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旅游

|
发布: 7:00am 19/07/2021

【阿塞拜疆】里海边上,青山依旧在

作者: 陈文俊
抢眼的火焰大厦,在一片朴实的地平线上拔地而起。
抢眼的火焰大厦,在一片朴实的地平线上拔地而起。

比比皆是的油泵,在广裦的大地上肆无忌惮地汲取黑色的液体,一叩首一抬头的姿态和上下摆动的巨臂并发出日以继夜的规律,来自黑海的夕阳把余晖洒在干旱但不贫瘠的地平线上,把里海以西一个一望无垠的半沙漠戈壁,映出一片金黄。

阿塞拜疆位于黑海与里海之间的高加索地区,疆土版图不是大山就是大漠,只有位于阿普歇伦半岛(Absheron  Peninsula)的首都巴库(Baku),大概比较符合人类生活的条件,哪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巴库是里海最大的港口,在地图上犹如一根楔子般嵌入里海的怀抱。然而,港口贸易并非成就巴库的命脉,令巴库如日中天的,是里海底下所蕴涵的黑色液体──石油。

ADVERTISEMENT

巴库无疑是一座建立在油田上的城市,巴库的历史发展与石油并驾齐驱。在过去的30年里,巴库依靠石油完成了从苏联后院过渡到欧式城市的转变,里海底下滚滚冒出的黑金,的确为巴库带来措手不及的财富。

和其他新兴国家一样,阿塞拜疆把石油所带来的部分财富,一一投入到狂热的城市建设当中。放眼望去,巴库四处都在大兴土木,高耸入云的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海滨地区猛然间竖立起宛若“海上升明月”般宏伟的摩天高楼,其中最负盛名的地标非“火焰大厦”莫属,发展的爪牙肆无忌惮地充斥在巴库的天际,豪华私人大宅向顶级连锁酒店看齐,巴库新贵驾着名车穿梭在宽敞的海滨大道,招摇过市。

超过百分之九十的阿塞拜疆人信奉伊斯兰教,在以基督教徒为多数的高加索地区显得鹤立鸡群。巴库日新月异的发展,正如一路从巴库输送至欧洲的陆路石油管道般,不曾停歇。

巴库──里海边上一颗熠熠发光的璀璨明珠。
巴库──里海边上一颗熠熠发光的璀璨明珠。
比比皆是的“上帝之手”,充斥在干旱但不贫瘠的地平线上。
比比皆是的“上帝之手”,充斥在干旱但不贫瘠的地平线上。

翻新的老城,只有历史最老

巴库人的生活方式目前正急速的欧化,酒吧、俱乐部、夜总会、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在巴库市区大肆林立,让巴库摇身一变成为一座歌舞升平夜夜笙歌的大都市,使阿塞拜疆成为伊斯兰世界里最世俗的国家。站在巴库街头,还真无法不让人想起迪拜。

尽管如此,巴库依然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城市。我自个儿踱步在如今已被打造成旅游胜地的老城,大多数不属于当代的建筑物,都一一被粉刷翻新,然后贴上历史的标签,供人参拜。

翻新后的古迹与遗址,看上去自然就不再老,只有历史最老。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巴库城墙、希尔梵国王宫殿(Shirvanshahs Palace)以及少女塔(Maiden’s Tower),是巴库硕果仅存的老建筑,在里海边不动声色地撑起一座老城的记忆,等待人们前来叩门探索。

朋友住在老城南部,我从那里一路步行到毗邻海岸线的市中心,苏联风格的巨型建筑物仍旧是巴库一道特有的风景线,后苏维埃主义的建设依然抢眼,从以钢骨水泥见称的苏联式公寓,到方正诺大的歌舞剧院、国家戏剧场、艺术画廊、博物馆、火车站,还有清真寺,每一栋沾满历史风霜的建筑物,无不与新城的摩天大楼形成强烈的对比。

巴库新城迅速拔地而起,似乎让老城在一夜之间退守为一个冷眼旁观的历史老人。老城是新城的根,新城是老城的延伸,新城因老城而欣欣向荣,老城因新城而增添韵味。新城老城相互辉映,意外地成为了里海边上一颗熠熠发光的璀璨明珠。

12世纪的少女塔,肥硕又结实,一点都不少女。
12世纪的少女塔,肥硕又结实,一点都不少女。
辛纳利大妈躲在暗房里制作大饼,那可是我漫长的旅程中吃过最好吃的大饼!
辛纳利大妈躲在暗房里制作大饼,那可是我漫长的旅程中吃过最好吃的大饼!
辛纳利乱七八糟地盘踞在海拔2350米的土阜上,抢了青山不少风头。
辛纳利乱七八糟地盘踞在海拔2350米的土阜上,抢了青山不少风头。

被世人遗忘的村庄

和许多借石油暴富的发展中国家一样,发展的悬殊在阿塞拜疆有着一贯的深刻。一离开阿普歇伦半岛,巴库的一切浮华与掠影,仿佛就像窗外不停倒退的风景般,随风即逝,让人误以为自己正离开一座沙漠中的海市蜃楼。

我坐在北上的小巴(俄语:Marshrutka)上,不出一小时,周边一切的风景立刻被一幅全然迥异的景观给取代,左边是延绵不绝高耸入云的高加索山脉,右边则是依傍里海的半荒漠戈壁,高楼大厦与繁华街道似乎只是过眼云烟,羊群和油泵才是大地的主宰。

高加索山脉纵横千里,在地图上长得如胎盘一样,把疆域版图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给挡在北部的另一边。就在胎盘这一边的褶皱地带,我来到一个叫辛纳利(阿塞拜疆语: Xınalıq)的村庄。居高临下的辛纳利,悠悠地盘踞在高加索山脉的绿色山坳上,与世隔绝。

我故作潇洒地攀登上去,黑压压的村庄,其实建立在一个土阜上,乱七八糟的房子上下左右挤成一团,只有不到2000人不介意被世人遗忘地栖息其中。

整个村庄乍看之下犹如一座随时闹鬼的城堡,除了颜色,没有其他协调性,你的前院是我的屋顶,我的屋顶是他的走道,一打开门就可以直接向你我他打招呼寒暄温暖,令人莞尔。

高加索山脉毫无吝啬地散发绿意,羊群的故乡非它莫属。
高加索山脉毫无吝啬地散发绿意,羊群的故乡非它莫属。
马背上的民族,仍然说着一口独特的高山语言。
马背上的民族,仍然说着一口独特的高山语言。
百年沉默的辛纳利村落,处处闪烁着生活的影子。
百年沉默的辛纳利村落,处处闪烁着生活的影子。

我在别人家的屋顶上明目张胆地闲逛,由于常年受到高海拔紫外线的洗礼,村里的孩童很早就历经风霜,蓝色眼珠下尽是透红的脸颊。他们对外地人非常好奇,对五官轮廓打扮穿着不同于自己的外国人更是一直盯着看,差点把我看进永恒。

村里的人不但说着一口有异于巴库及平原一带的古老语言,还是个不折不扣的马背上的民族,就连驻守边界的阿塞拜疆士兵也以马代劳。离开村子走在牧羊人打造出来的羊肠小径,豆点般的羊群被放牧在远处的绿色天地上。信步在全方位的高加索山脉,处处都可感受到原生态大自然的真实与纯朴。

绿色的尽头,是青山。

巴库源自波斯语,意为风之城。或许是因为无风不起火,阿塞拜疆在千年以前一度是拜火教的传播中心。里海与黑海之间,欧洲与亚洲之间,风一直狂吹,火一直燃烧,阿塞拜疆有着耐人寻味的落差,也闪烁着让人难以释怀的对照,错落有致中激发人们无限的探索与想像。

阿塞拜疆一度是拜火教的传播中心,位于巴库市郊的永恒火焰(阿塞拜疆语: Yanar Dağ),据说不曾熄灭。
阿塞拜疆一度是拜火教的传播中心,位于巴库市郊的永恒火焰(阿塞拜疆语: Yanar Dağ),据说不曾熄灭。
距离巴库约40公里的“Qobustan”,是阿塞拜疆另一个世界文化遗产,收藏着铜器时代的岩石雕刻。
距离巴库约40公里的“Qobustan”,是阿塞拜疆另一个世界文化遗产,收藏着铜器时代的岩石雕刻。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