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5/06/2019
我与人交往 . 有股距离感

主持人,你好!由于家庭背景的关系,我从小就比同龄人成熟,所以一直和朋友格格不入。

其实我也习惯了,也没有把朋友看得太重要。但我发现在职场这么多年,我依然没有可以谈心的朋友。我时常在报章或上网看一些关于人际关系的资料,也尝试改变,却依然觉得无法与身边的人建立深厚的关系。

就比如说,虽然以前和丈夫总是吵架,但孩子渐渐长大后我们就变得很少吵架,因为我们知道父母应该有好的榜样,也不希望孩子在吵吵闹闹的环境中成长。有些人会很羡慕我们夫妻,觉得我们的关系很好,但我知道其实我们之间似乎隔着一道墙。

主持人,我想更认识自己,我想知道为什么我的人际关系会是如此,虽说不上哪里有问题,却觉得不应当是这样的。

倩倩

—————-

客观检视自己 

勇敢选择改变

亲爱的倩倩,

你好!从你来信中的字里行间,不难察觉你真是个难得的成熟人。所谓难得,是因为鲜少有人会想知道自己的人际关系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还消极的认为自己人缘不好;所谓成熟,是因为你懂得自我省察,不急于解决眼前的问题,而是想更多地认识与了解自己。我们人往往只是一味地把矛头指向别人,不然就自认倒楣总遇到和自己八字不合的人。久而久之,就觉得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既改不了,也不想改。

倩倩,相信你从小到现今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但你的来信中却丝毫没有一句怨言,反倒轻描淡写地带过。还有,不是我夸奖你,但我真的很欣赏你积极的态度,从阅读、看相关资料、尝试改变、来信询问这些举动,都是我们遇到问题时当做的。希望这封回信可以帮助你找到答案,但我依然鼓励你到临近的辅导中心,让辅导员帮助你更深入地探讨,更认识自己。

两种极端

我们很常活在矛盾中,一方面渴望拥有深度的人际关系,一方面设限自我保护。比如说,你习惯跟同事保持距离,却有一丝丝地羡慕同事们可以成为好朋友聊个天南地北。在健康的人际关系中,我们懂得平衡这两方面的需求,但是大部分人的问题在于总是倾向于某一边。提姆连恩和保罗区普在他们的书《人际关系》中说,我们的问题总离不开下列这3种模式:

1.挫败的关系

在这类的关系中,其中一方倾向孤远孤立,另一方则倾向黏腻依附;一个想保持安全距离,一个则想要亲密。试想这两个人对度假的期待会有什么不同:想保持安全距离的那个人期待安静独处的时刻,想要亲密的却排满行程期待两人在一起的时光。可想而知,结果将会是孤立者觉得窒息,而依附者却觉得被拒绝。日复一日两人都觉得自己的期待受挫,都觉得自己的想法和期待是合理而且公平的。最终这段关系只有令人失望,而失望感终究会导致愤怒。

2.无相羁绊的关系

在此类关系中,两人都倾向黏腻依附,随彼此的情绪起舞。因为彼此依赖,当对方达不到自己的期待时,便容易感到受伤害,也因为对彼此关系的期望甚高,因此只活在小小的两人世界中。倘若两人去度假,一定是分分秒秒黏腻在一起。你或许觉得有相同期待的人在一起应该是很融洽和谐的,但事实是这类的关系反而制造更多的问题。两人都期待对方符合自己的高度期望,因此也都变得很敏感、容易受伤,而且喜欢批评。他们多数的精力都花在处理无关紧要的过失上,不管是真的过犯、还是想像出来的过失。双方都觉得受伤害,因为他们对彼此的期待从未在对方身上找到真正的满足。他们觉得挫折,因为不管多么努力总觉得无法达到对方的要求。这样的关系令人厌倦,因为所付出的努力换不到片刻的宁静。

3.孤立的关系

在这类关系里,两人都倾向孤立。两人都很清楚维系一段关系可能有的风险,所以总是保持安全的距离。两人之间的谈话总是保持谨慎、疏远的态度,也不谈私人的事,尽量避免表白内心的情感。这两人若是一起去旅行,一定是给对方很多独处的时间,尽量减少一起活动的机会。两人各自看书,沉浸在自己的私人空间里。这样的关系却是复杂的,他们内心一方面想保持安全距离以及独立空间,另一方面却又向往亲密的关系,这两种欲望互相冲突。虽然两人的倾向是相同的,但这想要保持距离的欲望却使他们彼此分离,两人的关系变得空洞且没有意义。

这三种关系虽然不同,但有趣的是,这些模式有个共通点,那就是它们都因为当事人太过努力、或努力不够而失去平衡。孤立者认为人际关系太困难,没有必要努力,而且所付出的代价也不值得,因而保持一种“我就是我,我不需任何关系”的态度。相反的,依附者确信关系就是一切,相信“失去关系,我便失去自己”。

倩倩,你在这三种关系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吗?虽然跟不同人会有不同的关系,但你或许会发现,你的人际关系或多或少也出现这些模式。你说你从小到大都没有可谈心朋友,甚至跟丈夫之间的关系犹如隔着一道墙。请容许我冒昧地猜想,你其实渴望建立深厚且有意义的关系。或许这就是为什么你会说:“虽说不上哪里有问题,却觉得不应当是这样的。”

■期望VS惧怕

你有这样的矛盾是正常的,这乃根治于人心中的期望与内心的惧怕。虽是藏在我们内心的最深处,却深深影响着我们的人际关系。仔细想想,你内心的期望与惧怕又是什么?盖瑞史迈利博士说,大多数女生惧怕的核心和断绝关系有关—她们害怕不被倾听,不被珍惜,或莫名其妙就失去对方的爱。另一方面,大多数男性的惧怕核心是无助感或被控制的感觉—他们害怕失败或被击败。也许你觉得你没有以上所说明的惧怕,但你可能只是用不同的字词来描述。

我们其实都一样,都倾向于用不健康的方式回应,目的是要对方改变,并且满足自己的期望。但是我们的回应往往也牵动了对方内心的惧怕,因此对方也用不健康的言语或行动回应,企图满足他自己的期望。这将导致两人陷入互相指责、互相争执的情况当中。

■你怎么看自己

倩倩,想一下,如果某人说一些跟你有关的事,而你知道那不是真的,这不会造成什么问题,你只有在事情听起来像真有其事时,才会因为别人所说的话或者所做的事而受伤。真正的问题并不真的在于对方说了什么,而在于你怎么看你自己。其实我们内心的恐惧往往是不真实的。

彼此争吵,自然会造成彼此的关系有嫌隙,然而你需要清楚而客观地检视你自己。换句话说,只有当你承认自己的责任,才能寻找走出问题的方法。当你用相同的镜头看对方和自己,你就会视自己为造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而不是单纯的受害人,被动地期待对方解决问题。我相信你懂得,但我还是想温馨提醒,夫妻之间争吵是很正常的。若争吵后,两人会冷静且成熟地沟通,反而会帮助你们更认识彼此,增进你们的感情。

最后,想用盖瑞史迈利博士的话鼓励你:所有的关系都涉及选择,当你选择努力拥有健康的关系,你常发现需要作些改变。即使改变令人害怕,你也必须选择改变。如果你延迟选择、延缓改变,你已经在选择。不作任何事,你是迫使改变临到你身上。

倾听您辅导信箱的主持人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