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9/04/2019
48小时骑1千公里 挑战极限·马男光荣完成台湾环岛
作者: 李彩婷

1589GHL20194281534332393527.jpg
台湾环岛极限挑战协会主办的国际单车环岛48H极限挑战赛,获得世界各地百多名选手参加,李奕辉是唯一的大马代表。

(芙蓉28日讯)要在48小时内完成1000公里环岛脚车行,是一个向极限挑战的运动,然而,我国唯一的代表,成功挑战了这项不可能,扬名海外。

台湾环岛极限挑战协会在3月28日主办了“2019年伊诺华杯国际单车环岛48H极限挑战赛”,获得世界各地共百多名选手参加,而我国唯一的代表,是来自芙蓉的业余骑手李奕辉(36岁)。

根据了解,我国曾举办的1000公里脚车比赛,所需时间是70多小时,而上述比赛,需要参赛者在48小时内完成1000公里环岛路线,是一个向极限挑战的比赛,李奕辉以第五名佳绩,成为了首名大马选手完成挑战赛。

李奕辉30多岁才参加脚车运动,至今只有约3年的经验,因此他算是“新手”,他接受《花城》社区报访问时坦言,在参加无数项的比赛,这项比赛可谓最艰巨,因为要在48小时完成1000公里环岛路线,是一场身心灵煎熬,在体力耗尽之际,就是考验意志力的时候。

据了解,比赛沿途有9个停靠站,11个补给点及3个抢分点,每个补给点仅约5分钟时间休息,然后在屏东及花莲供两三个小时补眠。

1589GHL20194281534332393526.jpg
李奕辉(左四)与其他4名“2019年伊诺华杯国际单车环岛48H极限挑战赛”得奖者分享喜悦。

李奕辉:沿海遇逆风 最严峻考验 

这项极限比赛采取淘汰制,加上路线沿海遇逆风,让比赛难度重重。  

李奕辉解释,这项比赛规则采用了淘汰制,即如果选手不能在第一个选手到达停靠站的10分钟内抵达,有关选手就不能继续比赛,因此每个选手都尽力跟上,避免掉队。

然而,在比赛才进入约100公里,便有近百名选手因跟不上一批遥遥领先的选手,而纷纷被淘汰,仅剩12名选手继续前行,但更严峻的考验是在后方。

李奕辉说,环岛路线从台北往南沿海,一路都是逆风,且遇上一台台的风力发电机,让选手们个个都吃力前行。

他指出,根据赛制,若参赛者无法在48小时内回到起点,所有奖金都会作废,而选手们基于遇上逆风,在抵达350公里时,比预定时间落后了整整两小时,因此选手更是拚了命往前骑,结果在450公里的第一个露宿点,只剩下5名选手,他是其中之一。

由于选手在抵达停靠站的时间比预订时间落后,为了顺利在限时内完成比赛,选手们的补眠时间被缩短成2小时,但接下去的路段,以高山爬坡为多,加上剩下的选手只有5人,破风领骑轮流休息的时间就变得更严苛。

李奕辉印象最深刻的是骑在苏花公路,因为此路狭窄又紧靠悬崖,被台湾视为“死亡公路”,因此骑在这段路,要快也得小心,加上没有封路,有其他交通穿梭,适逢雨后路滑,可谓惊险重重。

1589GHL20194281534352393529.jpg
成功在48小时完成环岛挑战赛取得第五名的李奕辉,获在台上分享心路历程。

踏了600公里体力不支 

一度想放弃

李奕辉在骑了第一座山后,即完成约600公里的路程,他已出现体力不支,让他一度萌生放弃继续比赛的念头。

“那时候,我和一名台湾选手及一名加拿大选手,是领先的3人,在我出现力竭情况时,这两名选手没有让我落单,反而给予我鼓励,但是我不想拖累他们,叫他们继续前行,就在我准备放弃之际,另2名尾随的选手已后来居上,我鼓励自己,不如再尽力一下,也幸好在几公里后,便抵达停靠站,可以暂时休息,补充体力,然后我又继续参赛了。”  

他坦言,之后的路段是越来越煎熬,尤其在比赛最后的12小时,他已经是一身疲累、还得面对12至15的低温度及冒雨骑行,他都咬紧牙根,而脑海不断浮现自己过去的努力、还有妻子与孩子的鼓励画面,让他在当时候,是一边骑一边流泪,想到,若他放弃,所有努力就会白费。

“在最后两站,是最艰难的路线,当时我的左脚膝盖已经熬不住,痛得几乎提不起来,只能靠另一个脚发力,吃力的爬坡。”

 

最后,他成功在48小时内跨越了所有困难,抵达终点,虽然是第五名,但对自己而言,是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心里是满满的胜利喜悦。

推广脚车运动 

盼森州成立脚车队 

李奕辉希望能在森州推广脚车运动,并成立脚车队,让脚车骑手能一同训练及比赛,做到州内的脚车运动能发扬光大。

他坦言,脚车队的训练及比赛都需要一定的费用,不是每个骑手都有经济能力负担,因此,他希望能获得一些企业赞助车队,而且成立车队也能发掘及培养年轻骑士,尤其让对脚车运动有兴趣的学生有一道门路获得培训。

1589GHL20194281534342393528.jpg
李奕辉在骑了第一座山后,出现体力不支,让他一度萌生放弃比赛念头,但是脑海闪过曾经努力、还有妻孩鼓励的画面,让他坚持了下去。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