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2/02/2019
陈伟豪.让睦邻计划从冬眠中醒来
作者: 陈伟豪

自从去年10月搬到丹绒马林的宝腾城(Proton City)第18区后,就受到既有的居民邀请,加入筹组该住宅区的睦邻计划(Kawasan Rukun Tetangga,简称KRT)。由于这个住宅区地处偏僻的帝帝旺沙山脉脚下,且周遭还有一些正施工的房屋建筑项目和野外休闲公园,让宵小之徒有机会偷窃空置房子的各种金属装置,故居民们经常因治安状况而感到不安。在经过好几次与县级的国民团结及融合局交涉后,居民们的申请终于获得批准。

在农历新年前,居民们自发地筹款举办睦邻计划的成立会议,让县议员和国民团结及融合局官员到来为人们讲解设立KRT的事宜。身为该社区少数的华裔居民,我主动参与会议,并承诺将积极协助推行有关睦邻计划的各种活动。

截至去年9月,我国共有8072个睦邻计划区,其中有超过三分之一分布在雪兰莪、沙巴和砂拉越这三州,每个州个别有超过1000个。若要追根溯源,我国的睦邻计划始于1975年,时任首相敦拉萨推介该计划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特定地区的居民安全,并防止危害国民团结的事件发生。然而,在走过了44年的岁月后,睦邻计划的宗旨经历了几次的重大改进。第一次改进是在1984年,主要是为了提升地方上邻里间的团结而主催的和睦相处概念。我记得小时候第一次上的幼儿园入口处就有一个1980年代的睦邻计划标志。当时的我和妹妹穿着和小学一样的校服和许多印裔及巫裔小孩们一起上课,学习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现在还会唱的一首淡米尔童谣。或许是当年的这些经历让我从小就不怕与不同种族的人们接触和交流。

最近一次的改进是在2016年,由前朝国阵政府推出的睦邻计划转型模式。这次的转型让原本只是专注在团结与治安的睦邻计划扩展到提升社区的经济、教育与生活素质3个核心。这次的改进,旨在唤醒国内许多陷于“冬眠”的KRT,让居民通过前述的三个核心的社区活动来团结各族人民。在去年509大选换政府后,首次执政的希望联盟保留了这个隶属首相署的计划。据说当朝政府是因为该计划已被证实能够有效地维持社区治安,同时也促进各族之间的团结精神,才保留下来的。

在成立了宝腾城第18区的KRT后,除了组织自愿巡逻队外,居民们开始通过社交媒体推广各种睦邻计划。在经济方面,有居民开始在贩卖或义卖自己家烹制的食品;也有的转让二手产品的人士,以及集体在各自的住家养殖无针蜂活动。在教育方面,一个习武的邻居也开始在每周五晚上教导马来武术。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也计划和老家在中国山东滨州的妻子一起开办华文兴趣班,让有兴趣的邻居可以接触华文以及中华文化,并希望借此抛砖引玉,让社区内居民在下班后或周末无偿地为社区服务。

欣闻阿联酋从今年起开始在其境内的100所学校开办华文班,并设下为期10年的目标,让所有阿联酋人都会说华语(文见《星洲日报》2月20日的国内版)。身为这个KRT的一分子,我则希望能够在10年内让社区内的居民都能够用华语跟我和家人沟通交流。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