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9/07/2017
上海国际电影节20周年后感(3):一带一路口号也被派上场
作者: kychia

藉主办国际电影节展现中国电影实力,对主办当局来说其实理所当然的,特别是中国电影近20年来发展迅速,但却慢慢受到好莱坞电影的作业模式影响,而偏重在高票房收据的追求,逐渐形成了商业片高于一切,非主流出品都被边缘化现象,艺术电影在戏院上映的机会空间逐渐缩小,而这个电影节成为一个难得的平台,所以很多在海外受人注意而在中国无人问津的片子如《八月》及《不成问题的问题》都在展映的名单上。

上海国际电影节难能可贵的是对世界各地不同国家的新旧优异出品,仍能基于电影文化的信念而兼顾。而巧妙的是以国家主席提倡及带动的跨国经济“一带一路”策略之名也被派上用场,而在电影节中有命名“一带一路风貌”单元就包括了世界各国如罗马尼亚、伊朗、阿富汗、印度、布丹及捷克的新作品,另外也有“法国电影之窗”项目中展映了几部近期在欧洲重要影展中的得奖作如《烈女本色》、《私人采购员》及《最后一袋弹子》等。

上海国际电影节也没有忽略了“传承”的重要性,所以每年都有很多各国经典旧片的上映,今年就有法国和德国两位已故殿堂导演梅尔维尔及法斯宾德系列项目,选了他们个别名作,前者的《红圈》、《莱昂莫汉神父》、《大黎明》、《赌徒鲍勃》、《眼线》及后者的《爱比死更冷》、《恐惧吞噬灵魂》、《寂寞芳心》、《中国轮盘》、《世界旦夕之间》及《维罗妮卡.佛斯的欲望》等,这些名作(不少还是黑白片)其实影迷们大都已在光碟中观赏过,但能在大银幕重温,是另一种视觉感官上的享受。

此外,还有苏联里程碑经典作《战舰波将金号》、意大利与阿尔及利亚合资拍摄的《爱尔及耳之役》,日本黑泽明的《七武士》、沟口健二的《残菊物语》、美国希治阁的《北西北》、亚特潘的《雌雄大盗》、尊福的《搜索者》,及台湾胡金铨的《山中传奇》等,对资深影迷来说自然有与旧友重逢之感,新世代影迷也可体验一下影史上不同国家的一代大师作品的真正功力,并充实本身的电影阅历。

作者言论,不代表《星洲日报》立场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