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7/09/2018
丹中华三校百年校庆·3千人同欢盛况空前
作者: niki

(吉兰丹.哥打峇鲁16日讯)吉兰丹中华三校即哥打峇鲁中华华小、中华华中和中华独中,昨晚在母校华小举办百年校庆千人宴,全场筵开262席,获得近3000人赴会欢庆,一半以上的出席者是校友和家属,三校师生共参与,盛况空前!

连续一周的夜雨天,终于在昨晚让路,一夜无雨,让一切筹备工作顺利完成。

晚宴活动非常精彩,三校同台演出,有歌唱、舞蹈、武术表演、扯铃、空手道及廿四节令鼓等。

李健华:换举办地点有挑战

中华百年校庆联欢晚宴工委会主席李健华指出,在筹办过程中,尤其在场地方面,为了让更多的校友有机会参与,他们更换了地点。262桌的席位要搬到校园来举办,对工委会来说是一项很大的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场地主任也是筹委会的宣传主任辛再扬同学,抱病为我们解决了很多技术上的困难。此外,董事长黄博谆也在各方面帮了很大的忙。”

他说,根据记录,除了三校的教职员以外,一半以上的来宾均为三校校友和他们的家属,中小学方面有110多桌,独中也有10多桌。1000多名的同学从东西南北赶回来,带着祝福和问候回来看母校、看恩师、看看离别多年的同窗和好友。

75人合击廿四节令鼓,名为:一树百获人也。(图:星洲日报)

仅68退休校长教师等受邀

较为可惜的是,他发现,这次受邀回校的退休及前任校长、教师及服务独中多年的教职员人数并不多,只有68名。他谢谢教师的参与以及过去多年的努力和付出。

“在这历史性的一刻,我们要向先辈们致敬,感恩他们的牺牲与奉献,才有今天的中华。百年中年的历史,有他们留下无数感人的篇章。”

黄博谆:年轻校友是母校后盾

大会联合主席即董事长黄博谆指出,30多年前,中华在同样的地点办过筹建科学楼的晚宴,这一回则筵开262席,正所谓百年传承的中华情怀,让中华跨过百年,再展望另一个百年。

他欣慰的是,一系列的庆典活动,来到千人宴已经是第9项,大家在此欢聚一堂,意义非凡。

看着出席晚宴的许多年轻校友,他说,他们是发展母校的强大动力和后盾,希望他们继续支持母校。

舞蹈“莫忘初衷,爱吾中华”。(图:星洲日报)

许德辉:点击专页了解母校发展

中华校友会主席许德辉说,高兴看到来自国内外的校友纷纷回来参加盛典,母校成立百年为国家为社会造就了许多英才,也扮演了培育国家栋梁的角色。

“百年一路走来,从创校时期简陋的亚答屋到今天的宏伟大楼,除了感恩先贤们坚持母语办学坚毅的心、社会大众的慷慨解囊之外,要感谢的就是校友们对母校的爱护及关心,只要是一听到母校举办任何的筹募活动以提升学校设备,校友们必定是一呼百应,热心回馈。”

他说,为了让校友更清楚了解母校发展近况,他希望校友们点击吉兰丹中华校友会的脸书网页,很多母校的资料都已经上载到脸书里。他同时吁请校友们提供个人资料,因为该会正朝向为校友制作二维码(QR Code),以便一经扫描就可以轻松又方便的追踪校友的下落。

昨晚的出席者尚有大会联合主席叶翃瑚董事长、义跑活动工委会主席蔡尚晖、三校名誉董事长林日经、陈子儒、拿督陈永生、叶子栋、蔡尤明局绅、三校家教协会主席李健华、叶光威律师、黄子桎等。

吴建成:华教组织须加强联系

中华百年校庆联欢晚宴校长代表即丹中校长吴建成表示,509变天和董总产生新领导两件事,只要善加利用,华文教育不论是小学或中学,不管是在国家教育体制内或体制外,都将获得更加公平、公正的待遇,其教育素质也会有更显著的提升。

他说,509变天。主导国家命运一甲子的种族主义政治垮台了,取而代之的是主张多元开放的民族政治力量的抬头。

“另一方面,董总在经历10年的动荡与3年的空转后,于今年6月的改选中也产生了深具抱负和理想的新领导,给华教运动带来生机蓬勃的憧憬。在这两大因素的作用下,华教运动获得了一个非常难得的历史机遇。”

他说,作为起步,首先基层华教组织之间必须加强联系,促进团结;凡事共商、共建、共享,形成策略联盟。

中华三校一会今年所举办的系列百年校庆活动就是一个好例子。近几年来,林连玉基金丹州联委会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亮丽的成绩。

其次,他认为华教组织也须加强与非华教组织,特别是马来文及伊斯兰教育组织的沟通与交流;在互相尊重、彼此包容的基础上达致互相理解与谅解,互相学习与支持,为将来国民的融合与团结作出努力。在丹州这方面的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

第三,华教组织还必须主动促进官民联系与沟通,最大程度加强官民之间的对话与协商,争取更多的政府资源来壮大自身。他强调,总之,在争取教育资源的合理、公平分配,以实现民族教育平等方面,华教运动还要走一段很长的路。

当年同窗与昔日师长相见欢。(图:星洲日报)

校友重返母校有话说

重返母校,百般感慨在心头,校友们也有心里话想说。

校友何伟杰坦承,以前在学校不念书,时常不上学。可是到了这个年龄,出到社会工作,有机会回到母校服务时,才惊觉当初的他们是如何不珍惜在学校的时光。

“以前的我们很天真,觉得上学很没意思。但是,今天如果还有机会让我回到上学的时光,一定会珍惜及认真学习。时光过去了再也回不来,只好勇敢面对我们的错过,在社会里为自己奋斗。”

李方仁则说,以前每次放学后就会想,几时才能离开学校,去外面的世界;长大了回到母校,看回去这条路,想起那时候为何那么傻,在学校日子多好啊!

他表示,就算离开了,人就是要活到老学到老。人生成功了就回母校出一份力吧!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