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8/09/2018
黄婉玮·我们究竟看到什么样的转型?
作者: bslim

在各族团结实现政党轮替的当下,今年的国庆意义重大,国民也想尽各种花招度过难忘的国庆日,笔者选择去了国家博物馆,透过馆内的文物和展示图重读马来西亚发展历程。

不过,博物馆内实际描述的都是马来半岛的历史,从马来王国的建立到西方殖民者到来侵占和垄断马来半岛与世界的商贸链,但也让参观者从中发现马来半岛上多元文化构成的两大重要元素,即是印度文化与伊斯兰文化,二者塑造了马来半岛的文明特征。

关于印度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传播路线还有许多未完成的考证,但反正都体现了古代的文化传递不是直线式的,文明体在强盛时期透过政治势力和经济活动跨区域传递文化,今天的大国也在用这种方式透过全球化无疆界的交流活动传递文明。

博物馆内展示的器物图纹从印度文化时期到伊斯兰文化时期就有明显的变化,说明马来半岛的马来人与原住民对各种外来文化的接受程度非常大。大部分的参观者都对这片土地上拥有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不感到陌生,但参观了博物馆之后,才发现印度文化不但传播得更早,对马来半岛的居民传统也有深化的影响。然而穆斯林商人的商贸网络形成了经济体系之后,马六甲苏丹接受了伊斯兰传教士的建议,让马六甲成为伊斯兰的传播中心之后,也成为一个国际商贸的巨港。不可否认的,伊斯兰文化几乎改变了马来半岛原本的社会型态,当崇拜自然及多神教的原住民在接受伊斯兰化之后,撇弃原来的传统,社会原型也逐渐消失而转为伊斯兰社会。

西方帝国的探险家来到东南亚开垦殖民地时,带入了西方传教士向当地的原住民传输西方宗教文明,当马来人跟随苏丹信奉伊斯兰之时,原住民社会容易接受的是西方的上帝。撇开“殖民地”不说,东西方文明在东南亚恰到好处的融合,造就了今天的东南亚灿烂多元化的族群社会。

但是,国家的管理者基于政治因素会一直想要同化多元族群,一来为了方便统治,二来为了强化社会对于国家的认同,于是,我国从独立以来对各源流社会实行“马来化”和“伊斯兰化”,执政者在国家的语文、教育、文化上采取“马来化”或单元化政策,也要求马来人以伊斯兰作为身分标志而不是他们古老传统和习俗。这样一来,外国人开始对东南亚存有一种刻板印象,即马来人的国家或穆斯林的国家,而东南亚的马来人和穆斯林的确是占了全球最多的人口。

历史不应该是倒退者,而是引导向前的灯塔。首相不断强调要让马来民族自信的走向世界舞台,那就应该先把灯塔擦亮,让被光照的民族了解文化本源,更自信的站在舞台上介绍自己如何作为东西方文明交替的见证者。

不过,政党轮替之后的马来社会发生了两件大事,即是土著大会的举办与登州首宗女同性恋者公开鞭刑,启发了一些州属考虑跟进实施公开鞭刑法。这两大事都耐人寻味。前朝政府不断的伊斯兰化国家,而新的政体显然也并没有罢手,那么社会究竟得到的是什么样的转型?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