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5/11/2019
李三路 黄益堂路少了甲必丹拿督尊称.芙又2先贤路盼获正名
0598WCK201911141636246456299.jpeg
最近,盛明利路名被掀起少了“甲必丹”尊称,华社希望人民代议士能协助向政府建议正名,让盛明利路能获得冠上“甲必丹”。

(芙蓉14日讯)最近,芙蓉掀起盛明利路(Jalan Seng Meng Lee)少了“甲必丹”的尊称,事实上,芙蓉尚有两个以华裔先贤命名的道路,都各别少了“甲必丹”及“拿督”头衔,华社也期盼这两条道路能获得“正名”。

有关的两条道路分别是李三路(Jalan Lee Sam)少了“甲必丹”尊称,以及黄益堂路(Jalan Wong Yik Tong)少了“拿督”头衔。

在芙蓉,拥有华裔先贤名字或商号的街道约有15个,分布在市区、沉香及拉杭区,分别是甲必丹谭扬路、拿督李鸿裕路、李三路、盛明利路、黄益堂路、广生路、林杞祥路、郭开东路、韩球丰路、蓝德春路、张坤清医生路、颜淡路、萧隆兴路、拿督陈世荣路及李金接路。

根据了解,拥有“甲必丹”尊称且获得官方承认的仅有甲必丹谭扬路,至于另两条的李三路与盛明利路,华社史料虽然已证实李三与盛明利都是获得甲必丹头衔的知名人物,但这两条道路并未冠上“甲必丹”尊称。

根据报道,马华市议员曾于2010年,向芙蓉市议会争取在李三路与盛明利路添加“甲必丹”,直到2013年,市议会口头承认了这两条路的“甲必丹”存在,而后续行动是需要向森州历史协会寻求鉴定证明,但事情辗转至今,没有了下文,而记者走访上述道路时,路名依然未获正名。

黄振菖盼州政府
为盛明利路添加甲必丹

日前,亚沙仙四师爷千古庙主席黄振菖出席该庙庆祝158周庆典时,再次提及盛明利路少了“甲必丹”的尊称,希望州政府或相关单位可以为盛明利路添加“甲必丹”,重新命名。

另一方面,森州首位受封拿督的华社领袖已故黄益堂,以他命名的路名,同样也少了“拿督”勋衔。

0598WCK201911141636226456297.JPG
黄俊棠

黄俊棠:需相关历史证据
申请添加“拿督”不易 

要替受封先贤路名“正名”,并不容易。

森美兰黄氏联宗会总务黄俊棠披露,在前朝政府时期,联宗会曾经获时任马华领袖协助向芙蓉市议会争取在黄益堂路名添加“拿督”勋衔,但申请过程不容易,包括需要相关的历史证据,以及拥有受官方承认的马来或英文版历史书籍是记载证明黄益堂获受封拿督。

历史悠久资料有限

他坦言,单单是寻找史书记载的工作就面对了困难,而且森黄氏联宗会成立只有50年历史,对于久远的历史资料是有限的。

据他所掌握到的便是,黄益堂是二战前备受尊崇的森州华社领袖,而且也是森州首位获受封拿督的华人。在数年前,芙蓉华济公会曾经在沙都口华人义山寻获了黄益堂石碑,当时候,这个石碑对森州华社是一个重大发现。

他说,后来,森美兰中华大会堂历史遗产收集组主任陈嵩杰接触到黄益堂第三代后裔,对方是一名年迈老妇,原本黄氏联宗会是打算相约对方会面,但后来却失去了联系。

无论如何,对于盛明利路在近期被掀起呼吁人民代议士向政府建议冠上“甲必丹”尊称,黄俊棠表示,他也会与黄氏联宗会探讨是否需要跟市议会会面,以争取替黄益堂路冠上“拿督”尊称。

须拥充足历史证据证明

据本报向芙蓉市议会了解,若要重新替先贤路名“正名”,申请程序是必然之路,而且必须拥有充足的历史证据证明。

据悉,申请方必须先向地方发展中心委员会(OCS)提出,包括呈交历史证据,然后必须通过市议会进行会议讨论,接着是要取得州政府通过动议,并在宪报公布,才能正式换名。

●甲必丹盛明利简介:

根据《惠州人与森美兰》资料来源,盛明利原籍中国广东省惠州城人,盛明利年幼聪慧,28岁从澳头放洋南渡抵达马六甲谋生,33岁从马六甲到芙蓉亚沙创办明发钖矿公司,因曾排解亚沙土人与加榄母土人械斗风波,受土人尊重而被当地华人尊封为双溪乌绒华人甲必丹。

盛明利在1860年因芙蓉2名土酋互争华人缴交砀米税和保护费爆发战争,盛明利的海山公司在这一战役中失利,并带同部下从森林撤退到芦骨,投靠芦骨统治者珠玛亚德,但途中遇上敌酋被杀,死时39岁。

民间传说盛明利被敌人斩杀时,颈溅白血。过后,被后人追封并名列仙班,成为仙四师爷。亚沙至今还保留悼念盛明利的仙四师爷古庙。

0598WCK201911141636236456298.jpg
李三路是位于芙蓉闹市。
0598WCK201911141636246456300.jpg
已故甲必丹李三

●甲必丹李三简介:

根据《森美兰州华人史话》,李三与盛明利有着相同的历程,他也是从中国南渡到马六甲登岸,在芦骨苦干,后期则在芙蓉出人头地。

李三后裔曾保留一份用英文撰写的《李三传》,李三原名李全三,生于中国梅县横山,23岁与同乡到南洋谋生,过后到过芦骨落脚,然后到芙蓉的亚沙打天下。

年轻的李三因误闯与梅江人有宿怨的海陆会馆,结果被当成间谍而险遭处决,幸好遇上贵人搭救,逃往芦骨,而后到马六甲工作。李三过了一段日子重返芦骨勤奋工作,并在巴音及万茂开辟矿场,随后声名渐大而被公认为甲必丹。

1895年,李三被英殖民地政府委任为森州议会成员,他在1897年也曾担任芙蓉卫生局(市议会的前身)成员。

李三其中一名儿子李鸿裕更成为大马独立后,森州第一位受委的华裔上议员。

李三在1905年逝世;《华人拓殖马来半岛史》曾提到李三是森州最后一位甲必丹,任期从1890至1903年。

0598WCK201911141636226456295.jpg
黄益堂路位于拉杭区。
0598WCK201911141636226456296.jpg
已故拿督黄益堂

●拿督黄益堂简介

已故黄益堂是广东番禹县人,他何时从中国南来无从考究,不过,根据史实记录,他是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期间活跃在森州,也是森州首位受封拿督的华人,并担任英殖民政府的森、雪、霹、彭4州的议会成员。

与19世纪末许多华裔先贤一样,黄益堂也是靠采矿起家,并且是当年森州华社最具影响力的芙蓉矿务会馆首任会长,以及担任当时财势雄厚的“广生号”的总经理。

黄益堂不但是德高望重的华社领袖,也与英殖民政府和马来统治者保持良好关系。他曾与森州一批华社领袖筹款赈济中国济南惨案难民,筹款余额则拨为兴建森美兰华人接生院用途,黄益堂也是该院的发起人之一。

1918年,黄益堂联合一批热爱华教者创办芙蓉振华学校,1919年至1941年间担任该校董事长长达22年。事实上,黄益堂也曾创办森州最早的女校──坤华女校,唯在战后停办。

为避免日军对付,黄益堂后来返回中国昆明,并于88岁离世。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