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3/10/2019
【精英荟萃就在校园】圣母啦啦队艺高胆大 特技訓練 汗水換榮耀
作者: 报道:陈丽丝、摄影:郑霹麟

0089LMH20191021919275582421.jpg
上午班啦啦队员与廖瑞芳校长(前左)及吴佳萍老师(前右)开心合影。

报道:陈丽丝、摄影:郑霹麟

竞技啦啦队是结合体操、跳跃、特技、口号及舞蹈编排的活力竞赛运动,场上啦啦队的演出有多精彩,意味着队员平时的练习就有多刻苦,所以怡保圣母中学啦啦队Titans为该校争得一项又一项荣耀,都是队员挥洒了许多汗水换回来的。

啦啦队需要队员高度献身,不少动作也颇具难度,一些家长不鼓励孩子参加,有些有兴趣的学生也因耐受不了坚苦训练而却步,导致一些学校的啦啦队因后继乏人被迫解散,而圣母啦啦队虽也无法幸免面对阵容萎缩问题,但留下来的队员都意志坚定,该校啦啦队得以传承下去。

在2001年成军的圣母中学啦啦队最高峰时有约70名成员,那时不是学生有兴趣就可参加,须经过筛选,然而2008年之后则来者不拒,目前上、下午班的啦啦队队员,各有20人,由于上、下午班的啦啦队分属第四级及第三级水平,各有各的比赛,而20人刚好凑足出赛人数。

队员的减少并没有影响啦啦队的表现,她们依然交出亮丽的成绩单,单是近5年,在国际和全国的啦啦队比赛就摘下2个冠军、2个亚军及4个季军,而她们每年仅出赛2次。

0089LMH20191021919245582415.jpg
队员们在进行日常练习。

零失误参赛表现 最难忘

询及最难忘的作战经验,上午班啦啦队的小妮子们异口同声说是今年7月杪参加的“魅力啦啦队锦标赛2019”(Charm Cheerleading Championship 2019),她们第一次以零失误的表现,拿下国际组第四级比赛的第二名。

副队长劳慧茹说,:“那天比赛完,我们就忍不住抱在一块直哭,过去我们不曾完美地完成动作,总会出现一些小失误,这次却给我们做到了,真的非常感动!”

为著她们热爱自己所选及那股不屈不挠肯吃苦的精神,星洲日报《大霹雳》社区报新推出的报道系列《精英荟萃就在校园》,率先让大家认识这支霹雳州硕果仅存的中学啦啦队,以及这班艺高胆大的小妮子们。

0089LMH20191021919265582419.jpg
圣母中学啦啦队在2018年《星报》主办的啦啦队比赛上领奖时与颁奖嘉宾及老师合影。

基础体能比默契更重要
减低队员受伤风险  

竞技啦啦队比起其他团体运动,对于队员的合作和默契方面有着绝对要求,然而比这更重要的是队员必须拥有基础体能,这不仅为了演出的流畅、好看,最重要的是能减低队员受伤的风险。

竞技啦啦队的基础内容是人叠人做金字塔组合,当中有翻腾、托举、抛接等动作,若队员的体能上不来,就算他们有再强的技巧、默契、团队合作精神等,发展终究有所局限,尤其像圣母中学啦啦队这种全女班,体能训练更是要中之要。

0089LMH20191021919235582413.jpg
啦啦队员须要有非常好的默契,否则轻则影响演出的流畅和美观,重则衍生意外。

吴佳萍:每周至少需练习14小时

圣母中学啦啦队指导老师吴佳萍说,啦啦队员们每周得花至少14个小时练习,为了不影响上课,都是在早上进课室前或放学后进行;遇到比赛,她们就得在上场前一个星期集训,那时得牺牲上课时间;若是应对校内外邀表演,也需在前一天加强训练,而该校队每年平均有约7场表演。

练习内容主要是体能训练,包括每次要跑步20分钟,由于学校没有健身器材,她们只能利用自己的体重练力。记者见识到她们的训练,的确不是很多人可以吃得消。

吴佳萍说到女孩们的训练时间长、强度高,脸上不期然露出心疼的神色说:“她们练得好惨。”小妮子们却说:“我们很辛苦,但很开心,尤其是坚持之后换来了成就。”

由于被啦啦队占用了太多时间,小妮子们无法参加其他课外活动,再者诚如队长吴奕欣所说,她们须致力在啦啦队与学业两端取得平衡,所以在课外活动上最好是一门心思放在队里。

0089LMH20191021919285582423.jpg
任上层人员的骆靖茹须控制体重,所以不能放肆吃喝。

队员分上下层2种人员

竞技啦啦队队员基本分成2种,即被举或抛向空中的上层人员和负责支撑及抛掷队友的下层人员,两者有不同的条件要求,上层人员须选择技巧好,体型娇小玲珑者;下层人员虽无须拥有很好的技巧,但一定要有力气。

担任上层人员的骆靖茹说,这个角色最重要是克服恐惧感,不管这种感觉源自于自己身在高处或对队友的不信任。

“每当学新招式的时候,我都会感到害怕,有时真的很怕,但一怕就真的跌下去,并因此可能受伤。”

她说,一旦上层人员稳不住,连带整个组合就溃不成形,为了不当猪队友,平时她与大伙儿都勤加练习,当动作越来越纯熟,彼此的默契感也会越来越好。

0089LMH20191021919245582416.jpg
队员们在练习或演出前,都须充分热身。

甘咏恩:受伤后仍坚持留下

骆靖茹曾在练习时伤过膝盖,甘咏恩相比之下受的伤可重多了,一只手臂骨裂,因此打了1个月石膏,3个月不能提重,原本做上层人员的她过后转做下层人员,她甘之如饴。

“我是加入啦啦队第一年出事,爸妈要我退队,但我实在太喜欢啦啦队了,还是坚持留下来,今年是我进队第三年。”

从天空飞人转做举重力士的还有陆艾玲。吴佳萍老师说,其实她刚进队时曾是非常优秀的上层人员,只是后来身体长开了,成了队里最高的人,尽管体形看起来修长纤细,但高度带来的重量还是让人无法承受,所以现在虽偶尔会客串塔尖角色,但得迅速下回地面。事实上根据队员回馈,即便几个人一起托住一个46公斤重的人,也如米包加身那么辛苦累人。

0089LMH20191021919265582418.jpg
圣母中学啦啦队Titans华丽出战。

战衣5年没换过 盼获赞助

圣母中学啦啦队是以自供自给方式维持操作,该队每年的开销达1万5000令吉,主要花在聘请外面的教练。每个队员每月缴交的30令吉不足于支付教练的薪资,她们因而需要接表演挣钱。

接秀工作有指导老师吴佳萍、李丽诗、吴薇薇及查基雅负责。实际上,老师们扮演的不只是“经纪人”角色,平时也要与啦啦队员筹划举办或参与义卖会,当队员有练习、外出表演和比赛则陪伴在侧充当临时媬姆,打点张罗整个过程,确保队员们能心无旁骛进行练习与演出。

尽管全队上下如此努力 ,毕竟能够挣到的经费有限,甭说有余钱购买健身器材,甚至队员们已5年没有换过战衣了,非常希望善长仁翁的赞助。

0089LMH20191021919245582414.jpg
上层人员须信任下层人员,才能演出自如。

现任校长廖瑞芳
当年创立 命名Titans

说来巧合,圣母中学啦啦队是由现任校长廖瑞芳当年担任纪律老师时成立的,当初成立目的是让精力太多又喜欢舞蹈的学生有个发泄的管道,同时又可发掘她们潜在才华。

Titans这个名字也是廖校长取的,意思是巨人,寓意校方寄望参加的学生能有正面的蜕变;此外,啦啦队的口号也是她创作的。

该校啦啦队成立起来后,果然吸引到目标群体,并很快就参加校外比赛,起初几年斩获最多是最佳服装奖之类奖项,但足以鼓舞队员们,也吸引其他目标群体以外的学生踊跃参加。啦啦队直到2008年后才开始以扎实的技巧实力一次又一次站上领奖台,如同巨人般受众人的瞩目。

0089LMH20191021919275582422.jpg
上午班啦啦队员合影。前排左起是梁奕玮、洪慧珊、骆靖茹、陈昭晴、饶恩琪、莫以迦、黄思媛及胡恩熙;后排左起是张懿珩、邱妍慈、李紫莹、吴慧姿、陈洁仪、劳荟如、吴奕欣、张幸真、陆艾玲、黄嘉莹、练芷宜、杨洁琪及甘咏恩。

【圣母中手啦啦队近5年的战绩】

2015年:荣获《星报》主办的北马区啦啦队比赛冠军及全国啦啦队比赛亚军。

2016年:荣获《星报》主办的啦啦队比赛季军。

2017年:荣获《星报》主办的全国啦啦队比赛季军;CHARM主办的“Cheer Out Loud”比赛冠军。

2018年:荣获 CHARM主办的“魅力啦啦队锦标赛”季军;《星报》主办的啦啦队比赛季军。

2019年:荣获CHARM主办的“魅力啦啦队锦标赛”国际组亚军。

0089LMH20191021919275582420.JPG
拉茜拉老师(左三)代表圣母中学从霹雳州行政议员李存孝(中)手中接过模拟支票。左起是张幸真、星洲日报霹雳州副采访主任林嘉丽;右起是张懿珩、吴佳萍及星洲日报霹雳州采访主任黄传易。

【《精英荟萃就在校园》系列背景】

20入选学校团体各获1000

由星洲日报《大霹雳》社区报推出的《精英荟萃,就在校园》系列报道入选赛成绩已于今年8月份出炉,20个来自州内的学校团体各获得1000令吉奖金,这个新系列报道将于10月份开始每逢星期五刊登,总共有20期。

这项活动由霹雳州政府主催,获得掌管青年、体育及人力资本发展事务的霹雳州行政议员李存孝的鼎力支持,拨款2万令吉给予脱颖而出的学校团体,即各团体获得500令吉,相关学校也获得500令吉,以示鼓励和表扬。

0089LMH20191021926335583505.jpg

0089LMH20191021926335583504.jpg

0089LMH20191021926345583506.jpg

0089LMH20191021919265582417.jpg
甘咏恩曾在练习时受过不轻的伤,但仍坚持留在啦啦队。

0089LMH20191021919235582412.jpg
吴奕欣带领啦啦队姐妹为校争得多项荣誉。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