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7/07/2014
安焕然.马六甲听得到84种语言
作者: admin

教总和华文理事会针对小学五年级历史课纲,尤其是课题六“我们的国家遗产”只列出君主制度、伊斯兰和马来文,事实上并没有体现我国多元文化资产的原则,希望教育部作出检讨。日前,教育部官员回应:五年级历史课题六“国家遗产”是指源自马六甲王朝的遗产,因此就没有列入其他的宗教和语文。

听后,哑然失笑。基本常识啊!即使是要谈马六甲王朝的文化遗产,难道就只有这三项吗?

不否认马六甲王朝的重要遗产包括君主制度、伊斯兰和马来文。马六甲王朝的兴起,可谓是与东南亚的伊斯兰传播和马来语文的推动有着密切关系。伊斯兰的传播,丰富了多元独特的马来文化传统的形塑。而各地不同商团的往来交流,马来语文的开放性,吸收了爪哇语、武吉斯语、印度语和阿拉伯语的许多词汇,形成一种马来混合语,并渐而成为区域互通的“国际语言”(Lingua Franca),甚而透过此国际语言,大大促进了马六甲王朝作为商业转口中心和伊斯兰的传播。

但历史论述也不能选择性的忽视某些重要事实。马六甲建国之初,曾积极主动殷勤地与明朝中国建交,借助大明天威以自重,摆脱暹罗南压之威胁。统计自《明实录》,明成祖时期,马六甲王朝(即明代文献中之“满剌加”),朝贡中国计有16次之多。或请封、或申诉、或求庇护,自开国以来,拜里米苏剌等前三任国王都曾亲自率团到来中国朝贡。郑和下西洋几乎每次皆驻节马六甲,更是构筑了亲善友好的桥梁。这段“马中关系”之亲密建交,既是历史的事实,中国官方档案《明实录》清楚记载。

更有意思的是,15世纪中期,琉球王国(今日本冲绳)借助于中华朝贡体制,大事经营东亚和东南亚的海贸转贩事业。其与各国的往来原始公文至今仍被保存下来。这套《琉球历代宝案》,不论是琉球国王写给各国的咨文,还是东南亚诸国回彝给琉球的咨文,全是用“汉字”书写,足见“中文”亦是当时的国际贸易通用语文。其中,从1463年马六甲苏丹芒速沙在位全盛时期至1511年被葡萄牙所灭的近50年间,《琉球历代宝案》收有10份琉球国王致书马六甲王朝(满剌加)苏丹的咨文,6份马六甲国王致给琉球的咨文,另有3份是琉球改颁之“执照文”。琉球与马六甲王朝双方往来公文合计19份,全是中文书写。

再者,马六甲王朝的行政体制,亦是一种系统化的注重海洋贸易的商业管理制度。4个一级官员,除首相和天猛公,余二者是财政部长和水师提督。此外,其下设多个港务官,更是重视商贸的表征。而且马六甲有效的低关税制度,亦是其转口贸易的重要基础。商船税收是马六甲王朝总收入的命脉,而外国商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在当时受到有力的保护,水师提督极力维护领海安全,确保马六甲海峡之畅通。

随贸易季候风之到来,各国商船汇聚于此。16世纪葡萄牙外交官皮列士《东方志》(Tome Pires,The Sume Oriantal)指说,马六甲是一个为商品而设的城市,比世上任何其他城市都适宜。季风的终点,又一信风的起点,千里外各方不同民族都必定来马六甲做生意买卖,所以它有如此之气势和如此巨大的财富。

当时的马六甲,有很多印度商人、爪哇人、波斯人和孟加拉人,还有来自巴塞和彭亨,有华人、吕宋人和来自浡泥的人,真可谓五方维处,马六甲这里的民族十分混杂。

皮列士《东方志》还明确提到,当时“在马六甲港常常听得到84种语言。”如此大格局,如此大气魄,关键“遗产”在哪里?若没有系统、开放的商贸管理体制和开明的政治,拥有能力及诚意保护各方商旅,并且尊重各自的文化多元性,试问它又如何能造就“辉煌灿烂”的马六甲王朝!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