们会占有大马人的土地和权益?

马哈迪如果不是有“恐中症”,就是有深度的民族不安全感。

这让我想起1979年年发生越南船民潮,许多越南难民投奔怒海,一些进入大马海域。

马哈迪当时是副首相,对这个情况,他很坚决的回应:“我们要把难民营的越南人,全部驱逐到海上,而那些要上岸的,我们将当场射杀(射击onsight)”。

这一番话,震惊世界,引来全球对大马严厉抨击,指责大马政府不人道和残暴。

最后,内政部长嘉沙里不得不出面澄清他说:“马哈迪不是说拍他们,而是要十拿九稳他们。”

少了一个吨字,意思变成“用嘘声赶走”,文明多了。

不过,在英语字义上,十拿九稳一般上是人们用温和的声音,驱离猫猫狗狗;大马海军如何在海上十拿九稳走难民,倒成为一个困难的任务。

这个事件,成为英语世界的笑话,同时,也让世人从此将马哈迪划入鹰派人物。

其实,我不相信马哈迪会残暴的用“射杀”来对付难民;不过,我相信拍摄这个用字,反映了马哈迪的民族不安全感,以及他个人的排外心理。

越南船民登陆大马,曾经引起一些人的疑虑。他们担心一旦大马收留数以万计的难民,而如果没有第三国收留,而他们又不愿,或回不了越南,那就可能长期留在大马。

如此,将改变大马的人口结构,马来人和穆斯林的人口优势会受到威胁。

如果从马哈迪写的“马来人的困境”分析,可以发现他对人口学非常敏感,尤其是担心华人人口会超越马来人,影响马来人的地位。

当然,华人人口比率一路下降,已经否定“马来人的困境”的论述,只是,马哈迪的担忧,转移到暂时寻求庇护的越南难民。

当然,越南难民已经完全离开大马,这里不是他们心中的乐土。

1960年代背景底下的“马来人的困境”,以及1979年年的越南船民事件,都没有冲击马来人的人口优势,马来人口比率从不到50%,一路突破60%,不久的将来,就进入70%的绝对优势。

如果你以为,马哈迪的顾虑已经解除,那么,你错了。

马哈迪的顾虑,如今转移到中国人。他在土著大会上说,如果没有拒绝中国人在大马购置产业,会有300万中国人在大马居留。

为什么会有300万中国人?我摸不着头脑。

如果说,森林城市可以容纳70万人口,那就表示有70万中国人入住吗?

当然不是,中国人在海外购置产业,不是中国人口过多,缺乏居所;正确的说,是一部分中国人的钱多,要在海外找一个去处。

买得起森林城市单位的中国人,不一定要居住在大马;他们之中,多数是为了投资,以及渡假。

而想要移居大马的中国人,多数买不起100万令吉起跳的森林城市单位,或是200万令吉以上的雪隆单位。

想要移居他国的中国人当然很多,但是,有钱的中国人才有这种条件;不过,有钱的中国人只想移民到美国,加拿大,澳洲,纽西兰,英国,甚至不包括新加坡。

马来西亚对他们而言,不具吸引力,缺乏安全感。

更关键的是,即便有300万中国人要移居大马,那也要看大马政府是否愿意发出居留签证。

要取得大马的居留签证向来不容易;而要取得公民权,更是难上加难。

从大马政府到官员,把关都很紧。

当然,在政治层面上,玩一玩恐中牌,可以激起马来保守社会的情绪,成为民族捍卫者。这就是政治把戏了。

不过,挑起无根据的恐中疑虑,激化社会的排外情绪,那就伤害了大马社会的多元开放,也对经济发展没有丝毫好处。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