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9/07/2018
入遗十年系列(八):“入遗冠冕戴得还安稳”.洪敏芝:守护绝不容易
作者: limlc

(槟城4日讯)过去十年,“乔治市因发展和改变,恐失去世遗地位”的议题数次被提起,但实际上,在怎样的情况下,这冠冕才会被摘下?这个冠冕戴得还安稳吗?还是已经有些倾斜?

乔治市世遗机构总经理洪敏芝博士信心十足地回应说:“乔治市的世遗地位还很稳,当然,必须继续守护这个光环,而守护过程绝对不容易。”

她说,乔治市世遗地位过去几年的声誉,是属于“模范生”的等级,尤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觉得,政府守护世遗地位的政治意愿非常强烈,而社区的参与度,更让该组织刮目相看。

抓紧这3大普世价值保世遗地位

要了解世界遗产,应先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出炉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精神。

洪敏芝说,此公约开始时主要专注在遗产建筑,因为当时推广此公约者大部份是建筑师,因此较专注在文物建筑。

“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一个有很多专家的组织,条约也多,例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记忆项目计划等,皆以人为本。”

列世界遗产旅游业突飞猛进

乔治市与马六甲共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两座城市被评定为具备3项杰出普世价值,取得全球关注,旅游业突飞猛进。

这3项杰出普世价值分别是:展示人类价值观的重要交流、独特建筑结合的杰出典范,及见证独特的文化与传统。

只要抓紧这三大普世价值的精神与态度,乔治市世遗地位也就不会轻易动摇。

贸易城与老行业不同

在“展示人类价值观的重要交流”之普世价值,触及的是多元文化贸易城,洪敏芝希望大家分辨清楚,贸易城与老行业不同。

“老行业讲究的是技术与智慧,较属非物质文化,而贸易城则较倾向于市场,受限于需求及供应。”

在维持这杰出普世价值的层面上,她认为必须要多元化,乔治市最特别的地方就是什么都有,属于多元文化及多元贸易的城市。

当然,洪敏芝也想要有传统行业,只是担心传统行业可能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处在这样的中间架构上,反而让她另有想法,即在这个世界遗产城市打造创意工业,结合年轻设计师与传统行业业者,期待他们擦出火花。

目前,她专注的是在乔治市里居住、工作及使用的人士,最重要的是这批人对乔治市有归属感。也基于此,世遗机构举办相关活动时,都会找这批人参与,因为这座城市也属于他们。

核心区或缓冲区,皆用同一本SAP管理

杰出普世价值之二的“独特建筑结合的杰出典范”方面,洪敏芝谈及特别区域蓝图(SAP)及政治意愿,无论是乔治市古迹核心区或是缓冲区,都是用同一本SAP来管理,体现当局严格看待世遗地位的态度。

“州政府及联邦政府展示强烈政治意愿,有系统及大规模成立遗产城管理单位(即GTWHI),并非所有遗产城都会设立管理单位,而且,乔治市遗产城面积至今仍保持,没有缩小。”

至于“见证独特的文化与传统”的普世价值,洪敏芝说,只要乔治市继续有人居住、工作及使用,就不会有问题了。

“要守护并不容易,毕竟人一直在变、流动等,我们有看到问题,所以,最重要是确保乔治市与人们有直接关系,我们也期待多一些人住在这里。”

不是处罚而是援助

在怎样的情况下,世界遗产地会从名录中被除名?

一个违反了公约精神的遗产地,在被除名前,世界遗产委员会与有关遗产地管理单位进行多次协商,甚至不厌其烦地提供专业意见及协助,目的只有一个,但愿有关遗产地不会被除名。

协商过程提供援助

洪敏芝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订立保护世遗的条约,从来就不是为了处罚或威胁遗产地,而是提供援助。

“例如,若有关遗产地发生天灾或战争,严重损坏,而有关国家又缺乏资金,那么当局就会把此遗产地列入保护及管理名单,甚至安排世界专家提供意见及协助。”

“同样的,有关遗产地若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目的就是为了取得国际的关注、资源及援助,而在整个协商过程中,你不会听到任何谴责的声音,而是援助的献议。”

她说,即使有关遗产地被除名后,教科文组织还是会鼓励有关遗产地以不同的杰出普世价值重新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乔治市曾接震撼弹

乔治市联合马六甲于2008年入遗后,于2009年准备庆祝入遗一周年之前,接获“震撼弹”,但庆幸最终化险为夷。

当时,槟州政府被告知,乔治市古迹核心区和缓冲区的4项发展计划,会导致马六甲和乔治市可能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另外两个原因则分别是:在发展过程中所提呈的申遗文件,与在评估过程中所批准的发展建议之间出现了差异,及缺乏遗产保护措施。

无论如何,当年在西班牙塞维亚举行的“第3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议决,鉴于槟州政府已展示诚意并提供解套方案,包括强制要求4座即将在乔治市兴建的高楼,必须严格遵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员的准则和要求,因此,那年并没将乔治市列入濒危名单内。

此外,在2011年,引燕屋问题一度对乔治市和马六甲市的世遗地位构成威胁,尔后槟地方政府展开行动对付128间位于乔治市古迹区的燕屋,解除了危机。

世界1073处遗址54濒危2除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网站资料显示,世界遗产名录目前共收录167个成员国的1073处遗址,其中54个已在《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之列,两个遗产地被除名,即阿曼阿拉伯羚羊保护区(2007年被除名)及德国德累斯顿市易北河谷(2009年被除名)。

阿拉伯羚羊保护区(Arabian Oryx Sanctuary)是阿拉伯羚羊(Arabian Oryx)、阿拉伯瞪羚(Arabian Gazelle)和波斑鸨(Houbara Bustard)等珍稀动物的栖息地,199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阿曼决定将该国阿拉伯羚羊保护区的面积缩小90%,及在该地区进行油气勘探计划,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这些将损坏保护区的价值和完整性。在与阿曼多次磋商无效后,将阿拉伯羚羊保护区从《世界遗产名录》中除名。这是1972年《公约》生效后首次将某个世界遗产除名。

德国德累斯顿市18公里长的易北河谷(Dresden Elbe Valley)则是于200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6年,德累斯顿市政府计划在这段易北河上修建一座桥,这座桥如果建成,将破坏易北河的景观,使其不再符合列名《世界遗产名录》的资格。

世界遗产委员会在2006年将德累斯顿易北河谷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并多次与德累斯顿市政府就此进行协商,但未能阻止建桥计划,因此在2009年做出除名决定。

洪敏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公约运作指南,不为处罚任何人,而是致力与相关单位,携手解决遗产地所面对的问题。”(图:星洲日报)
乔治市与马六甲在欢庆入遗10周年之际,其获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证书(复制版本)。(图:星洲日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料显示,有两个遗产地已从世界遗产名录中撤除,其中一个是在2009年被除名的德国德累斯顿市易北河谷(照片取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网页)。(图:星洲日报)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