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3/08/2018
加基武吉山芭榴梿.百年榴梿树诱饕客
作者: limlc

(玻璃市.加央2日讯)说到榴梿,很自然地想到槟城浮罗山背、威南、彭亨劳勿及吉打西岭等地,脑海里冒出的都是名种榴梿如猫山王、黑刺、红虾…………其实,玻璃市著名的旅游景点暗窿所在地─加基武吉出产的本土榴梿曾红极一时,旅客在榴梿季节到访当地,肯定不会错过品尝当地人俗称的“山芭榴梿”。

加基武吉的榴梿树鲜少接种,绝大部份都是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老树。其中一名园主蔡文杜(65岁)的果园里就种有好几棵百年老树,有一棵应已有120年之久!

年轻人回乡打拼

在加基武吉土生土长的谭伟龙(37岁)、李国威(36岁)和一班年龄相仿的同乡就是看准这一点,在数年前决定回乡打拼后,从去年初开始构思如何推广加基武吉山芭榴梿,留住玻璃市人在本地吃榴梿之余,更让外地的榴梿饕客找上门。

原先谭伟龙、李国威和伙伴是帮忙照顾和打理榴梿园,后来为了方便协助推销加基武吉山芭榴梿,决定当个“榴梿收集总站”,收购当地榴梿,在加基武吉街上摆摊。

谭伟龙说,一来方便游客买榴梿,毕竟那里是游客必经之路,二来园主也不担心滞销问题,最重要的是,能达到推销加基武吉山芭榴梿的效果。

“我们先让顾客品尝,确保榴梿的品质,也得到顾客喜好,就是一个好的开始了。这一点,真的有效,留住游客的心,让他们感受加基武吉人的热情,同时也有机会品尝到美味的榴梿。”

蔡文杜:不接种原汁原味

蔡文杜回忆,那几棵百年老树在他爷爷南来落地生根时已留下的榴梿树,所以经历了三代人,这些树至少百年树龄喽。

他家果园有约50棵榴梿树,95%是老树,当中有数棵有上百年,全部都不是接种的,属道道地地,原汁原味的山芭榴梿。

“年轻时候在新加坡工作,退休回来后,没人要照料这些榴梿,就由我来打理。”

产季料至9月结束

通常,加基武吉榴梿产季介于7至10月,不过今年稍微提早。蔡文杜的榴梿早在6月杪就开始成熟掉落,预计9月就会结束。

今年榴梿高峰期时,他每天可捡上几百甚至近千个榴梿。在记者采访时,他刚好在果园榴梿,笑说:“我的果园的榴梿已不多,今天只能载满一‘鸡公车’近百粒(榴梿),高峰期时四五轮算是平常事。”

谭伟龙、李国威和伙伴在这段季节里,每天早上也趁天还没亮就轮流到几个榴梿园去收集榴梿,季节中期也要走好几趟。

他们说,去年产量少,榴梿档不多,但欣慰今年因产量飙涨,有多出5倍这么多,当地有更多榴梿摊如雨后春笋,处处可见,这样正是他们当初的目的,能让更多外地人认识加基武吉山芭榴梿了。

他们异口同声说:“去年有了一个好开始,今年有越来越多外地游客到加基武吉来吃榴梿了,甚至还大赞我们的山芭榴梿不逊于其他地方的名种榴梿呢!”。

李国威:榴梿不含农药

李国威认为,山芭榴梿比起其他名种榴梿来得香,即使开车经过榴梿摊,车内乘客也能嗅到榴梿飘香,而味道也不逊于名种榴梿。

他说,最重要的是,加基武吉山芭榴梿没有农药,这就是现代人追求的有机水果应有的特色。

他边清理刚从蔡文杜的果园收回来的榴梿边说:“你看看有黑蚂蚁在攒,就知道可以安心吃了。”

谭伟龙:拟明年游客园内吃榴梿

谭伟龙说,顾客品尝百年老树榴梿后都啧啧称奇,同一个榴梿在每个人的味蕾感觉却大不相同,有些人觉得带苦味,有些人则觉得稍甜,很奥妙。

而且,他说,加基武吉山芭榴梿有一珍贵之处,一年只有一次产季,其他地方的榴梿则有2次,所以一年里也只有7至10月有机会品尝加基武吉山芭榴梿。

“不过,今年就提早了,约9月就会结束榴梿季节了。”

谭伟龙有计划明年安排让游客在榴梿园内吃榴梿,也顺道开发民宿和餐厅,让大家深入体验加基武吉的民情。

风口插榴梿蒂清残余味

怕有残留榴梿味在手上?或者载过榴梿的车子有余味,日后难闻?不怕,谭伟龙和李国威从一些朋友那里学到如何解决这些头疼的问题。

他们说,吃榴梿后可以用榴梿壳、榴梿蒂或种子来洗手,至于车子呢,可以在冷气出风口插上榴梿蒂,真的可以清掉榴梿残余味。

《大北马》社区报记者先后尝试了这3种方法后,果真奏效,手指不再有榴梿味。不久后,一名男子来选购榴梿,谭伟龙也递上榴梿蒂给他做准备,男子回说:“有啊,我在几天前来买时,你们教我了,真的管用!”。

谭伟龙笑说:“一物治一物嘛。真正的原理,我说不出来,但是我们尝试后确定了有效,才介绍给大家。”

谭伟龙(左)让顾客品尝榴梿。(图:星洲日报)
张国豪(左)千辛万苦从旺当卡山果园送下山芭榴梿,摩哆车满是泥泞。(图:星洲日报)
谭伟龙站在120年榴梿老树旁,显得娇小。(图:星洲日报)
蔡文杜在果园收集榴梿,载满一鸡公车。(图:星洲日报)
黄肉干包。(图:星洲日报)
带浓郁苦味的加基武吉山芭榴梿。(图:星洲日报)
榴梿种子洗手可去味。(图:星洲日报)
用榴梿壳盛水后洗手。(图:星洲日报)
在冷气出风口插上榴梿蒂可清掉车里的榴梿残余味。(图:星洲日报)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