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9/11/2019
甲15条老街挂5语文路牌·街坊赞好 盼继续奉行开明中庸理念
作者: 报道、摄影:范纯玮

郑国球(左)在市长曼梳等人陪同下,为老街五种语文路牌主持推介礼。

(马六甲29日讯)在马六甲行政议会去年通过五种语文路牌政策后,今日正式为15条世遗老街新路牌主持推介礼,此举获得在场人士和街坊们的赞好及认同,并希望州政府继续奉行开明及中庸的理念,向全世界展示马六甲的和谐氛围。

受访人士告诉《古城》社区报,甲州政府此次增添15条老街的路牌,通过文字展现多元民族文化的同时,更主要让访客知道这些拥有历史渊源的老街中文名字,非常有意义。

“同时,这也是州政府用行动来认可其他民族语文的地位,对马六甲子民来说是幸福。”

甲州行政议员拿督郑国球在市长拿督曼梳、秘书阿查哈及市议员们的陪同下,在鸡场街为路牌主持简单有意义的揭幕仪式,并认为马六甲是一个不一样的州属。

颜天禄

颜天禄:突显甲各族人民团结和独特多元文化

鸡场街文化坊工委会副主席拿督威拉颜天禄表示,多语言路牌突显马六甲各族人民团结和独特多元文化的特征;因此,他赞扬州政府及市政厅的开明,也体现政府中庸对待各族的态度。

他指出,甲市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通过多语文路牌重现早期的中文和英文路名,可以让后人更了解过去这些街道的历史及由来。

他以鸡场街及荷兰街中文名的重现作为例子,让大家知道“Jonker Street”是鸡场街,“Jalan Tun Tan Cheng Lock”是荷兰街,有兴趣的民众和游客会进一步去了解当中的历史由来,从而加深对世遗老街的认识。

他希望州政府在未来其他族群地区考虑增设相关语文路牌,如葡萄牙村和遮迪村有著当地的语文,更显特色。

黄锦周

黄锦周:访客倍感亲切

巴刹南马街商家黄锦周表示,增设多语文路牌让来到马六甲的访客倍感亲切,感受马六甲是一个多姿多彩、多元化的地方,感觉很棒,尤其不同国籍人士。

“多语文路牌一目了然,很清楚,也许我们原本不懂淡米尔文,现在有机会从路牌中认识和学习。”

他认为,这是很好的开始,让大家感受到大马的国情,希望当局继续朝这方面发展,包括拓展到旅游区,因为大马拥有多姿多彩文化、语文、宗教和民族特色。

李凤琼

李凤琼:符合老街的历史和形象

观音亭街商家李凤琼表示,常有国内外游客来询问街道名称,甚至来到这里询问青云亭在哪里,因为国文路面“庙街”是无法凸显观音亭街的所在,非常可惜。

“如今,老街路牌都有了中文路名,符合老街的历史和形象,令人感到欢喜。”

她指出,之前路牌位置有误,容易伤及路过车子或步行人士,所幸当局也做出了修改,而有些路牌放在低矮的位置,也方便游客拍照打卡。

陈明岳

陈明岳:语言文字不应成政客炒作话题

市议员陈明岳说,甲州政府使用5种语文的老街路牌,带出多元文化和谐的象征及意义,是一项非常好的措施。

他指出,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种族色彩的国家,特别是马六甲,自郑和下西洋后就是一个国际港口,这里一直都有不同的文化和语言交流,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特色,也是吸引游客前来观光的要素。

“多元文化一直是马来西亚全国甚至是马六甲的特色,语言文字是交流彼此文化和沟通的媒介,不应该成为某些政客炒作的话题,大家都在这片土地生活,应该互相尊重。”

许家勋

许家勋:大家重新认识老街由来

郑国球行政特别官员许家勋表示,自宣布多语文路牌措施后,本身与市政厅遗产小组一起进行研究和收集资料,包括向中华大会堂《传·说古城》了解老街资料,大家重新认识老街的由来,体验到新路牌的启用对马六甲甚至大马都很重要。

他说,老街是活博物馆,每条都有故事情节和人文历史,如今通过路牌还原路名的方式,可吸引游客对了解各条老街的好奇心,相信可在旅游和文化历史上达到很大的意义和突破。

“2020年是大马旅游年将迎来世界各地游客,当看到本身熟悉的文字就觉得亲切,从而去了解何谓打金街和打铁街等,包括询问当地居民,达到各方交流和互动,这也起著历史的传承作用。”

他表示,除了闻名的鸡场街,其他很多条老街都有值得探索的故事、话题和历史,可以成为本地人向外地朋友介绍马六甲的方式。

“多语文路牌带出的不只是多元语言,它有更深的意义,当政府设置好后,希望当地人好好去体验及发挥。”

街坊们认为,多语文路牌可被视作州政府对其他民族语文的认可。

市长曼梳(左一)代表市政厅赠送一个多语文名字匾额给郑国球(右一)作为纪念。右二及三为市政厅秘书阿查哈及建筑监管主任尔妮。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