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5/10/2018
拯救历史建筑 ‧ 翻新集体记忆
作者: yflen2

百年历史的建筑最终会敌不过岁月,面临毁坏殆尽,有时命运使然,因城市发展而被迫搬迁拆除,这些集体回忆就逐一被抹去。

如今,仅存的古旧建筑、大自然遗迹更显珍贵,这些瑰宝在发展洪流中又要如何被修复保存?

任何一个人都能为有形或无形的古迹文物申请成为国家遗产,在《2005年国家遗产法令》第645条文下,第67项早已列明9项条件,只需符合条件,经国家遗产局审核,就能获准纳入国家遗产名单中。整个流程看似很简单,但事前准备功夫非常繁琐,必须筹集完整资料文件及符合严格的准则才能成事。

9个条件:
(1)具备很重要的历史,与马来西亚历史有联系或关联
(2)拥有好设计或美学特征
(3)具备科学、技术创新或成就
(4)与社会或文化有关联
(5)有潜能为马来西亚文化遗产提供教育、展示或进一步的科学鉴证
(6)能够展现丰富、多元或独特的功能
(7)稀有或独特的大自然遗产,无论是有形、无形或海底的文化遗产
(8)能够表现一个地区的文化本质,或代表一个种类的物体,或一个物体或地区的种类
(9)能够裁定文化遗产独特与否的事物

怎样的文化遗产或古迹建筑才会让人驻足探询?绝大部份是因自身时代感和古朴韵味,让人在触摸著建筑的雕塑、铜像或一睹壁画时,像入定老僧般静静的凝视,思绪得以穿越回到那个时代。这是古迹文物经过岁月洗礼后所产生的一种力量,修复古迹也就成为一个难度系数很高的挑战。

有人质疑,为何无法将古迹建筑修复回原貌。这个疑问就衍生不少问题,包括现今工匠是否有能力修复回原貌?修复团队还能否找到原本的材料或替代材质?

这也考究团队的考古功力和学术研究的底蕴。

怎样才是合理维护国家文化遗产?具备国家遗产局认证的文化遗产保存师(Conservator)陈耀威听了问题后,嘴里吐了两个字————“复杂”。原因很简单,因为国家遗产局会根据个别案例给予不同的对待和标准。首先得厘清两个词汇,即“修复”与“维护”,陈耀威说,维护指只要该建筑古迹没有任何损坏,仅仅保存和保养即可;修复是指出现损坏情况,年久失修而必须赶紧修复,其原则是保存原有形式、空间、结构,及采用传统的材料和工法。

列入世界遗产的槟城可说需要大量文化遗产保存师,陈耀威曾参与槟城鲁班古庙、潮州会馆韩江家庙、潮州会馆办公楼、本头公巷福德正神庙、大伯公街海珠屿大伯公庙、清和社等传统建筑与店屋修复工作。(图:星洲日报)

化学漆是“元凶”?

对于黑风洞彩色阶梯事件,就得提到南印度庙的文化色彩。陈耀威曾亲身到访南印度,据观察,很多庙宇只有“单色”,墙体或雕塑均素雅淡然,如大多南印度庙仍保存石雕神像,并非色彩斑斓,即使是脱漆缘故,早期色彩种类也不多,信众们要美化时只会用回那几种颜色。

他曾前往印度南部切迪纳德(Chettinad),当地南印度庙宇入口处的塔楼(Gopuram)就填满了缤纷色彩,然而内部却刚好相反,古朴淡色,与周遭自然环境融合与和谐。在瓜雪的斯里沙堤(Sri Shakti Dhevasthanam,前称为Arulmigu Sri MahaMariamman)也是一间南印度神庙,资料显示此庙已有百年历史,外观一概采用土黄色。虽没有亮丽色彩,但单色设计也显得格外注目。

“现在看到我国庙宇有很多色彩,可以推测是六七十年代,化学漆开始普及的时期,由于不容易掉漆,颜色种类繁多,才演变成这样的现象。不仅是印度庙宇,华人庙宇也一样受影响。”

如何合理修复古迹?

访谈过程中,了解到修复过程甚是繁琐,各地方政府会有文化遗产修缮的指南或条规。一旦被列入国家遗产,在遗产法令底下,业者有义务确保古迹是处于良好状态。对业者而言,修复古迹涉及庞大的费用,陈耀威当然也了解业者苦衷,他补充,在遗产法令的第43条文就已阐明,国家遗产局可给予补助,业者得向国家遗产局申请修缮拨款或贷款。

修复也讲究建筑物的风格和本质,换作会馆或华人庙宇,建筑的艺术风格不能随意篡改,好比槟城福建庙宇富有传统闽南建筑风格,决不能添加广东建筑风格的色彩,一切得依据文献记载复新原貌。过度修复也有可能抹掉某些历史特征,因此需以小幅施工,用最少的干预去修复整个建筑构造。

“古迹建筑原有的空间与结构切记不能改掉,”陈耀威强调,单层建筑就决不能加盖另一层楼,结构形式也如此,从梁柱至屋瓦,必须忠于历史原貌,砖灰墙体不能变成钢筋水泥或贴上磁砖,木梁柱也不能用铁条替换。

走过半世纪的建筑物,原有色彩早已斑驳脱落,修复过程更需追溯回原定的颜色,用色是否艳丽或淡雅,特别是墙栏柱子的雕凿装饰,过于细小而会令到工匠和修复师折腾半天。他说,修复时不能纯粹为了美观,而忽略了古迹的文化背景。例如用宫殿所用的黄色琉璃瓦替代庙宇传统的素烧红瓦,而形成一大败笔。

列入世界遗产的槟城可说需要大量文化遗产保存师,陈耀威曾参与槟城鲁班古庙、潮州会馆韩江家庙、潮州会馆办公楼、本头公巷福德正神庙、大伯公街海珠屿大伯公庙、清和社等传统建筑与店屋修复工作。(图:星洲日报)

百年老家算不算古迹

最切身的问题是如果有一间近百年历史的新村老屋,但又并非国家遗产,那又要如何修复或维护?

这道问题没有难倒陈耀威,他说,若要申请成为国家遗产,就要依据遗产法令的条件,是否符合申请文化遗产的标准。除非真的具有悠久的历史价值,能被后人研究探讨。“国家遗产局对民宅老屋的维护要求不高,想要改善厕所设备都没问题。”

有时当民众认为一个建筑物具有历史价值,国家遗产局未必认同是古迹,此时民众要做很多鉴定工作,去达到遗产局设下的标准。那么是否有权拒绝接受其产业成为国家文化遗产?针对这个问题,国家遗产局也已列明,至少30天以前会征询业者或拥有者同意。陈耀威说,一旦已接受成为国家遗产,只有国家遗产局最高专员才可取消资格。

“国家遗产”就是最高等级

日本、台湾、中国有一套严谨的文化遗产等级划分,如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由3个部门负责:国家文物局、建设部和文化部。文化遗产会分成国家级、省级和县级3个层次。按照一般人设想,我国文化遗产是否有类似的等级划分?陈耀威指出,我国目前最高等级是“国家遗产”,接著各别州属可自行制定遗产等级。

他以列入世界遗产的槟城为例,根据州属的遗产法令,在古迹区内的古迹建筑分为第一级和第二级。一级古迹如公共建筑、寺庙、会馆、宗祠、教堂等,业者只允许修复,不能修改、摧毁或增加任何构造,必须保留原本的用途;二级古迹指的是一般店屋、别墅或民居,州政府允许特定程度修建,如增添房间、厕所,也允许做其他用途,不过必须保留房子外观构造。

倘若想在古迹区重建或打造新建筑也要符合两大条件————填充类(infill development)和可取代类(replacement)。前者是指允许在古迹区空置的地方进行建筑工程。由于周遭都是古迹建筑,州政府会严格审核该建筑的蓝图设计。“虽然在古迹区,但原则上新建筑就不是古迹了。”文化遗产保存不仅局限在建筑物,还包括保护周围环境,呈现完整的历史面貌和脉络,因此修复过程必须确保建筑物还能与环境融合。

至于“可取代类”是指非古迹和不适合居住的建筑,必须拆毁重建,“像那些已经失去很多古迹价值,或已经是新建的屋子,比如八九十年代的建筑物没有古迹价值,可以允许改建。”然而,他补充,第一级建筑通常是维护为主,第二级建筑才会有拆除重建的现象。

列入世界遗产的槟城可说需要大量文化遗产保存师,陈耀威曾参与槟城鲁班古庙、潮州会馆韩江家庙、潮州会馆办公楼、本头公巷福德正神庙、大伯公街海珠屿大伯公庙、清和社等传统建筑与店屋修复工作。(图:星洲日报)

修旧如旧?修旧如新?

中国在古迹修复的理论当中,有提及“修旧如旧”和“修旧如新”的说法,对于我国的古迹情况,陈耀威则认为全凭大家如何诠释“旧”与“新”这两个字眼,两者都是具有争议的课题。

如果所谓的“旧”是指“原貌”,那么何谓“原貌”?应该遵循哪一个年代或时期的原貌,厘清了才能进一步商讨。

针对“修旧如新”,假设A建筑在1900年建成,属于当时的新建筑。那么今年我修复该建筑回到1900年的原貌,也可以解读成修“旧”如“新”。倘若是大翻新,改变建筑格局,那就肯定违背了修复古迹的原则。

多知道一点

在《2005年国家遗产法令》第645条文下,第112项指,凡是未经国家遗产局专员书面批准,任何人不能违反以下的情况,不然被视为破坏国家遗产。罪成者可被判监禁不超过5年,罚款不超过5万令吉或两者兼施。

(a)挖掘、破坏、凿空、建造、种植、开采、灌溉或在国家遗产地区和保护地区烧石灰或堆积泥土(deposit earth)、垃圾。

(b)拆除、干扰、阻碍、修改、标记或在国家遗产地区推倒或拆除任何纪念碑。

(c)在国家遗产地区的纪念碑邻近建造任何建筑物或装置。

(d)在国家遗产地区破坏建筑物与其环境的和谐,以致该建筑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

(e)在国家遗产地区清除、干扰、摧毁或移除任何树木、草丛植物、杂草、草或蔬菜。

(f)在经注册成为国家遗产的地区,进行任何可能会破坏邻近或周遭土地的活动或行动。

备注:一切以英文版本为准,请参考https://goo.gl/Z1z5o6

陈耀威说,修复时不能纯粹为了美观,而忽略了古迹的文化背景。例如用宫殿所用的黄色琉璃瓦替代庙宇传统的素烧红瓦,这就形成一大败笔。(图:星洲日报)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