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5/05/2012
安焕然.清官悲剧的迷思
作者: admin

认识李翊狮督学,是从柔南中学华语辩论赛开始的。我们见面,常是在辩论赛的评审讨论室,或是同台担任评审。给人的印象,他总是书卷气很浓的谦和微笑,说话温文尔雅。身边很多参与文教工作的朋友都说他是一个好官,毫无官架子。

李翊狮也是一位很敢“讲真话”的督学。南院举办的一些学术研讨会,他常会主动参加。不是受邀嘉宾,而是自己付费出席。他总是很低调的坐在一旁,主办单位察觉他的到来,请他到嘉宾席就坐,都被婉拒,还连声回说:“我是来学习的。”如此谦逊之人,很难想像他是“当官”的。在学术研讨会会场,他很少发言。但涉及华教问题,主持人请他发言,竟也是直言直语,就事论事。话语之尖锐,亦不禁让人怀疑:“他真是当官的吗?”

应该也是他对外公开“说话太多”吧!325华教大集会后,不管是不是“秋后算账”,从柔佛州教育局华文科助理总监,被调任中学下午班主任,说李翊狮是“平调”,实为“暗降”。这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的事。如此的遭遇,是尊严的污辱,却也是想像得到的结局。然而史笔传信,是非功罪,不能混淆。

从辩论赛工委学生那里拿到了李督学的连络方式。拿起手机,竟犹豫起来。是要安慰他吗?要讲的应该大家都讲了。是要为他加油打气,那要说些什么呢?

不想说些“人生自古谁无死”,视人为圣贤又把人当“鬼雄”的话。这个世道,我们不缺“死守善道”的悲剧性鬼雄。而且华社长期以来也太爱塑造鬼雄了,徒留流放的伤痛,徒为文人骚客掬一把辛酸泪。

对顽固的时局,再多几个鬼雄、再多几个被流放的清官,无法改变任何体制性、结构性的问题。从历史来看,明朝海瑞是众人皆知的“大清官”、“大好官”。他一生刚正不阿,高风亮节,嫉恶如仇。与豪强对抗,他确确实实是一名不怕牺牲的勇士,却常常仅是孤军作战。这注定了他的悲剧。

海瑞想凭他个人道德的力量去树立风范,明朝的贪腐却愈发败坏。他想要凭一己之力肃贪,权力却不在他的手上。他“不怕死”,敢骂皇帝。海瑞罢官,老百姓闻讯,“号泣载道”,甚至绘制了海瑞画像供奉在家中祭祀。然而人们记忆中的海瑞仅是戏剧舞台上的清官形象,历史上的海瑞其实是“抑郁不伸”的悲剧人物,明朝政府却是继续的腐败下去,统治者贪敛钱财、肆意挥霍、大兴土木、沉湎酒色、胡作非为。这个曾经率众勇敢驱逐外族统治者建立起来的政权,曾经高唱下西洋盛世的朝廷,它的末期不是没有忠臣能人扶佐,却只是印证了“国家昏乱,有忠臣”的这名《老子》名言而已。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指出,明朝的败亡,不在于它没有忠臣才俊,而是在于这个政权不能再在其老祖宗遗留下来的制度上进行创造性的突破。不能再靠个人力量来奢望转型的了。这是体制问题,是制度问题。在一个道德败坏,贪腐成风的环境里,唯有通过积极的制度化改革,才能根本解决问题。单靠几个清官是无补于事的。

写清官的悲剧,不是非议清官的形象,而是需要意识到这样一个政权体制的时代格局问题。读历史,我们可以学会什么?如果老旧顽固的体制不能再自我调整而转型,只能说它已病入膏肓。we want to change。即使“朕之后就是洪水”。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