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2/06/2012
安焕然.印尼廖内学华文
作者: admin

日前,与新山中华公会辖下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一行人到印尼廖内民丹岛丹绒槟榔进行历史文化考察。我们仿佛是来探亲的。19世纪柔佛港主制度潮州人的大迁徙,是沿着廖内群岛至新加坡,再到新山来的。一百多年来,柔佛廖内海上帝国的分裂,荷兰和英国殖民者的入侵,以及战后东南亚各国的纷纷独立,当年同是经营甘蜜胡椒事业的3地,如今已属于3个不同的国家。

本以为在苏哈多时代的压抑华教和同化政策,印尼的“华人性”难以延存,然而在民丹岛丹绒槟榔,华人文化还是如庙里的香火,浓得很。当地朋友带我们进庙,指着庙旁的桌子,说那是以前学习华文的地方。我们来到民丹岛的洪厝内港感天大帝庙,主神旁是一尊孔子像,其边放了一本《四书》。印尼是一个宗教自由的国家,据说当年他们就是借由孔教会,借由膜拜孔子,来识读华文的。如今,印尼宗教局有孔教会的代表。华人结婚可在合格的宣导司签名下,烧香拜孔子,也算是一个正式的仪式。

方言亦是这个地方华人文化承传的重要载体。丹绒槟榔市区里说潮州话相当普遍。而在神庙里,在各个神像旁,也立了诸如“元天上帝NGUANG THIANG SIAN TIE”写上印华双语文的说明牌字。

我在一间茶餐室更是看到墙上贴着以华文繁体字和印尼拼音写成的餐饮单目:“茶叶蛋Cha Ye Tan、龟岭膏Kui Ling Kao、白果汤PekKwe Teng、薏米水Yi Bi Cui”。

随着民主化的进展,今天印尼的语言文化政策开通多了。他们国家的5大原则,强调求同存异、殊途同归。在丹绒槟榔历史博物馆,其展品尽显多元色彩,而华人文化的展品、华人的历史文物文件、中国的古外销瓷器都平稳的摆设馆内。该馆负责人跟我们说,如此才是促进民族团结、和谐共处的真义。

我们在民丹岛华人聚集区,随处可看到披着头巾的女议员拱手向华社拜年的海报,上书偌大的“新年快乐”中文字,横写的印尼文是“Selamat Tahun Baru Imlek2563”。有意思的是,其纪年2563,还请各位猜猜看那是什么纪年?

我们又在丹绒槟榔看到一幅横挂的海报,其右边是一张孔子的卡通画像,左边是一位政治人物,正中央以印尼文和中文写着“H. LIS DARMANSYAH. SH Bersama Warga Tionghoa胜利象棋友谊赛促进与华裔互相沟通”。据说,印尼的Cina是指当下政治体的“中国”,为了区分这个“中国”,他们以Tionghoa来指称印尼华人。毕竟我们是“中华民族”,不是“中国人”。

当地人带我们去看看丹绒槟榔的瑞本学校的原址。印尼排华时期华校被废了,如今只是一片空地。不过,他们尚存一个瑞本校友会,一批五十、六十年代毕业的老校友就利用会所来教华文。

一位华文老师带我们去他家,参阅他们的印尼高中华语(Bahasa Tionghoa)课本。那是由椰加达和中国的大学出版社合编的。为方便教学,当地老师也改编教程,除了教授汉语拼音,会话从“妈妈爸爸”学起,但课程本土化,里面对话是“哈山”、“西蒂”和老师的对话。一些教材还加插以印华双语教《三字经》。选读课文也多与华人文化、孔孟思想有关。既学华语,又传扬文化之精义。不像我们的华文课本,重文法,啃背割切了文本的“名句精华”。实是违背了Bahasa Jiwa Bangsa的真谛。

大马华教的学习环境还是如此的格局,不敢想像,一、二十年后,这个号称除了中国大陆和台湾以外拥有最为完善华教体系的国家,我们的华文学习环境和中华文化的承传是否会被日愈民主化的印尼所赶上。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