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内

|

我们

|
发布: 7:00am 25/07/2021

“大马民族”论画饼30年 · 华社要的大饼叫“归宿感”

作者: 黄田恬
要如何在全民共同价值观基础上,达致共同愿景,是华社现今面临的挑战之一。
要如何在全民共同价值观基础上,达致共同愿景,是华社现今面临的挑战之一。


报道:黄田恬

ADVERTISEMENT

前首相敦马哈迪是最早提出“马来西亚民族”(Bangsa Malaysia)概念的人,物转星移,时至今日,大马华人对于“大马民族”的看法为何?

长久以来人们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不同族群之间的区别和矛盾之中,却鲜少正视族群内部的不同。究竟华社最大的愿景是什么?大马华人又能不能找到共同和共通的价值观,可以作为“大马人集体身份认同”的核心?

“马来西亚民族计划”(Projek Bangsa Malaysia)一连举办两场线上座谈,邀来多位不同背景的华团代表、华人学者、时评人、非政府组织成员和大学组织成员,一起对谈和分享对“大马民族”和“华社愿景”的思考。

针对这个课题,主讲人从各个角度切入,提出他们的观察和看法,激发了思维和观点上撞激的火花。

何玉苓指出,如今华社希望在全民共同价值观基础上,达致共同愿景。
何玉苓指出,如今华社希望在全民共同价值观基础上,达致共同愿景。

何玉苓:华社愿景拥抱多元

妇女行动协会前主席何玉苓指出,如今华社所追求的愿景高于华社,希望在全民共同价值观基础上,达致共同愿景。

“在国泰民安和安居乐业的基础上,华社希望建立一个和平、平等、公正、无歧视、无暴力、安全和互相尊重包容的社会。”

她希望国人能培养华教斗士林连玉所提出的“多姿多彩、共存共荣”观念,拥抱多元,才能建造团结一心的家国。

何玉苓是在题为“华社对于‘马来西亚民族’的愿景”的两场线上座谈的首场座谈中发言。这两场座谈由“马来西亚民族计划”,分别在7月11日及7月14日举办。首场讲座以华语进行,主持人为亚洲商学院研究经理陈在耕。

“马来西亚民族计划”是一项由马来西亚穆斯林青年运动(ABIM)及人民愿景计划(POWR)所发起的计划。

黄先炳希望,族群间对立和矛盾的情况不会再激化,而能拨乱反正,回到过去各族之间相互尊重的日子。
黄先炳希望,族群间对立和矛盾的情况不会再激化,而能拨乱反正,回到过去各族之间相互尊重的日子。

黄先炳:拨乱反正回到尊重

师训讲师兼林连玉精神奖得主黄先炳说,近年大马的社会舆情和舆论被推向更保守的一方,因此他只希望对立和矛盾的情况不会再激化,而拨乱反正,回到过去各族之间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日子,实现多元种族、语言、文化、宗教之间的和谐并存。

“在国际上建立独一无二的国家,让每个公民都能自由发挥成长,别的国家做不到的,我们要做到。”

黄志伟认为,经过几代人的繁衍生息,大马华人已没有身份认同问题。
黄志伟认为,经过几代人的繁衍生息,大马华人已没有身份认同问题。

黄志伟:种族政治幽灵挥之不去

林连玉基金霹雳联委会总务黄志伟认为,经过几代人的繁衍生息,大马华人已没有身份认同问题,并且在日常生活层面上,各族间也学会彼此尊重各自的文化和生活习惯,但在政治层面上却“乱象四起”,种族政治幽灵仍挥之不去,因此大马要达致的全民共识,仍在进行式当中,当中也要靠公民团体的共同努力去打造。

杨有为认为,大马人尤其华社,渴望能由高责任感和高行政效率的廉明政府领导,并推动高度自律、开放和包容的公民社会。
杨有为认为,大马人尤其华社,渴望能由高责任感和高行政效率的廉明政府领导,并推动高度自律、开放和包容的公民社会。

杨有为:长年面对贪污和不团结

隆雪华堂副会长杨有为则认为,大马长年被贪污和国民不团结两大问题缠绕,让人民深受其害,因此大马人尤其华社,渴望能由高度责任感和高行政效率的廉明政府领导,并推动高度自律、开放和包容的公民社会,以打造繁荣昌盛的大马社会。

郭素岑表示,未来各族或可以尝试打破种族观念,不以种族背景自居,而把自己看作“马来西亚人”。
郭素岑表示,未来各族或可以尝试打破种族观念,不以种族背景自居,而把自己看作“马来西亚人”。

郭素岑:勿以种族背景自居 

槟城庙会发起人兼传承者主席郭素岑提出,为了在多元社会中寻找共识和实现“大马民族”,各族或可以尝试把国家利益置于族群利益之前,打破种族观念,不以种族背景自居,而把自己看作“马来西亚人”,来达到全民大团结。

“将来有没有可能抵达新阶段,大家不说自己是巫裔、华裔或印裔,也不只是维护自己族群权益,而希望国家好、大家一起变好,并‘以人为本,和谐共处’,达到种族大团结?”

叶美霞指出,多元文化差异并非国民团结障碍,反而是我们应引以为傲的特色和建国基础。
叶美霞指出,多元文化差异并非国民团结障碍,反而是我们应引以为傲的特色和建国基础。

叶美霞:尊重差异相互了解接纳

新纪元校友会理事叶美霞指出,多元文化差异并非国民团结障碍,反而应该是我们引以为傲的特色和建国基础,因此,大家应该尊重差异,互相了解并接纳彼此的历史经验,才能促进沟通与和谐,实现“差异但平等”的马来西亚。

廖品淳说,大马社会除了要追求在体制上的平等待遇,也要致力消除非体制上的隐性歧视。
廖品淳说,大马社会除了要追求在体制上的平等待遇,也要致力消除非体制上的隐性歧视。

廖品淳:应致力消除隐性歧视

对于华社未来愿景,马大新青年代表廖品淳期望,大马社会未来不仅要在体制上的平等待遇方面取得进步,也要致力消除非体制上、许多不易察觉的隐性歧视。

王维兴直言,近年华社的愿景和诉求明确,即想要被视为平等的公民。
王维兴直言,近年华社的愿景和诉求明确,即想要被视为平等的公民。

王维兴:何谓“大马民族”各自诠释

马哈迪是在1991年担任首相期间,在2020宏愿里头提出“大马民族”概念,强调国人对于“大马人”的身份认同。但隆雪华堂执行长王维兴认为,对于何谓“大马民族”精神,各族无论是政治人物、学者精英还是平民百姓,都还没有达成共识。

“不同政治领袖用不同语言向各自的族群发出不同的信息……对巫统而言,大马民族概念是马来民族主义的;但在非马来人社会,尤其是华社间,无论是对马华、行动党或一般人而言,都更倾向认为大马民族是‘多元化的民族主义’的理念,人们因此要求在政治上和文化上达致受承认的平等地位。”

他直言,近年华社的愿景和诉求明确,即想要被视为平等的公民,因为“我们都是马来西亚的孩子”(Kita Anak Malaysia)。

唯王维兴也坦言,华社这一诉求经常面临其他矛盾,比如出于政治上考虑而做出妥协的权宜之计,以及受到来自马来人所主导的国家地位方面的冲突。

王维兴是在该系列线上座谈的第二场座谈中发言,这场座谈以国语和英语进行,主持人则为人民愿景计划协调员陈仁义。

俞德碧说,大马人其实都渴望拥有对国家的归属感。
俞德碧说,大马人其实都渴望拥有对国家的归属感。

俞德碧:归属感受到挑战

非政府组织“57计划”(Projek 57)长期在全国各地推展“团结丝带”活动,希望唤醒国人的爱国和团结精神,其首席营运员俞德碧在与不同参与者交流时发现,大马人其实都渴望拥有对国家的归属感。

“每个人都想感受到大马是我们真正的家,这毕竟是我们亲友所在之处,这样的归属感和价值观是我们所共享的……但的确,有时一些政治事件,会让我们觉得对国家的归属感受到了挑战。”

她认为,国内各族应该跨出第一步,个人也需要发挥小小的努力,通过更多沟通及相互了解来达致族群和解。

陈烈铭说,目前不同族群之间所接收到的资讯不同,长此以往,则必然导致各族对“大马民族”的想象有差异。
陈烈铭说,目前不同族群之间所接收到的资讯不同,长此以往,则必然导致各族对“大马民族”的想象有差异。

陈烈铭:各族资讯有差异造成分歧

马来西亚国立大学(UKM)学生会副主席陈烈铭说,目前不同族群之间所接收到的资讯不同,会形成认知的“同温层”,不容易达致“跨语言”交流,长此以往,则必然导致各族对“大马民族”的想象有差异。

“不同族群所接收到的资讯不同,马来人阅读《马来西亚前锋报》等报章,中文报章则专注提供华人想阅读的课题,如教育课题。”

“这会造成分歧,如果我们要打造拥有共同愿景的‘大马民族’,这可不是好做法,因为,打造‘大马民族’须要拥有共同愿景,但如果大家接收到的资讯都大相径庭,怎么可能合作打造共同愿景?”

陈慧思认为,华社面对最大的挑战之一,在于不同世代的华裔如何看待中国崛起,因为这关乎华人对大马的身分认同和归属感。
陈慧思认为,华社面对最大的挑战之一,在于不同世代的华裔如何看待中国崛起,因为这关乎华人对大马的身分认同和归属感。

陈慧思:华社不同世代不同解读

苏格兰阿伯甸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博士生陈慧思认为,华社面对最大的挑战之一,在于不同世代的华裔如何看待中国崛起,因为这关乎华人对大马的身分认同和归属感。

她认为,在上世纪90年代,老一辈华人在情怀上对中国有强烈归属感,年轻一代的华人则对自身的文化和身分的认同有着截然不同的解读,他们认为自己是土生土长的马来西亚人,中国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外国”。

戴子豪说,各族对何谓“大马人的身分认同”或“大马民族”的认知有差异,常出现各说各话的局面。
戴子豪说,各族对何谓“大马人的身分认同”或“大马民族”的认知有差异,常出现各说各话的局面。

戴子豪:认知有差异各说各话

经营著名脸书专页“Ulasan Apek Cina”的时评人戴子豪认为,各族对何谓“大马人的身分认同”或“大马民族”的认知有差异,常出现各说各话的局面。

他举例说,联邦宪法第152条文阐明任何人不得禁止或阻止任何人使用、教导或学习其他语言的权利,但华社却经常把此条文诠释为,政府有责任推广母语教育。

他提醒,“这一条文其实并没有阐明政府有责任推广母语教育,但董总和行动党之前却以此挑起华社对政府的怒气。”

“不过,行动党自己上台后自己也无法解决这问题。”

张国祥认为,如今是时候重新审视新经济政策,包括在不论种族的情况下消除贫穷。
张国祥认为,如今是时候重新审视新经济政策,包括在不论种族的情况下消除贫穷。

张国祥:须重新审视新经济政策

国立大学民族研究所教授拿督张国祥认为,如今是时候重新审视新经济政策(NEP),包括在不论种族的情况下消除贫穷,以建立国民团结。

唯他认为,大马华人并未受到制度上的歧视或不平等对待,因为华裔在经济和教育成就上仍掌握着绝对优势。

“大马民族”是前首相敦马哈迪于1991年担任首相期间,在2020宏愿里头提出的概念,强调国人对于“大马人”的身分认同。
“大马民族”是前首相敦马哈迪于1991年担任首相期间,在2020宏愿里头提出的概念,强调国人对于“大马人”的身分认同。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