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2/05/2019
看似容易却考验功夫·裱画不可掉以轻心
作者: 邓翠玲(报道)、刘剑英(摄影)

0089LMH2019520182482819418.JPG
若要作为挂轴,则可在画作四边贴上锦装饰,最后在上下方加上天杆和地杆。

裱画是一种传统手艺,通过精细的手工为画作装裱,以让画作更牢固更耐收,裱画主要有2个步骤,即“托底”和“覆背”,过程看似轻而易举,实际上却非常考验功夫,每个小细节都不可掉以轻心,否则一个不小心,画作就毁于手里。

裱画就如为画作多加一件“外衣”,有著保护的作用,也有美化装置的用途,让人在赏画时变得心旷神怡。

在画作方面,“裱”的含义为贴或黏,即第一个步骤,使用一张宣纸来作为画作的底层,这有强效抗皱的功能,而第二个步骤则是画作裱完晾干后,就为画作加上“边框”,作为装饰的用途。

叶兆熊:装裱加固又美化画作

装裱师傅叶兆熊是一名书法家,由于对绘画非常有兴趣,于是在1997年决定全职投入裱画事业。

他受访时表示,他于1969年念中学时接触到装裱,之后在老师的教导下慢慢学习,一边为字画装裱,一边累积经验,直至熟练后便在怡保开一家装裱店。

他说,赏画能让人赏心悦目,古时许多爱画之人都有赏画的习惯,他们时不时都会把卷起来收藏的片,即一张张的画作拿出来看。

“如果这些画作不曾装裱,就不太方便时常拿出来看,因可能一不小心就会把画纸撕破,倘若真的很想经常拿出来看,装裱是其中的方法,有助于加固和美化画作,如此在欣赏的时候也会更加美观。”

部分挂抽已被镶镜框取代

由于中国古代尚未发明把画作镶上镜架,所以一般的装裱师在裱画后,就会在画作的上下方加上天杆和地杆,就能形成“挂轴”,悬挂在墙壁上供欣赏。

叶兆熊表示,天杆是画作上方较细小的木棍,而地杆则是下方较粗大的木棍,天杆和地杆可自行选择是否要加上轴头来装饰;而在现今时代,大部分挂抽已被镶镜框取代。

他说,装裱需要准备的材料包括宣纸、锦、浆糊、天杆、地杆、颜料、局条、裱画刷、喷水壶、美工刀、剪刀、木棍及小钳子等。

采用“阴干”方式晾画作

由于装裱时需刷上一层浆糊,他强调所有上墙后的画作都需确保干透,如需贴在墙上至少一天的时间来晾干,覆背则需超过一天的时间,否则无法干透的画作在揭下来后就会很容易卷起来。

“当然是贴越久越好,惟如果是靠裱画来找吃,贴这么久还怎样做生意,且放久了还会生灰尘和变肮脏。我的做法是不急的话,就可贴上一个星期,相反地顾客赶着要的话,就上墙3至4天。”

他表示,其实依照古代的说法,所谓的“久”就是“三伏日”,即经过一年内的3个季节,吸收当中冷天和热天的“精华”,惟马来西亚没有四季之分,所以装裱师惟有随着地理环境变通,采用“阴干”的方式把画作晾干。

他解释,画作在装裱后一般都不会置放在太阳底下暴晒至干透,因猛烈的阳光照射着画作时,会导致画纸的水分迅速蒸发而收缩,继而把画作扯破;此外,用冷气把画作吹干也不行,因太干燥同样造成画纸裂开损毁。

天杆与地杆差别

当询及现代的款式与以往有什么不同之处时,他说基本上都是天杆与地杆的分别,以及画心与天杆和地杆的距离。

“以往的挂轴会比较长,如一幅长达3呎的画作而言,需把画心分为2部分,即三分之二作为画头(上面的部分),三分之一作为画脚(下面的部分),所以天杆与画心之间的距离就会较大,而地杆与画心的距离就会较小。”

他指出,这个典故又要从古时候说起,因当时中国许多大宅的屋身都很高,所以挂轴的长度也需长一点,如此才符合平常人的视线;相反地,现代房屋的屋身较低,所以挂抽也就不能太长。

他说,最后的步骤就是以锦、绫装裱,以前的人比较喜欢灰白的仿古色或橘红色,因看起来较高雅,有些佛教的人就喜欢黄色;且古人大多数使用绫布,现在则主要使用锦来装饰。

卷起画作放圆筒收藏

勿为省位折画作

除了为画作装裱之外,叶兆熊也传授了一些收藏画作的方法,只要收藏得好,无论该画作是否有装裱都可以很耐久,相反地若用错方式收藏,就算装裱了亦毫无作用,甚至会被害虫蛀蚀。

他披露,最佳的收藏方法就是在拿到画作的时候,不管是否要装裱,都应将之卷起来放进一个圆筒或塑料袋内收藏,如果画作的数量太多,如有约200张,也许可取巧把约10张画作卷在一起,放入同一个圆筒中自然较省位。

他不忘叮嘱千万别去折那些画作,因有些人会为了省位,把一大堆画作折起来叠放,如此不仅会造成字画出现折痕,就算装裱后折痕依然显眼,毁了一幅画的美观,且时间久了折痕内也会藏有肮脏的东西如灰尘。

潮湿易生长霉菌

他不排除偶尔收在圆筒内的画作,仍会被蛀书虫(蠹鱼)蛀咬,另一种则是画作置放久了后会出现黄点,这因空气中的霉菌而致,所以收藏时应尽量存放在摄氏18度左右的地方。

“霉菌在潮湿的环境下特别容易生长,所以收藏时必须格外谨慎。纸质和制造环境也是有影响,有些画纸在制作过程中有放入较重的杀菌剂,所以霉菌就不容易繁殖。”

不过他认为,许多人至今在收藏方面仍存一个误点,以为画作装裱后就能收藏较久,惟就他多年的经验推敲,一幅画的耐久程度主要与收藏的手法有关,一旦收藏得不好,无论装裱有多靓丽都一样会损坏。

揭裱难度最高

修复旧画的挑战性很高,更是一大工程,一幅曾经装裱的画作,有可能会因为收藏时间太长,导致发霉或画纸破洞的情况出现,倘若画心无损,有经验的装裱师勉强还能重新装裱,但过程中却必须非常谨慎,经验和技巧皆不可缺,否则稍有差池就会赔上“画”命。

叶兆熊表示,当画作损坏的程度不高,装裱师傅一般可先揭裱(拆开原先用于托底的宣纸),之后再重新装裱;相反地若画作“无可救药”就只能直接装裱,即在底层加多画纸。

“揭裱是整个装裱过程中难度最高的技术,由于这里不是中国故宫,许多旧画的材料都无法寻获,所以有时还得自己动手制作出与旧料近似的新料,包括用颜料、茶水或污水为画纸“化妆”,以衬托回原有的画作。”

他一般都会选择使用茶水,以不同茶叶泡出来的茶水来调色,直至呈现出与旧画相似的颜色。

他说,其实也有很多“治”不好的旧画,当中原因众多,其中包括装裱师的手工欠佳,另外则是该旧画无可救药。

他认为,装裱师也要有“师德”,如果没有很好的揭裱技巧,他通常都不会“施医”,免得弄巧反拙或直接建议寻助者另请高明。

裱画步骤

1)托底:把原画背面向上地平铺在桌面上,喷洒清水将之打湿和轻轻扫平,然后刷上一层浆糊,一定要涂均匀。

2)取出一张比原画大一点的宣纸,把宣纸左方先卷在木棍上;左手拿著木棍,右手拿著一把干的毛刷,左手一边缓缓放下宣纸,右手一边使用刷子上下的来回刷。

3)在宣纸多出来的地方涂上浆糊,使用美工刀把裱好的画挑起并放到木棍上,再贴到墙上晾干,此举也被称为上壁。

4)完成托底后,用美工刀小心翼翼地掀开宣纸一角,慢慢把画作从墙上拆下来(下壁),裁剪多出来的宣纸。

5)覆背:若有需要,可再加多一层较厚的覆背纸,俗称大覆背。

6)接下来就是“镶距”,即裁剪约2厘米至3厘米的“距”(局条),镶在画作的背面四边。

7)在画作正面四边的“距”贴上锦,锦的宽度必须依据上大下小。若要作为挂轴,则可加上天杆和地杆。

0089LMH2019520182452819415.JPG
装裱需准备的工具包括裱画刷、喷水壶、美工刀、剪刀、木棍及小钳子等。

0089LMH2019520182442819414.JPG
贴在墙上的画作干透后,就能使用美工刀把四边多余的宣纸切开,随即将画作慢慢撕下。

0089LMH2019520182502819421.JPG
现在大部分画作的四边都会贴上锦作为装饰,看上去更加美观。

0089LMH2019520182492819420.JPG
画作上壁后可能会有缝隙,只需稍微刷一下即可。

0089LMH2019520182492819419.JPG
开始装裱时,叶兆熊会先在画作背面喷洒清水,之后才会小心翼翼地涂上浆糊。

0089LMH2019520182472819417.JPG
完成托底后,就可使用木棍把画作挑起,贴到墙上等候晾干。

0089LMH2019520182462819416.JPG
下方的画作均匀涂满浆糊后,便可举起宣纸对准原画缓缓贴上,再使用裱画刷上下来回轻轻刷动,以确保两张纸完全紧贴没有起泡。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