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5/03/2017
香港特首选举专题报道(下篇)刘嘉美:对港未来抱有希望.“政改仍需靠民间力量”
作者: meewei

2014年从香港嫁到大马的刘嘉美受星洲日报访问时表示,根本不期望一个没有经过民选产生的特首能解决香港深层次的矛盾,同时也对有份造成目前香港结构性问题的“局内人”政治高官候选人在出任特首后,会对现有体制作到实质改变不抱希望。她说:“如果当选与否,是取决于北京和权贵,那不管谁当选,他必然是听命于赋予他权力的人。”

不寄望新特首改变现状

目前在大马和香港两地从事评论和文字工作的刘嘉美,虽然不寄望新特首能改变香港现状,更勿论强势的北京会主动地提出改变特首选举的制度,但她仍对香港的未来并不绝望。

她表示,争取行政长官选举公民提名权,港人一人一票选特首,仍是港人争取真普选的具体目标。

她说:“目标能否实现仍看民间的力量,而非领导层;因为不管领导层强势与否,公民提名和没有筛选的选举,不可能由北京政府主动提出、从上而下来实现。”

梁振英自2012年就任特首以来,香港社会经历不少事件,如2012年被斥为“冼脑教育”的国教风波、引起中港矛盾令香港社会充斥怨气的自由行、2014年雨伞革命、2015年政制改革方案被否决、铜锣湾书店股东及员工失踪事件和多次抗议水货客行动、2016年旺角骚乱、反释法游行、立法会选举和宣誓风波等。

在梁振英任期内,不合作的抗争增加了,令不少港人对中央政府及一国两制失去信心,民心思变,想移民的有之,搞港独的有之,身份不认同的疏离感也愈来愈大,提高政府的管治成本和难度,刘嘉美认为,北京此次把民意视为重要的考量因素,在大环境下理解香港民情,调整治港路线仍是有可能的。

已在大马定居的香港人刘嘉美不寄望未经民选产生的特首能解决香港深层次的矛盾。(图:受访者提供)

青年对身份认同渐行渐远

本届选举适逢香港回归中国20周年,邓小平的“香港50年不变”的保证在过了20年的现在,北京与香港的关系仍在激烈磨合阶段,年轻一代的港人对中国的归宿感和身份认同也渐行渐远。

刘嘉美以其母校香港大学去年进行的民调为依据,认为高压的管治方式只会让愈来愈多港人认为自己是香港人,而非中国人。

港人最关心第23条立法

刘嘉美说,香港人最关心的除了政改以外,就是有关国家安全的《基本法》第23条立法及住屋问题,担心第23条立法后会严重破坏香港最核心的价值即言论和行动自由。

据港大在今年初发表的“年终回顾与前瞻”民意调查也显示,52%受访者不满意过去一年香港的整体发展,满意净值低于爆发沙斯疫情的2003年,创逾10年来新低。

他们不满主要是由于立法会宣誓风波,以及有多名议员被港府司法覆核,不断损害香港三权分立及法治制度,加上特首仍由小圈子选举产生,故展望2017年亦不感乐观,其中尤以18至29岁的年轻人最为不满。

而由于林郑月娥被视为“北京钦点”的特首人选,几乎胜券在握,这令一般市民很担心她的当选将进一步分化已被撕裂的社会,让香港继续陷入政治动荡,无法回归中产阶级最关注的民生、住屋和经济问题上。

陈志坚:住屋问题最严重

香港市民陈志坚表示,在目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强势的领导下,一人一票的“真普选”暂时是不可能实现的。无论如何,当被询及最希望新特首做哪方面的改善及当前香港最需要的是什么时,他指出住屋问题最严重,若大家不能安居,社会就不会安定。

这名近50岁的日本留学生承认,即便香港已回归中国近20年,但由于中港之间的文化差异,令港人很难认同中国内地。

他也不认为,北京政府会在本届选举把候选人的民望视为考量因素,而调整治港思路,“中央并不需要理解香港,中央只要知道如何运用香港的优势就够了。”

前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说:“若现在这种恶质情况继续下去,你会看到‘一国两制’的终结,迅速变成‘一国一制’。”

选举程序
2017年3月26日

选举委员会共1194张票

(4大界别、38个小组成员组成1200人选举委员会,但本届扣除重复人选和除名议员后剩1194票。)

获胜需597票

若上午首轮投票未有人获超过597票,则获最高票的两人进入下午次轮选举。若次轮选举也没有人获得逾597票,即宣布“流选”,将于2017年5月7日重新选举。

李嘉诚“女娲补天”论
吁新特首与中央合作

香港首富长和集团主席李嘉诚日前在公司业绩发布会被问如何选择下任特首时说,只要新特首与中央沟通合作无间及信任,好多时会有奇迹出现,就像“女娲补天”。

他认为未来5年香港不能再像过去5年,要有新局面,一方面有中央支持,一方面香港要自力更生,自己扎扎实实,发挥香港人的力量。

“我爱香港,不想看到本来引以为荣的香港,今日香港的GDP跌至只占中国2%左右,为什么不可以做好一点?”

李家疑两边押宝

有传李嘉诚近期与曾俊华有“紧密接触”,因为李嘉诚认为曾代表保守理财哲学,但李两个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皆表态挺林郑,疑有两边押宝之嫌。

香港树仁大学学生会会长刘泽锋接受美国之音访问时表示,对新任特首重启政改没有任何期望,因为近年北京对香港的管治愈来愈收紧,例如铜锣书店负责人,怀疑在香港被中国执法人员越境拘捕,种种迹象显示,北京企图收紧香港人的自由。

刘泽锋认为,北京希望透过容易控制的特首,去控制香港未来的发展,因此不会容许香港人有真普选。

民意对抗干预

翻查资料,由香港回归中国至今,过去四届选举,均是由民望领先的候选人胜出,但今届在中联办前所未见手段干预下,新的香港特首,却恐非众望所归。

根据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最新的滚动民调数字,曾俊华的支持度再创新高达57%,对手林郑月娥仅27%,高出逾一倍,两者相距达30%。

至于3名候选人有多适合出任特首的评分,曾俊华同样领前,在民调中评分为69.3分,林郑则只获50.3分,同样是她在同一滚动民调开始以来的新低。胡国兴则获48.5分。

以上届选举为例,梁振英本来在民调中大落后,但凭连串选举工程,最终成功令民望攀升,更因为对手被爆出“黑材料”,卷入违建丑闻,于是把民调差距拉开。

曾若当选
施政难度极高

不过,今届选举最大的不同,是中国驻港机构中联办,以前所未见的手段干预选情,中联办支持林郑月娥并为她拉票,因而令她选情看涨。来自北京的消息,就指中央最高权力核心,不会对候选人作表态,意味不作明示式钦点,令选情结果至现时阶段,亦难以推测,因为在暗票方式投票下,公开提名林郑的选委,未必会作同一选择。

值得留意的是,如果最终由林郑月娥当选,她低民望及低亲和力的形象,恐怕未能缓解香港社会现时的撕裂情况,令她的施政必举步为艰,也会进一步影响港人对中国之印象;至于曾俊华当选,虽然他在高民望下会享有较长的蜜月期,但在具争议的议题下,例如政制改革等,面对中国寸步不让,施政难度其实极高。

黄之锋:是选择非选举

参与发起香港占中运动的学生领袖黄之锋斥:“香港只是在进行一项选择,而非选举。”与许多年轻活跃分子一样,黄之锋抵制这次选举。

他接受法新社访问时直言,3名候选人,他都不支持。

投票日当天会到投票站外示威。

他说:“没有人会否认林郑是最差的一位,而且对我们来说,更是一场恶梦,但是这不意味,我们要放下原则,支持任何一名亲中候选人。”

“没有民主,政治斗争及社会不稳定未来将会持续。”黄之锋表示,他们的主要目标仍是争取政治改革。

近年来香港政治版图出现剧变,原本二元对立的泛民主派和建制派之外,还有鼓吹优先顾及港人利益的本土自决派和港独派组成的本土派,形成香港政治光谱中第三股势力。

曾若当选难有大动作

曾在香港和中国内地从事非政府组织工作的刘嘉美分析,在这样一个政治纷乱、社会被撕裂的情况下展开的本届特首选举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变化,即往常明知不可能胜出却仍派代表参选的泛民主派本届不推选自身候选人,反而因“两害取其轻”的选择,而支持“没那么邪恶”(lesser evil)的建制派代表曾俊华。这也突显反对派在本届选举中潜藏在背后的是极其复杂的利益交换。

刘嘉美说:“谁当选都一样,唯一的差别就是曾俊华当选的话,他在政治上应不会有很多大动作,正如他当财政司司长的作风。过去数年,很多香港人觉得社会变得不如以前,会情愿有一个相对无为的领袖,温和、修养生息就好。这也某程度说明了曾俊华为何民望比较高。”

市民多对选举“无感”

46岁的香港市民黄爱云也认同,目前在港一家百货商场任协调员的她与年龄介于20至50岁的香港绝大部份人一样,皆对本届选举“无感”,兴趣缺缺,但却都表示他们支持的是曾俊华,因为他们觉得林郑月娥的治港方针将会是梁振英的延续,就像泛民所指的,认为林郑是“梁振英2.0”,而梁亲中的强硬施政是他们完全无法接受和认同的。

与过往相比,今次选举民间反应显得冷淡,“公民联合行动”选前发起的民间投票,参加者不足6万人,在上届特首选举时则有20多万人参与。发起人、香港大学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表示,估计是由于经历占中之后,不少市民感到无力,觉得投票表态亦没用,加上过去数周中央大力为其中一名候选人箍票,令市民的无力感更大。

他认为,这对于香港未来的政治发展是危险的讯号,大家应反思。

梁振英:特首须获北京信任

目前在海南出席博鳌论坛的香港特首梁振英周六说,由于特首享有高度权力,因此需要获得北京中央高度信任。

梁振英在论坛上接受香港媒体访问时说,与其他地方包括内地地方比较,香港特首拥有更高的权力,主因是北京中央给予香港高度自治。

他说,因此,特首必须获北京中央信任,如果北京中央有些不信任,香港不可能有高度自治。

他回应香港撕裂问题时说,过去经验显示,泛民主派会不支持北京中央支持的特首。

【香港特首选举专题报道(上篇)·阮纪宏:非小圈子游戏·换特首难修补港裂痕】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