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6/06/2019
黄启灏·溪东村
作者: 黄启灏(旅韩职场人)

我曾经做过一个相当灵异的梦。

我和奶奶一起走在一个山城里,环绕著我们的是鳞次栉比的组屋群。我们逐家逐户,逐栋逐层地,很明显在找一个人。

打开了好多扇门以后,终于在其中一个住宅单位,一个约莫 60 多岁的男人坐在门口,奶奶走了进去,回头挥手示意我离开。她说找到了,说我可以走了。

奶奶在那不久后就逝世了。我在铁盒里发现这个男人的照片,全身起鸡皮疙瘩。也这才突然联想到,那个山城很像垄尾山庄,爷爷的坟墓就在那里附近。

爷爷比奶奶大 18 年。

她 18 岁出嫁的当天,第一次见到这个足以当自己父亲的丈夫。但上世纪 30 年代的农村,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穷等人家,自然就是盲婚哑嫁了。

我想爷爷应该是一个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的人,为了更好的生活,大胆离开故乡,我有遗传到这点。如果不是同村的人说去南洋可以改变个人和家族的命运,我就不会是马来西亚人了。

爷爷生长在溪东村,环境比较好,念过书,经营一点小生意;奶奶来自好几公里以外的上梨园,更典型的农村,出身卑微,是比较特殊的福州客家人,不识字。

这趟寻根的旅途中,最让我惊讶的是,爸爸的远房堂嫂是我在溪东村遇到的第一个「亲人」,居然这么多年以来,都和奶奶在上梨园的家人保持一定程度的联系。

他们没有血缘关系,但青口镇本身不是一个太大的地方,几乎大家都认识大家,很多人世世代代都留在同一个地方。姓黄的老人家们都已经不在了,她自己的孩子,我的远房堂兄弟姐妹们,都在中国其它城市工作。

当然,没有多少年轻人愿意留在没有发展条件,没有特色景点的乡下。只剩她一个在村里开一家食杂店,生活过得简单安逸。

全村说话稍微有点份量的长老们几乎都出来见识远从马来西亚过来寻根的我们。顿时小屋里面都是凑热闹的人,原来大家都会说普通话,早前刻意装傻是为了试探我们的底细。

怕我们晒了几小时太阳,饿坏了,左邻右舍跑回屋里煮了蛋汤、扁食来把我们塞饱,听我们讲一讲遥远的马来西亚。

隔壁只会说家乡话的 80 高龄老婆婆娓娓道来,说奶奶是另一条村子过来的,非常贤淑的,很会烧菜的,入门以后连续生了两个儿子,很光宗耀祖的。

这时,姑姑皱起了眉头,试图在自己的童年回忆中,去拼凑一段她曾经听过,却印象已经开始模糊,尘封在过去的故事。

远房堂婶拍了一下大腿,说吃完要带我们去上梨园,去找奶奶的家人。说前两年春节还见过一次,应该还有老人家健在。

大概几公里的路。

在 2004 年 5 月的那一天,要特别叫车,颠簸晃摆地开过去。而在1938年,用四人轿子把奶奶抬过来送嫁,想必路途更加崎岖。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