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5/07/2018
看准“蜜”密商机·门外汉变养蜂达人
作者: sabah_editor

图/文:罗庆权

养蜂达人阿尼克吉诺斯(Anik Jinuis,53岁)的妻子莎尔玛(Salmah Singa,49岁)在2年前参加大马农业发展研究院(MARDI)养蜂培训课程时,接触银蜂养殖技术。

“起初,我只购买5个银蜂窝置放在打里卜伞岭(Bukit Payung)的住家后院,主要用于观察银蜂的习性。”

他表示,所幸所有蜂窝都在第3个月开始产蜜。由于产量还未达到批发门槛,他干脆不收成,而直接邀请亲朋戚友前来品尝,体验纯正蜂蜜的原味。

“当初只是想尝试研究。当我了解到银蜂蜜的市场需求日益扩大,养蜂确确实实是一门生意,一口气添购50个蜂窝。我就此成为全职蜂农。”

在打里卜伞岭养殖的银蜂,在丛林收采各种花蜜。

■开发更多加工品

阿尼克在试养的6个月后,首度收成重达15公斤的蜂蜜;当时银蜂蜜的价格为每公斤200令吉。

“尝到如此丰硕的回酬后,我决定融资大规模扩充养蜂业。我在沙巴已有7个银蜂农场,共有4300个蜂窝。目前仍在不断添购更多蜂窝。”

他的所有收成,都是以他和妻子的名字命名的品牌————尼克玛(Nikmah)面市。同时也将他们的农场命名为尼克玛银蜂农场(Nikmah Trigona Farm)。

阿尼克自豪地说:“目前我的银蜂蜜每月平均产量至少有2吨。”

尼克玛农场也不断尝试开发更多银蜂蜜和银蜂胶的加工制品,不仅有广为人知的蜂胶肥皂,他近期更推出银蜂蜜巧克力,主要是针对低糖摄取量的顾客群。

“我们将会继续开发更多相关的加工业,让产品多元化并增值。”

尼克玛农场生产多种香味的蜂胶肥皂。

■无私传授养蜂经验

阿尼克透露,其农场现有11名全职员工,其中包括2名单亲妈妈。学校假期期间,他也聘用清贫在借学生当临时员工,边学习养蜂的技术。

阿尼克将所累积养蜂经验,无私地传授给有心学习的农民;他希望有更多沙巴人可以跟着他的步伐,成为成功的蜂农。

短短2年内,他已先后主持20场养蜂技术培训课程,并让60名农民顺利以收成银蜂蜜为生。

尼克玛农场3个月前(4月)在哥打玛鲁都孟甘带(Megandai)的2个村庄义务传授养银蜂技术,让村民可以取蜜为生。

阿尼克表示,选择孟甘带养银蜂,因为在那边盛产龙脑香科乔木,这类植物的花蜜具有特有的营养价值。

“我们可以收集到特有的蜂蜜,当地人也可以靠养蜂改善经济地位,体现双赢局面。”

到尼克玛蜂场的访客,可以直接将吸水管插入蜜囊,享受纯正的银蜂蜜。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