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兰莪.巴生)欲响应环保,又不懂要如何处置不要的物品?
别担心,如今明亮慈善之家在巴生各区共设立了21个环保箱,欢迎要丢弃能再循环或使用物品的民众,随时随地都能将物品投入这个环保箱。
据观察,这类环保箱与信箱设计无大差异,就连颜色也很接近,在巴生区一些住宅区都能看到“它”的踪影。
民众可随时投入轻便旧物
明亮慈善之家主席程天菘说,这个环保箱早已设立在雪隆一带,如今才“进驻”巴生,方便巴生市民一起来环保。
他接受《大都会》询问时指出,这个环保箱主要给民众随时投入一些轻便的旧物,不必等到特定时候,才将这些不要的东西拿去环保。
“有些如课本、铝罐等比较值钱的东西,可以打开环保箱洞口,直接丢入;放进去的东西可是拿不回的,民众请考虑清楚才拿来。”
察视地区居民环保活跃度
他强调,这也是教育民众及提升环保意识的一个好方法,而且在各区设立以来,一直都获得民众热烈响应,居民也可以教导孩子不要乱丢东西,不要的物品可以再循环或捐给其他人使用。
他说,明亮之家将视地区居民的环保活跃度来收集再循环物品,有些地区大概2天一次,有些则一天一次。
“以前我们都是一两周,抑或选择每个月第3周六(9月26日),才在一个地区搭棚等居民送上不要的物品,如今我们设立的环保箱,在各个地区都有,让民众无时无刻都能响应环保。
“虽然如此,民众不必担心我们不会上门收集大件物品,只要民众致电我们,我们还是会上门收集。”
程天菘:环保就是要给人方便
程天菘指出,既然要做环保工作,就是要给人家方便,不是要人家来方便我们。
“居民只要拉开一个合闭式的铁制洞口,就可以将物品投入环保箱。”
但是,他坦承,有些民众警觉性不高,或者说他们大意,将有些值钱的物品放在环保箱外,导致这些物品被其他人“骑劫”。
“外劳甚至瘾君子看到值钱的铝罐或纸皮的物品,一定会拿走变卖;而我们设计如信箱的环保箱,可以减低物品被偷的风险。”
他表示,由于政府单位设立的环保箱像垃圾槽,有些民众带来的物品都被雨水淋坏,或甚至被偷走,所以他们才考虑设立环保箱作为收集物品用途。
程天菘:收集再循环物品
写报告呈县市议会
另外,程天菘披露,明亮之家的员工收集了这些再循环的物品后,每次都会写份报告给当地的县市议会。
“巴生市议会也会拿到我们的报告,而且我们都会纪录收集到多少的再循环物品,哪些地区居民比较响应等。”
他表示,目前在巴生一带共有21个环保箱,多数设立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地区,如一些花园住宅、草场或巴刹等。
他也强调,这些东西都是由明亮之家本身管理,他们并没有交托其他单位处理再循环物品。
他指出,能捐出的物品,他们就会捐出;能变卖的则变卖,至少他们能在环保之余,也能回馈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