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疫情

最新
4月前
12月前
“新冠”仿佛已成湮没于历史长河的名词,然而大疫年间的荒诞、孤绝和纷乱场景仍然历历在目,如阴影般笼罩每个幸存者的心头。方路最新诗集《雪的囚者》汇集疫情期间写成的诗作,或像速描、或像照片般定格了那段日子的苦况。书名的“雪”,一语双关,意指他无法跨州而被迫滞留的“雪兰莪”,亦指涉隔离年代的社交严冬。 乡愁,是方路书写的母题,花踪得奖作〈卵生乡愁〉可谓他的代表作。随着政府颁布行动管制令,那股乡愁于是变得更加沉重。搁浅异乡,无法参与祭祖仪式的他,“闯不过州界/只能在雪地遥望火香炉”。方路向来擅长试验文体的混合(hybrid),〈搁浅水草〉呈现诗人邂逅马来青年,因为长期思乡而一起长出公羊胡须的剧场,其中以李白的〈秋浦歌〉作为乡愁线索,全诗颇有抒情散文的基调,也展示极短篇的创作手法。 疫情改变人类生活。可否堂食,是人类与病毒对决的胜负表。禁止堂食的日子,方路“像一匹瞎马在一个旷地喂食”。禁足令使人的日子停滞、延长而异化,政府长官把城市“修成静穆的墓场”。当确诊病例攀升至巅峰,面对恐惧,方路却冷静地写道:“一万宗一万宗单日确诊的病例/可以集体浸在夜色/仿佛以月光腌制/迟到的灯语”。 “热题冷写”是方路诗的特色。作为《星洲》的高级记者,他站在疫情前线目击“喜来登政变”如何引爆我国疫情。诗集至少三度提及“喜来登”,却读不出诗人的愤懑,他只是将那些政客比喻成饥饿的乌鸦、流浪汉、在树下吃便当的自己,皆为“紧紧咬住腌肉不放”的生物。诗人以他擅长的对话体写成〈疫苗抵步〉一诗,浓缩呈现人类因为偏执思维而各持己见的乱象。〈水的愚矣〉以“解毒圣水”被网络耻笑的事件为主题,联想到小时候喝符水的经验,反映苦难当前,人类的应急反应都是相通的,又何必牵扯种族习性? 《雪》又不尽然在写疫情,方路在自序中写道:“这本诗集是写在疫情和疫情之间保存的某些缝隙”。那些在旧作中出现的初恋情人、无比念想的二哥、隐秘的河;首次出现在诗人笔下的地方乡贤,文人墨客,皆以寻常面貌出场,无涉疫情的愁绪。因为日子总得过下去。 制作精美的《雪》内含16张结合诗抄和花草的相片。方路像花痴那般想将花影留住,一如他以诗语采撷疫情期间的悲喜时光。禁足令的颁布、放宽与延长,都在我们心灵留下噬痕,而《雪》诗作对往日的回顾,因为美学距离,自然不会引起恐慌,反倒是一本过尽千帆的纪念册。方路喜欢写雨,化用波赫士的某句诗来形容,这段日子“如同一场雨,无疑是发生在过去的一件事”。一场你我都曾沐浴过的凌冽,与重生。 ​
1年前
1年前
编按:我们身边总有一些人“反疫苗”,有些理性,有些非理性。“反疫苗运动”在国外并不罕见,但你知道谁是“反疫苗运动之父”?他是英国人安德鲁·威克菲尔德。本期【读家说书】要介绍的《反疫苗战争》,副标题正能简单扼要地介绍这号人物:“一个野心勃勃的医生,一篇只有12位个案的伪科学论文,如何欺骗了全世界?让英国人付出了一整个世代的惨痛代价!” 根据马来西亚卫生部每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为止,全国冠病疫苗的接种率为79%;所有州属中,吉兰丹接种率属于全国最低,只有区区的61%。关于疫苗的各种谣言,正是导致吉兰丹州疫苗接种率低下的原因。大部分吉兰丹的民众倾向于相信,冠病及疫苗只不过是犹太人创造出来对付伊斯兰教徒的阴谋。 如果仔细观察,这种关于疫苗的各种谣言,其实不只局限于吉兰丹州。早在冠病疫苗研发出来开始,对于使用什么种类的疫苗,甚至需不需要接种、要接种多少剂等,就有各式各样的谣言。例如华裔社群有许多人十分抗拒辉瑞(Pfizer)和阿斯利康(AstraZeneca)疫苗,死活要打中国出产的科兴(Sinovac)疫苗,原因就是他们相信科兴疫苗的灭活疫苗技术比较有效率,以及较少副作用。在某些时期,社交媒体上甚至盛传某某某打了辉瑞疫苗产生强烈副作用而死亡的谣言。 ◢反疫苗风,降低接种率 当然,如果与全球相比,本地的接种率其实还是比较好的。根据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的资料显示,欧美国家的疫苗接种率其实偏低,美国只有区区的65%,英国则是74%,其他欧洲国家的疫苗接种率在总体上仍然偏低于马来西亚。原因则离不开近年来在网络上轰轰烈烈的反疫苗运动(Anti-Movement)。知名医学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就曾报道过,社交媒体上拥有至少3100万名反疫苗运动的参与者,这群人估计每年为这些社交媒体公司带来10亿美元的营业额。这群人把政府的疫苗接种计划形容成一场有预谋的大屠杀行动,强调“我的身体我做主”,认为疫苗会带来各种疾病,而制药公司则是背后的金主。 这场始于西方而后在世界各地开花的反疫苗运动背后,始于一个名叫安德鲁·韦克菲尔(Andrew Wakefield)的医生,以及他在1998年医学期刊上发布的一篇论文。由调查记者布莱恩·迪尔(Brian Deer)所著的《反疫苗战争》(The Doctor Who Fooled The World)即是描写这场反疫苗运动以及这位医生的故事。当然,套用作者本身的话说,本书更像是一个关于人性傲慢的故事,一个关于傲慢的人如何毁灭世界的故事。 ◢实验漏洞百出,篡改数据 安德鲁·韦克菲尔之所以能够撼动医学界,影响数以百万的家长,是因为他提出了儿童患上自闭症是由于德国麻疹的MMR疫苗。根据其医学论文的描述,麻疹疫苗是导致肠胃道溃疡发炎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的元凶,而这种肠胃发炎将进一步影响孩童的大脑而造成自闭症。韦克菲尔更是通过了漏洞百出的实验,甚至篡改实验数据来发布论文。 这篇论文后来影响了英国的MMR疫苗接种率,导致德国麻疹在某些消失已久的地方重新暴发,众多自身孩子患上自闭症的家长更是把政府控上了法庭。虽然后来英国法庭宣布家长败诉,英国医学会也剥夺了韦克菲尔德的医生执照,可是巨大的伤害已经造成。在上诉期间,由于互联网的广泛发展,关于疫苗导致自闭症的说法已经传遍世界各地得到了许多家长的支持,其中不乏如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这种大明星上电视节目公开为他的学说站台。 韦克菲尔德反疫苗行动刚开始仅限于德国麻疹疫苗,但后来则扩大至任何一种能够让他在美国赢得掌声及金钱收入的疫苗。他在失去其医生资格后,把自己描绘成制药公司的受害者,举办各种研讨会及演讲以吸引思绪混乱的群众,更把自己与否认气候变迁人士及各种阴谋论者挂钩,为的就是金钱与名誉。他根本不在意科学、孩子或是受苦的母亲,重点永远是他自己。 ◢催生反疫苗的三大因素 韦克菲尔德的理论之所以会催生出反疫苗运动,其实离不开几个重要的因素。❶首先是网络普及化。韦克菲尔德的论文发布时期,就是互联网逐渐普及化的年代。在这个年代,网络缺乏监管且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阴谋论,让韦克菲尔德的理论能够在网络上疯传。❷传统媒体的推波助澜。在韦克菲尔德的论文发布不久后,传统纸质媒体就做出了各种断章取义的报道,电视媒体则邀请韦克菲尔德与其团队到电台上侃侃而谈,加快了这股歪风的传播。❸民众对于基本实验以及医学概念的缺失,在缺乏了解的情况下,对于菲克尔德的理论照单全收。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菲克尔德利用了家中患有自闭症儿童家长的焦虑心态。 自闭症是一种脑部发育障碍的疾病,会造成儿童的沟通以及社交障碍。直到今天,医学界仍然不能确定自闭症的病因。家中患有自闭症的家长往往会处于自责和焦虑的状态。由于孩童自闭症多数在3岁时慢慢显现,家长多数会把孩童的自闭看成是自己的错,而韦克菲尔德的出现则减少了家长的罪恶感。他通过论文告诉家长,自闭症不是家长或孩子本身的问题,而是政府以及制药公司的疫苗造成的。他不只减少了家长的罪恶感,也提出了一个明确的稻草人,这也让家长深信不疑。 最让人称奇的就是关于安德鲁·韦克菲尔的个人经历。他并不是一名不学无术的疯子,而是源于英国的医学世家,并且拥有执业执照的医生。令人觉得讽刺的是,偏偏就是一名拥有专业医师知识的人主导了近百年来医学最严重倒退的骗局,影响了数以千万计孩子的生命。他这么做的原因只有两种:❶家庭背景导致的傲慢。他相信这个世界就是他所描述的模样,因为他正是如此描述这个世界的。任何不相信甚至诋毁他的人,都只不过是嫉妒,甚至是因为他的伟大而想要陷害他。❷纯粹的虚荣心及贪婪。 ◢引发美国最严重的麻疹 正是由于韦克菲尔德带来的反疫苗运动,导致了美国近30年来最严重的麻疹。他也迫使世界卫生组织把“疫苗犹豫”(Vaccine Hesitancy)列为“全球公共卫生十大威胁”。这场反疫苗运动发展至今,已经不是关于孩童自闭,而是充满着各种阴谋论以及借口。在政治层面上,反疫苗运动者甚至以侵犯个人自由为反对的借口。在冠病毒不断变种肆虐的今天,反疫苗运动不只对自身健康带来危害,甚至对公共卫生带来强烈的威胁。 【延伸阅读】 疫苗解锁,疾病退散/峰宗太郎 史无前例的全新疫苗,改写了疫苗历史,本书介绍了病毒载体疫苗,如AZ疫苗,以及mRNA疫苗如莫德纳、BNT、辉瑞等等。我们不需要变成疫苗专家,但一定要有基本认识,才能勇敢面对一次又一次的疫情挑战。 疫苗先锋/吉尔伯特、格林 许多人质疑在极短时间内研发出来的疫苗不安全,认为便宜是偷工减料。面对这些不实论述,两位牛津女科学家(AZ疫苗研发最大功臣)挺身写书。希望读者在了解疫苗运作原理之后,能免除因无知而产生的恐惧,勇于接种疫苗。 疫苗战争/布兰登·波瑞尔 记者访问逾百位疫苗研发竞赛中来自官方与民间的关键人物,爬梳世纪瘟疫始末、深入分析冠病疫苗研发实况,也不放过台面下盘根错节的政治棋局,并一窥美国如何整合国内不同势力与派系,倾全国之力执行“曲速行动”计划,在最短时间内打下第一针疫苗。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