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9/11/2011
陈莉珍.科学家与律师的擂台
作者: admin

不久前,读到一篇文章,作者指目前中国社会缺乏的其实不是工艺科技人才,而是人文社会学人才,这种情况会对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不健康影响。无独有偶,上个周末的一场婚礼,让我有机会和一些前同事叙旧。忙完了姐妹团的任务后,三几个女人开始辩论到底是科学家还是律师对社会比较有贡献?到底是好的科学发明还是好的法律,更能造福社会?

那几位还在执业的朋友坚持科学家比立法专才有用多了,甲问:“什么是好的法律?”乙又问:“有好的法律,警察没有依法执法,法官没有依法判决,如何造福社会?”我的回应很简单:“好的科学发明,如果没有降低生产成本,无法普及,一样无法造福社会。”

再好的发明、计划、政策、律法等等,如果在执行上无法贯彻,终究会落空。追根究底,是“执行”的问题。

谈到执行力,让我联想起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数理科教学媒介语课题。政策,尤其关系到百年树人的教育课题,政府每一回所颁布的政策,不是让家长心惊,就是始终弄不清内容,搞得一头雾水。对教育总监称不满意校长选择媒介语,家长可替孩子转校的消息,我是心存怀疑的。

家长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安排孩子转校?校方会事先通知家长已经决定采用哪一种媒介语?还是开学后家长发现课本更换了才知道校方采用什么媒介语?教育部是不是有统一的资料库显示附近一带学校采用的媒介语,或是家长必须逐间学校去探听?如果这些父母都是城市上班族,将会是一个很大的困扰。这是父母方面的问题。至于交由校长决定媒介语,他们该如何权衡?是以师资、家长意愿还是学生的利益做决定?

目前有足够教师推行上述方案吗?不管是目前决定采用何种媒介语,还是以后恢复国语/母语教学,师资安排都是极之重要的。

提出以上种种疑虑的人,是一个单身无子女却关心国家未来的国民。试想想,那些受影响的父母会有多忧虑?教育部在颁布政策的时候,是否应该提供更周全的讯息?政策性的颁布绝对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处理不当肯定会引起一波波的信心危机。

看来,这场假设性的律师与科学家擂台赛结局如何不太重要了,我们需要的是更有执行力的教育家,或者领袖。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