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2/10/2019
郑毅昌.干嘛要读哲学
作者: 郑毅昌

教育部长在推特发表推文指出,“哲学与时事” 和“伦理与文明”是时候成为公立大学的必修科;观察了星洲脸书的留言,有者认为这个科目到底有何裨益 ?在这里我只针“哲学”一事,谈它对国家的作用。

首先,笔者的母校国大(UKM)每年都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占有一席之地,如果你问我有什么意见,我会回答:我们应该以诺贝尔奖作为标准。那么如何培养社会科学和科学的专才呢?首先要有哲学课的存在。其实, 哲学课:哪怕它的形式在于副修也好,双主修(目前国内多家大学还不盛行)也好,它的存在是为了让思想基础的基本锻炼和知识扎根。一个没有哲学的国家,它无法建构和创建各种领域的知识。

本质上,哲学是一个混合体,它无法被简单的区分。因为知识其实是息息相关的。例如探讨政治,我们得探讨权力、修辞和语文、文化等等。将哲学区分是后期的事情。再如探讨生物时,难免触及化学、伦理、权力和美学等领域。笔者把哲学分为两大类別:社会哲学和科学哲学。但我们要记得,区分是后来的事情。

其实,可能还有一些民众认为哲学专注人生和宗教,这一点也没有错。因为人生哲学和宗教哲学乃是哲学的分支。那么哲学探讨什么呢?答案是:智慧 (Wisdom)和知识(Epistemology) 。所以,一般来说,哲学昌盛的国度,就会有越多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拥有医药哲学修养的学术人员能为医药研究取得新突破,制造新药物,解决食安问题。所以哲学的大本营德国在各个领域依然走在世界的前端。

接受社会哲学的熏陶或许可以培育诺贝尔文学奖和或和平奖的得奖者。在政治哲学中,我们可以探讨种族主义的起源,延伸和近况, 政治现象和思想。如果我们可以解构当下的族群问题,那么我们可以迈向和平和解。历史哲学探索的是和过去对话,吸取过去的经验探讨我们的社会,这可以为马来西亚课本的书写角度找到方案。

在就读本科期间,有一位德国汉堡大学哲学系修业归国的老教授,他介绍笔者一读本《苏菲的世界》。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撰写,英文版为:Sophie's World。在今天它依然被网上列为儿童读物。《苏菲的世界》被翻译成60多种语文,同时是世界畅销书之一。它以很轻松饶有趣味的方式介绍哲学的历史和哲学家。孤陋寡闻,惭愧的是到了本科我才读到这本书。

那么略懂哲学的基本理论后,我会提出什么问题呢?1. 为何鬼魂都是千篇一律的以老人,女性和小孩为形体出现在鬼故事 ?(原因在于父系社会把弱势的群体归纳为负面的印象)。2.为何在西方启蒙期间,动植物的素描 (Sketch)都是栩栩如真的形式出现?(这些画像是一种结合艺术,美学到生物学的追求,后期这些素描技巧和技术被用在描述西方殖民地 (如马来亚) 的动植物,方便殖民)。这些都是笔者从一些很基础的哲学思想建构起来日后帮助我思考诸如权力和族群的问题。例如:华人后来被认为是白皮肤色变成黄种人的建构,这就得读奇迈可教授的作品《成为黄种人:一部东亚人由白变黄的历史》一书。书内提到黄种人的概念,起源西方而非中国(东方)本身。这本书是解构权力,西方殖民和族群标签的转变。这些基本的思想锻炼,开始于《苏菲的世界》一书。所以有人问起我,需要捐什么书给国中,华中和独中呢?我会回答:《苏菲的世界》。

我们极少提到哲学这个科目对公立大学学生的影响和用途,其实公立大学,大多本科都有一门叫研究方法论的科目,哲学的修养会在这门科目起到一定的作用,如果我们的高教或中学教育可以有哲学的科目,这会让学生在知识思考锻炼有更大的范围。

但是,执行这一个政策的,或许需要聘请德国的一些学术人员过来我国锻炼我们的学术人员。思考锻炼这科目不能被各种保守的知识分子骑劫。哲学会为大学生带来思考和反思的经验,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不是石油和天然资源,而是国民本身。一个会创造知识的国民才是一个强大国家的母本。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