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3/02/2019
张子彦·吉光片羽——百年前的恭喜发财

一百年前北婆罗洲的先民过新年。

■文/张子彦

听电台广播听到两位主持人在讨论马来西亚的农曆新年和中港台有何分别。大家认为其中的差异在于我们欢庆农曆新年时少不了播放新年歌曲。每条大街小巷,商家店铺都会一遍又一遍播放咚咚锵锵热闹非凡的新年歌曲。

在马来西亚,不同州属不同地区又有其独特之处。前几年我见识了柔佛新山独有的新春古庙游神,在兴啊发啊旺啊的欢呼声中,却没有麒麟的身影。客家舞麒麟可以说是沙巴特有的民间文化。小时候最喜欢看的不是锣鼓响天、雄赳赳的舞狮,而是叮叮噹当敲钹打铜锣,摇头摆脑的舞麒麟。

小时候我们家过年,除夕夜大家会浸柚子叶洗澡以洗走一年的衰气。午夜十二时家裡灯火通明,母亲说是为了迎接来年的财神。但是母亲一不拜神、二从来没搞清楚迎接财神的方位,每年我们乐此不疲,这些习惯也就隐然成了我们家的过年仪式。

仪式是文化的重要元素。它能构建和强化一个群体的认同感,增进群体的团结和凝集力。一百年前,远渡重洋来到北婆罗洲的客家开荒垦殖民又有些什么过年仪式呢?

我收有一张早年的明信片,此明信片于1912年寄往法国。图片的注解为“农曆新年裡的中华音乐和舞剑”。这张明信片的发行人为北婆罗洲古达埠的政商界名人罗天爵(Lo Tian Cheok)。影像裡一群梳著长辫子、穿著唐衫的年轻伙子在盖著亚答屋顶的板屋空旷草地前,随著音乐,耍棍舞剑。

新年打打杀杀似乎和我们现在新年就是欢乐的认知有所不同。但其实客家人一向颠沛流离,在中国经历几次大迁徒,不时遇上军阀流寇的骚扰,必须具备保家卫族的强健体魄。来到北婆,早年海盗横行,内陆又有盛行猎头文化的原住民,于是强调技击的武术表演成了当年的重要过年仪式之一。

今天,或许很多人感叹过年似乎越来越没有年味。新春龙麒狮大团拜从亚庇大操场移到了里卡士室内体育馆举行。人们不再寄送新年贺卡,甚至不少人趁著长假出外旅行避年。是的,习俗和仪式会随著时空在历史长河裡流变。可是,只要我们还记得互道一声恭喜发财,各家有各家的过年仪式,年年须过年年过。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