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2/11/2019
刘美汉:让教育回归本质

教育部宣布将从明年开始,让中四生根据的兴趣与能力选修科目。这项教育计划意味着,今后的中四及中五班将逐渐不再有理科和非理科之分。

这也是政府经历多次政策遭非议后,少数一个受到较多支持和赞成的政策。

对于这项计划,笔者是给予支持和赞成,这不是此制度会为国家未来培育多少精英,而纯粹觉得此举将能让教育各科系更加受到平等看待,让教育回归本质。

中四及中五班不再有理科和非理科之分,单从此层面上的转变已是对社会长期存在的错误观念进行纠正。过去数十年,教育政策主张培育更多的理科人才,因而造成重理科,轻文科的现象。

笔者中学的年代,“重理轻文”的观念在学生和家长当中就极重,除了观念偏执,甚至还会轻视文科生的情况。那时候,有些人的观念是“会读书的学生都是进理科班,不会读书的学生才进文科班”。

还记得有一次,听到有几个大妈在聊彼此孩子的教育情况,内容是:“我孩子考得很好啊,中四可以念Science Side(理科)。”,另一个大妈也说:“我女儿也是,她念书很厉害,也进Science Side 。”,然后就说:“某某人的孩子就差了,不会念书,只能念Outside(外面)。”,“不是Outside,是Art Side(文科)。”,“是吗?都一样啦,不会念书的就是Outside了。”

此错误且带轻视的观念,虽然幼稚,但确实在过去的数十年存在于社会。或许大妈是真的分不清Art Side和Outside,但社会对理科和文科的认知,事实上就是“重理轻文”,而且此观念在华人家长当中,尤为甚之。

“重理轻文”的观念,对教育绝对是偏执,往小的说,让文科生心生自卑;往大的说,会导致文科越受冷落贬低。

教育本是有教无类,各科系的质量应平等对待。不论是理科或文科都不该以“含金量”区分高低。教育也应该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学习倾向和兴趣都不同,唯有选对适合自己的科目,才能有更好的发挥。

笔者很是赞成教育部所强调的“知识是一体,并且应该是综合,不能分隔”之说法。学理科,重逻辑,多养理性;学文科,重创意,多养感性,各有千秋,但若偏执则各有所缺。文科生不可不具科学素养,理科生不可不具人文精神。

消除理科班和文科班之分,让教育回归本质,强调知识综合,理中有文,文中有理,相信会更好。

(星洲日报.砂拉越.评论.作者:刘美汉)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