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30/09/2019
迁至新巴刹走入现代化 士拉央峇鲁巴刹·留下老街坊的回忆
作者: 报道 : 陈诗蕙 摄影 : 辛柄耀、陈启基
1589GHL20199281528145467327.JPG
位于9路的士拉央峇鲁旧巴刹将在10月1日走入历史。

拥有逾50年历史的士拉央峇鲁巴刹(Pasar Selayang Baru)即将于明日(10月1日)走入历史;届时,承载当地居民回忆的老巴刹将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拥有4层楼的现代化巴刹……

鉴于地主收回巴刹地段,因此士拉央市议会将于10月5日前,陆续安排小贩搬迁到与现址相隔两条街的新巴刹内,而其中部分不符合搬迁资格的小贩则前景不明。

这座坐落在9路的老巴刹,相信士拉央和甲洞一带的居民并不陌生,尤其在吉隆坡批发公市迁到附近前,该巴刹还曾是许多人采买日常用品的主要地点,各个角落都有满满回忆。

1589GHL20199281528125467322.JPG
士拉央市议会在巴刹周边张挂布条,提醒小贩在9月30日情况旧巴刹,并迁入新巴刹营业。

汇集各族小贩如大家庭

1589GHL20199281528155467330.JPG

士拉央峇鲁巴刹汇集各族小贩,自然也吸引各族顾客群,大家向来和谐相处。
1589GHL20199281528145467328.JPG
士拉央峇鲁巴刹内大部分小贩已经摆档多年,与顾客已经培养出老朋友的深厚情谊。

士拉央峇鲁巴刹是一座汇集各族小贩的传统巴刹,除了由围篱简单围起的有盖部分外,巴刹周边还有许许多多的摊位,无论吃喝穿用都能找到,其中还有一些传统食物,是许多人的儿时记忆。

此外,数十年来处在同一个环境里,各族小贩和谐相处,犹如一个大家庭;而顾客则是老街坊、老友,甚至有部分年轻熟客,还是小贩们从小看着长大的!

据了解,该巴刹最初位于大路旁,只是寥寥20余档口组成,大部分小贩在逾40年前迁入巴刹主体范围后,才开始出现越来越多档口,友族小贩也大幅度增加。

七八十年代最“辉煌”

1589GHL20199281528115467320.JPG

士拉央峇鲁巴刹内一些角落,充满旧时的氛围,满满都是回忆。
1589GHL20199281528135467325.JPG
士拉央峇鲁巴刹内一些角落,充满旧时的氛围,满满都是回忆。

小贩们忆述,该巴刹旧时非常热闹,档口和货品选择繁多,甚至连万挠、鹅唛和甲洞等地的居民都会前来采买,所以生意也非常好;而有者也认为,巴刹最“辉煌”的时期,当属七八十年代左右。

不过,吉隆坡批发公市的到来和霸级市场的“抢滩”,早已让该巴刹在近10年,逐渐转为冷清;而经历过两次“冲击”后,如今面临的搬迁,在小贩心中犹如第三次打击。

眼见许多现代化巴刹都失去人气,再加上新巴刹摊位范围太小、拥有上下楼层等因素,更是让小贩对未来感到担忧和无措,感觉一切等同重新开始……

新巴刹仅有294档口

1589GHL20199281528185467335.JPG

坐落于19A路的新巴刹,是一座4层楼高的现代化巴刹,楼上两层为室内停车场。

士拉央峇鲁新巴刹坐落于19A路,是一座由士拉央市议会管理的4层楼现代化巴刹;其中,底层为湿巴刹区域、1楼为熟食和杂货区域;2楼和3楼分别为室内停车场。

士拉央市议员余深恩透露,新巴刹建筑其实已建竣8至10年,直到最近才重新进行装修并正式移交给市议会,以安排小贩迁入营业。

“当初本来说要安排小贩搬迁,但因为一些技术问题而搁置,市议会此次取得管理权后,已更换一些水管和设备;巴刹将于10月5日全面投入运作。”

他提及,新巴刹除了分为湿和乾货区域,也会有清真和非清真区域。巴刹目前约有700个档口,惟新巴刹只有294个档口;因此,市议会被迫根据指南筛选合格小贩。

1589GHL20199281528135467324.jpg

除了以围篱围起的主体建筑外,士拉央峇鲁巴刹周边也有许许多多的档口,所售卖的物品也非常多样化。

部分继承父母或家人摊位

士拉央峇鲁巴刹现有的小贩比例为巫裔60%、华裔30%,以及印裔约10%左右;其中,华裔小贩以售卖蔬菜和鲜鱼居多,且大部分都是继承父母或家人的摊位,已经营多年。

1589GHL20199281528175467334.JPG

余深恩:士拉央峇鲁巴刹目前有700个档口,士拉央市议会被迫根据指南,筛选合格小贩迁入新巴刹营业。

余深恩说,该巴刹至少有50年历史,也曾是许多士拉央人的回忆,且大部分小贩还是当地或周边社区的居民。

“巴刹具体的成立年分已经不可考,但根据一些妇女所述,巴刹在1969年已经存在。该巴刹目前是由合作社管理,但搬迁后则由市议会管辖。”

古早味美食多充满人情味

1589GHL20199281528125467321.JPG

余深恩形容,士拉央峇鲁巴刹的结构犹如一个“四合院”,中间未设屋顶的区域,也有多个档口。

余深恩形容,旧巴刹主体结构犹如一个“四合院”,华裔、巫裔和印裔小贩各自较为集中在一些区域;而这里也是最能体现三大民族的地方,只可惜依旧敌不过发展洪流,必须搬迁。

在他记忆中的士拉央峇鲁巴刹,是个很平民化、有很多老街坊的市集,来到这里就好比看到士拉央的“前身”,不仅能找到许多古早味美食,还充满浓浓的人情味。

“其实这里毕竟是个历史,所以有些角度其实很美,市议会也会拍下一些照片,以收入历史档案内,作为士拉央发展的一个历史见证。”

陈金枝(80岁,糕点粉面小贩): 开了霸市人潮渐少

1589GHL20199281528165467331.JPG

“我摆档已经超过35年,起初是在外面,后来才搬迁进来。巴刹内的各族小贩都较为集中在不同的区域,我们感情很融洽,相处很好;因为善于烹饪,所以我一直以来都售卖粉面,且延续至今。

这个巴刹的历史悠久,但以前很热闹,大家都会来买东西、吃东西,后来附近开了霸级市场,人潮也就渐渐少了。”

叶孙南(60岁,菜贩兼士拉央峇鲁小贩公会理事): 迁新巴刹感担忧

1589GHL20199281528175467333.JPG

“士拉央峇鲁巴刹约有五六十年历史,我17岁就开始摆档,至今也有约40年了。

以前巴刹位于大路旁,那里档口不多,还是从华裔小贩开始做起,后来才陆续有其他族群的小贩加入,当时差不多有逾20多个档口;后来搬迁进来,档口就增加到三四百档。我当年也曾在路旁摆档,后来搬迁进来才申请到小贩执照。

那时人口虽不多,但生意不错,毕竟当时这里算是比较大型的巴刹,连万挠、鹅唛和甲洞的居民都会过来采买,七八十年代算是最旺的时期;后来因为批发公市搬迁过来,就很大幅度影响到我们。

如今要搬到新巴刹,难免令我们感到担忧,毕竟虽然设有室内停车场,但许多顾客不喜欢将车子停在楼上,且单位很窄,也需要我们适应。

批发公市搬到附近、霸级市场的设立,以及此次的搬迁事宜,我们总够面对3次冲击,如果不能适应,就只能关门了。

巴刹各族小贩的感情很好,大家就像一个大家庭;小贩对顾客也很亲切,我的部分顾客甚至已是祖孙三代,大家都很相熟了。”

李先生(56岁,冷藏食品摊主): 老顾客为主很少有生面孔

1589GHL20199281528165467332.JPG

“我是士拉央居民,接手父亲的摊位也有30多年了;若从父亲时代算起,至今相信也已40多年。

旧时的巴刹环境比较好,人多且热闹,后来,附近的房屋陆续拆除,超市也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少人光顾巴刹了。巴刹是在近10年左右,开始转为冷清。

除了售卖鱼丸外,我每年都会在中秋节和春节分别售卖月饼和年饼;但新巴刹的摊位太小,我又被安排到猪肉区域,所以难免会担心没有顾客上门。

我们的顾客都是老顾客,很少有生面孔;但搬迁后,一切还得重新适应,到时一切都需重新开始,只能期望明天会更好。”

郑秀美(50岁,杂货档主): 与各族小贩的关系很好

1589GHL20199281528145467326.JPG

“父亲时代至今,我们已经摆档30几年,我接手也有逾20年了。我们算是从巴刹(主体)初建时,就开始摆档,那时我们还是推着三轮车前来摆档,来回特别辛苦,加上当时还没建设屋顶,所以还得忍受日晒雨淋,下雨时特别不方便;屋顶还是我们各自出资建设的。

我们与各族小贩的关系都很好,大家常常互相帮助,犹如好朋友一样,也没有争执。在批发公市搬到这里前,巴刹生意很好,现在虽然差了一些,但我们也有自己的熟客。

搬迁到新巴刹后,我被安排在楼上营业,且杂货的货品比较多,摊位却很小,一切要重新适应,让我有些担心。无论如何,我已经尽可能告知熟客搬迁消息,希望未来会越来越好。”

1589GHL20199281528155467329.JPG
士拉央峇鲁巴刹曾是士拉央一带居民主要采买日常用品的地点,至今每逢周末仍可见人潮。

1589GHL20199281528135467323.JPG

士拉央峇鲁巴刹拥有许多摊位,且售卖的商品玲瑯满目,几乎能满足顾客的所有需求。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