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2/12/2018
自闭症的祝福(二):孩子习惯躲家里,连带父母也“自闭”
作者: sarawak_editor

“只要我们愿意拉他们(自闭症家庭)一把,他们就可以走出来。为社会献爱心,你我都可以做到,只要我们愿意!”家庭主妇黄雅梅和任职儿科医生的丈夫黄振南育有一对子女,一家因为丈夫的关系而接触到特殊儿,这也因此让他们萌生让孩子跟特殊儿接触的想法,为他们付出关心的同时,也让孩子从中成长。

黄雅梅一家是满天星家长互助会的一份子,也是22户家庭中,唯一健康的一户家庭,而其孩子也是林美玉儿子李启源的启蒙老师,通过融合共处的环境,发掘李启源的绘画潜能。

作为教会主日学的教师,黄雅梅也让李启源加入,让他和普通家庭的孩子接触,大家一起学习、玩乐。

“在还未接触自闭症家庭之前,我对自闭症并不了解,甚至以为自闭症是偏向孤僻的意思,直到认识越来越多的自闭症家庭,并在一天的教会活动看到自闭儿情绪失控的情况,才进一步了解他们,并发现他们有时没办法自我控制情绪的一面。”

■教导孩子学习包容

因此,黄雅梅常提醒孩子们要包容,并在自闭儿需要时伸出援手,帮助更多特殊家庭走出来。

相较愿意走出来的特殊家庭,还有更多家庭不愿让特殊儿走出来,久而久之,孩子习惯躲在家里,甚至最后连父母都“自闭”了。

黄雅梅认为,为特殊儿打造融合环境是非常需要的,即让普通家庭和特殊家庭一起共处,但无奈的是当今社会对此还是很匮乏,大家的接受度还不够广泛。

如果每个人都能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大家就会发现,对需要的群体付出爱心,是非常容易且非常美好的一件事。

从表面上看来,黄雅梅一家看似在付出关怀,但她却认为,他们一家才是收获最多的一方,并从中学习感恩。

通过接触特殊家庭,让她的孩子得到很好的学习机会,让孩子从小学习如何关怀、包容和爱护他人,这些都不是学校课堂所能学习到的知识,绝对让他们受益无穷。

她不讳言,社会仍有许多不足之处,缺乏包容心,甚至在看到特殊家庭时指指点点,反观黄雅梅希望通过身体力行,近距离认识及了解他们,为他们带来希望,也可以从中减少社会问题的延伸。

“如果没有融合的环境,特殊儿很难进步,而这可能带来深远的影响。”

不仅仅孩子从中受惠,黄雅梅也从这些家长身上受益良多,尤其看到他们不轻言放弃、坚持付出的一面,就让她学习许多。

看到特殊家庭一而再、再而三地面临挑战,尤其当今社会极为缺乏特殊教育的学校,这让他们很无助,黄雅梅希望政府或相关机构可以加以重视,探讨如何协助特殊家庭,赋予他们平等的地位,为他们打造融合的环境,拉他们一把。

—————-

■双亲要坚强面对

早训练唐氏儿独立

从事保险业的蔡文慧和丈夫育有3名子女,其中11岁的长子郑礼昊患有唐氏症,也是俗称的“唐宝宝”。

因为性格及宗教信仰的关系,她很快就接受了眼前的事实,甚至视孩子的出生为上天赐予的礼物,积极搜寻相关资讯,通过掌握更多的知识。

“当你不懂如何是好,没有知识的时候,你就会开始害怕,因此,我努力上网、和有类似处境的家长会面交流、参加大会、课程,了解和提高对唐宝宝的认知。”

唐宝宝患有先天性心脏疾病的机率甚高,而郑礼昊就是其一,第一次进行心脏手术时,他才18个月大,往返医院的次数,多到蔡文慧都算不清楚,那段过程最辛苦也最累人。

因缘巧合下,蔡文慧和林美玉结识,也因此接触到自闭症家庭,彼此互相扶持、鼓励,诉说各自家庭的不同经历和经验,自助助人。

“只要父母愿意走出来,孩子就有希望,所以特殊家庭的父母需要越早改变,越早接受越好。”

孩子上学不过是几个小时,反观父母才是跟孩子接触时间最长的一方,如果父母一再逃避、否认,将让孩子失去治疗的黄金机会,这是非常可惜。

“一旦孩子越早获得治疗,就可以更早训练他们独立,家长也可以越早享受自由,这也是我们一直推崇越早治疗的其一原因。”

蔡文慧深信奇迹,一直努力扮演好母亲的角色,她总是面带笑容,即使在受访过程,提及孩子动手术的那段经历,在她脸上依旧看不到太多的哀伤,反倒像在诉说别人的故事。

在她身上看到的是,豁达取代自怨自艾,只要你愿意勇敢面对,就会迎来改变的希望!


黄信翔(前)是李启源的绘画启蒙老师,两人经常一同学习、游玩,情如兄弟。


蔡文慧(后排右)和丈夫郑显珑(后排左)育有3名子女,其中11岁的长子郑礼昊(前排左)为唐宝宝,两名女儿郑宇心(前排右起)和郑宇彤非常懂事,自小疼爱哥哥。


有父母的细心照顾,郑礼昊(中)还有两名疼爱他的妹妹。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