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0/05/2011
陈莉珍.漫无目的
作者: admin

西方哲学教父之一亚里士多德有这样的一个理论:一件最好的乐器,必须由最好的乐手使用,因为建造这件乐器的主旨就是为了奏出美妙的乐曲。这就是由苏格拉底发起,并由亚里士多德加以系统化的“目的论”。

亚里士多德认为,相较于使用乐器的技巧,美貌和出身良好,在一般人的眼中,可能会是比较重要的特质。而拥有这些特质的人,可能比高超的乐手来得优秀。不过,他主张,分配最佳乐器的最“公平”方法,就是让最好的乐手使用最好的乐器。

这就类似小提琴大师与富豪收藏家竞标名家制造的百万小提琴的情况,小提琴大师可以让乐器发挥其最好的功效,而收藏家能做的或许是将小提琴摆在客厅“供奉”,这于亚里士多德而言,就是公平。

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常常被引用在社会资源分配的课题上,例如,公共奖学金的分配。奖学金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如果是利用国家有限资源,让优秀的人才可以获取高等教育,进而提升国家竞争力,终极目的就是为了让国家更富强。当然,有的人会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育兼备的领袖,因此不得忽略学生课外活动、品德人格,也有人认为应该把较弱势社群纳入考量范围,间接的调整社会资源分配上的一些错失。不过,严格说上来,绝大多数人,尤其是纳税人都会赞同成绩最优秀的学生应该获得最好的升学机会,因为这样的分配方式,最后收益的人不单单是获分配奖学金的学生,而是全体国人。

最近闹得沸腾的公共服务局学金事件上,奖学金分配乱象丛生,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优秀生获派到学院根本未设的科系,成绩最优秀的留在国内,而成绩较为逊色的却被分配到海外奖学金,还让人怀疑,政府是否想要通过这种招数将人才留在大马,如果属实,这真是下策,因为财力庞大的邻国将毫不犹豫地以奖学金及更好的教育机会吸纳这些有潜能的人才。什么“目的论”,什么“社会资源调整论”都将置之不理。

到底公共服务局官员有没有意识到他们在分配的是国家资源,是纳税人血汗,而他们领的薪金更是公共资源,是否应该更费心费力的为人民效劳呢?

目的,我们谈什么目的,一些行政机构予人漫无目的感觉。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