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6/04/2019
口述历史采集6年.145“老槟城” 追忆乔治市

0510YYS2019431722461916528.jpg

林瑞意的口述历史,已经于2月6日,上载在乔治市世遗机构脸书专页上。(照片取自乔治市世遗机构脸书)

(槟城3日讯)槟城乔治市人口曾在1991年至2000年间下滑,当时乔治市人口从21万人降至18万人,普遍被认为是受废除1966年屋租统治法令一事影响。

时过境迁,乔治市当年的人口流失,如今早已变成一个个沉闷的数据,被转述在各类报导中。然而,居民搬迁,是否真的因为受法令废除所致,抑或是有其它原因?这些故事,当被挖掘及被记录起来时,便是乔治市这所老城最生动真实的历史。

乔治市世遗机构从2013年至2018年间,展开“乔治市口述历史采集计划”,6年来耗资68万令吉,动用数十名访谈员在乔治市采访145名原生居民,希望以系统化的口述历史采集方式,记录下市井小民的老城故事,还原乔治市早期的生活面貌。

柯俐芬:受访者阐述各不相同

这项计划也采集到受访者对当年搬迁出乔治市这起事件的看法,该计划主要推动者兼文史工作者柯俐芬受访时说,不同受访者在阐述这起事件时,说出的搬迁原因各不相同,与人们对这件事情的一般认知有出入。

“乔治市人口流失事件,我们最常听到的说法,是指责屋主的不是,但当我们真正去与当事者交谈时,受访者未必会怪罪屋主,搬迁原因各有不同,而这些故事,让我们更能全面看待人口流失这件事。”

乔治市世遗机构总经理洪敏芝说,在上述事件中,我们永远都在谈论有多少人搬离,之后便没有下文,几乎没有人谈论居民搬离的过程、故事以及感受。

“而口述历史采集,正好可以让当事者的情绪与感受,通过声音展现出来,让大众对这件事情有更丰富的了解。”

脸书陆续分享受访者故事

世遗机构如今把“乔治市口述历史采集计划”的成果整理出来,从去年12月26日起每个星期三及星期六,在该机构脸书专页(George Town World Heritage Incorporated)陆续分享受访者的故事。

采访团队是以衣、食、住、行为范畴,访问不同种族、文化及行业的人,记录下他们的老城故事及记忆。

公众也可前往乔治市世遗机构资料与文献中心,聆听2013至2016年的口述历史访问录音,有兴趣者须提前至少3个工作日,通过网上表格预约。

详情可联络乔治市世遗机构文化遗产研究与发展经理蔡爱卿(04-261 6606分线202,电邮[email protected])或资料与文献中心助理Hidayah(电话04-261 0985,电邮 [email protected])。

洪敏芝:记录小人物故事

洪敏芝说,口述历史采集是一门专业的研究领域,常用来记录下小人物的故事。

她说,我们的历史一般以权势者的书写文献为主,不过当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同时也浮现许多小故事,这些小故事往往被忽略,而口述历史正好可记录下来。

“口述历史也能让受访者在一个舒服的环境下,主观的说出他们记得的东西,口述资料越丰富,一件事情的重现就越多面化。”

她说,乔治市在2008年成为世遗产城后,该机构便不断思考,这座老城以前有过怎样的历史面貌。

有助补足老城历史另一面

“虽然文献记载了老城的历史一面,但我们认为,通过与新加坡国家档案口述历史中心的合作,训练本地采访员来进行口述历史采集计划,将有助于补足老城历史的另一面。”

她说,口述历史采集是一项很大的工程,采访团队需要采访记录、翻译、之后做注解,比如“万山”词义代表什么,或是受访者口中的“万山”是指哪一座,这些细节缺一不可。

“最头痛的是,所采访的资料记录及整理后,要如何储存?为此我们必须建立一个系统来处理上述资料,最后,这些口述历史,我们要开放予什么人来听?这也是我们必须关注的一环。”

口述历史输出形式多元化

洪敏芝说,该机构至今采集了145位乔治市居民的口述历史,如今决定公开让民众接触这些访问资料,并希望获得民众的回馈,该机构之后会思索下一步该怎么走。

询及该机构口述历史未来的发展走向,洪敏芝说,她希望接下来的口述历史采集计划,可以以具主题的方式来进行,如今该计划的第一阶段已完成,目前最希望的是有公众善用,让该机构有动力继续做下去。

她说,口述历史的输出形式多元化,不局限于任何形式,并且口述历史的资料用途广泛。

她以新加坡为例,后者的口述历史资料库完整,因此导演、编剧、专题写作都会善用上述资料。

“为什么新加坡的《小娘惹》剧集如此具说服力,剧中演员在与长辈的对话及冲突上,可处理的如此之好?就是因为剧组人员借鉴新加坡的相关口述历史资料。”

口述历史采集不再冷冰冰

“这个时代有很多代言人站出来讲话,但是口述历史采集计划给予了民众机会,站出来替自己说话。”

柯俐芬说,口述历史采集到的故事,不是官方文宣,内容充满人的元素及感受,这是冷冰冰的文献所无法给予的。

“在槟城,这不是第一个口述历史采集计划,各方学者其实都有在进行,不过,一般的计划成果并不开放给民众,而我们这项计划,可说是槟城首个以大众利益为目标,开放给公众的口述采集。”

遗憾计划成果没开放给民众

她也遗憾许多类似计划的成果因为没有开放给民众,也没妥善保存,计划往往只进行到采访阶段,导致许多珍贵资料至今已经流失。

她说,乔治市世遗机构的这项计划若放在大马来说,实际上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为了这项计划,提供参与者培训及成立了相关系统,并且采访了为数不少的人,民众也可接触这项计划的成果,相比在口述历史采集方面,不怎么活跃的马来西亚国家档案馆,我认为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她说,这是一项跨族群的计划,并以普世价值观为目标来进行,采访团队在面对不同种族的受访者时,都会以各族群的母语来进行采访。

她说,2013年至2018年间,他们从设立系统、培训本地团队、采访、翻译、整理资料及分享资料等,共耗费了68万令吉,访问了145人,总录音时长至少400小时。

她说,每个访问约短则1小时半,长则10至12小时,平均起来是每项访谈1人需时约3小时。

流动小贩形成一道风景线

(世遗机构会定时在其脸书专页上载受访者的故事,以下是其中一则故事,原文及受访者照片转载自乔治市世遗机构脸书专页。)

在20世纪60、70年代,人们的出入不像现在这么方便,但这却为流动小贩带来了商机。沿街叫卖声和上上下下购买食物的篮子,形成了夜里的一道风景线。

S14008 “Cherita George Town” – Shelter (Beach Street)
Track 0002 (00:10:03 – 00:20:02)

“我们那边路口晚上9、10点就有小贩卖吃的了。那个小贩第一档是卖那个猪头皮啊、猪耳朵啊,切三角形了放一块黄瓜,然后放鱿鱼,鱿鱼烫了放空心菜这样而已,插、插、插了放在盘子里,吃一串多少钱,有写着的,像吃lok lok 这样,每次一来到就喊:‘lok lok 来哦!lok lok 来哦!’然后就快点跑去买了。

等下就有四果汤了,那个广东人阿姨提着来卖的,然后她‘kiang kiang kiang’ ,我们就知道四果汤来了。

那个四果汤她是用肩膀担着,前面是四果汤的面盆,然后后面是放着八角碗,就是以前那种蓝色可以放汤匙的,她就收在那个后面的桶里。然后你吃了,就和我们借水,或看哪里有得用水,她就拿来洗她的碗,然后又收回去。

隔壁屋子的人,他们有时候要吃什么他们就放篮子下来买,就是从窗口放下来水沟旁这样喊:‘阿姨啊,给我四果汤。’‘阿姨啊,给我福建面。’这样。然后不可以放碗在篮子里下去,放碗会倒,就要放罐子,那种有一个盖,人家结婚时用的那种。

福建面和四果汤都是罐子装的。钱就放在罐子旁边压着,然后就告诉阿姨:‘我的钱放在这个碗这个罐子的里面啊,阿姨你要记得拿啊,做一包给我啊。’然后她就会做好了,找好钱:‘你的包好给你了。’然后他就这样吊上来。”

— 林瑞意,生于1953年

0510YYS2019431722451916526.JPG
记者(坐者)体验通过录音及文本,感受乔治市居民述说本身历史故事的感受。右起是洪敏芝和蔡爱卿。

0510YYS2019431722471916529.JPG
洪敏芝(坐者)示范如何使用访谈录音,右起是柯俐芬和乔治市世遗机构文化遗产研究与发展经理蔡爱卿。

0510YYS2019431722451916527.JPG
有兴趣聆听口述历史录音的民众,必须提前向乔治市世遗机构预约时间。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