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7/10/2019
陈静宜/从福建面看到自我认同
作者: 陈静宜

4692SMF2019-10-0115699244326865556127.JPG
源自吉隆坡的福建面。

4692SMF2019-10-0115699244329055556131.JPG
槟城的桥头福建面,汤头很纯粹。

槟城福建面是以虾壳、虾头熬煮成的汤为底、黄面,面上会放去壳虾的一道食物。而在吉隆坡,也有一道以福建面为名的食物,不过内容完全不同。槟城福建面是汤面,吉隆坡福建面是干面,以黑酱油、猪油拌炒再缀上猪油渣。因为撞名之故,只要离开槟城以外,都把槟城福建面多称之为“槟城虾面”或“虾面”。

这两道都是马来西亚相当具有代表的食物。槟城虾面源自于福建,在厦门可以发现系出同门的“厦门虾面”,在台湾可以找到“担仔面”。虾面随着移民者的脚步到了不同地方,最后落地生根,长出自己的样貌。虽然我是担仔面的拥护者,不过比较过三地的虾面,我最钟情的还是槟城虾面,那虾汤浓厚有味,喝起来非常有存在感。

至于吉隆坡福建面则是马来西亚原创食物,王金莲早年从福建到大马讨生活,创立于1927年的福建面原本没有取名,看起来黑碌碌,有的人称黑面、有的人称大卤面,后来他想到自己是福建人,就径自把自己炒的面命名为“福建面”。

原是供应粗工温饱的福建面,后来名气越来越大,在新加坡、印尼等地也都有福建面踪迹。至今金莲记的福建面已成为到大马必吃的食物之一,大名还传回中国福建,当地官方派人来观摩,到底在福建也吃不到的福建面长什么样子?

4692SMF2019-10-0115699244327025556128.JPG
台湾也有虾面,就是担仔面,同样是虾汤底、黄面,面上有虾。


共同点:黄面与福建人

这两款福建面虽然由来与风味不同,但其中还是有共同点,那就是黄面与福建人。虽然很多人不喜欢黄面的碱味,不过黄面确实是闽南人的饮食印记,只要有闽南人的地方就有黄面。而之所以取名“福建面”,自然与贩卖者是福建人的背景有关,槟城是福建移民最多的地方,王金莲不用多说就是福建人。

对当年的第一代移民者来说,身居异域,强化籍贯是一种自我认同、宣示,也是危机感的展现,避免被同化并强调人我的差异性。槟城福建面大可称作“虾面”,这样不消多做解释,人们就能一眼明白面的特色;王金莲也大可把自己创的面叫“金莲面”,这样谁卖了就等于帮他打品牌,然而他们都不约而同选择了叫做“福建面”,这才发生撞名状况。

这样的例子不只出现在两地的福建面,我还在马来西亚看过客家、潮州人卖的肉骨茶,招牌就称为“客家肉骨茶”、“潮州肉骨茶”。潮州人卖的海南鸡饭,就称为“潮州海南鸡饭”。在台湾过去也有类似状况,如:山东大卤面、潮州豆花、青岛水饺。

然而中国移民从第一代落地生根至今,已传至第三至第五代,现在马华更倾向认定自己是马来西亚人而非中国人,也有很多人即使能说出自身籍贯,却从未踏上那块土地,也没有动力去,这是大时代巨轮之下的演变。

如果我的心愿只是,无论时间如何流转,还能继续在马来西亚吃到传统的籍贯小吃,不知道会不会太贪心?

4692SMF2019-10-0115699244329685556132.JPG
福建面的共同特点就是使用黄面。

4692SMF2019-10-0115699244332335556133.JPG
源于福建的虾面,到了槟城就称为“福建面”。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