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2台直升机碰撞坠机!当局公布10名死者名单点看最新消息
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精彩系列

|
发布: 3:53pm 23/10/2021

品味巴生

巴生太平街

繁华渐褪

布庄

品味巴生

巴生太平街

繁华渐褪

布庄

【品味巴生系列(系列七)】巴生太平街繁华渐褪 布庄仍顽强生存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大都会)品味巴生系列七
成功布庄是巴生40年的老字号,见证布庄行业兴衰起落,转型自强。

1970、80年代,雪州滨海人想买布,一定会去

那时候的太平街,可以说是十里洋场,尤其是农历新年期间更是热闹非凡,夜深不打烊。

ADVERTISEMENT

物转星移,沧海桑田,今日的太平街繁华已褪去,从华人布店街,到做马来友族生意,甚至转型提供窗帘一条龙服务,老行业仍还有顽强的生命力。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让我们在这边富饶的土地滋长和蜕变。

(大都会)品味巴生系列七
太平街1970、80年代布庄林立,新春前剪布到晚上11时还不打烊,如今顾客则以马来人为主。
70年代新年盛行买布做新衣

过新年,买新衣,穿新鞋,很是开心。

回顾1970、80年代的新春,家家户户每逢新年前,不是买新衣,而是买布做新衣。

在那个年代,成衣还未普及化,新衣大都是量身定做。林立,连带也衍生出洋服裁缝店、服装材料拉链、纽扣等,还有鞋店,皆集中在同一条街。

林永成,巴生老字号成功布庄创办人。1971年,他从仁加隆新村来到巴生谋生后,先是在岳父的布庄做了10年,之后1981年创业开设成功布庄,与布结缘五十载。

“那时候的太平街真的很旺,每逢周六还有夜市,有很多布庄,主要的顾客都是华人。”

那些年,华人买布的需求很高,生意很好做,男士女士小孩都会买布,然后再找裁缝定做衣服。同一条街也有不少的洋服店,布庄在新年期间,忙得不可开交,剪布到晚上11时不打烊。

林永成受访时说,不只是过年,华人婚嫁也会买布,而且一买就是30匹,作为“排橱”的嫁妆。那个年代也是布庄的全盛时代。

“南北滨海区,万津、仁加隆、加埔、瓜雪一带都有人来太平街买布。” 这位从事布庄生意50年的老行尊形容当时的盛况。

(大都会)品味巴生系列七
成功布庄创办人林永成与布结缘五十载。
成衣业兴起致客源减

随着时代的转变,成衣业的兴起,裁缝越来也少,林永成感慨这20多年来,买布的华人已买少见少,布庄转战马来市场。

“以目前的顾客来说,华人占不到5%;至于马来顾客需求方面,除了马来装,我们也开拓了窗帘市场。”

他指早年很多人在住家从事缝纫,买了布要找人量身定做并不难;但如今裁缝少了,买布定制衣服工钱又不便宜,而且还要等,这类的需求越来越少。

“成衣的选择也多了,华人很少会买布做衣服,我们便开发马来市场,转做马来装和窗帘布。”

客源的转变也反映出巴生市区繁华起落。从全盛时代,每间店都会营业到晚上10时,到今日大部分商店晚上7时便打烊,过去“不夜城”的盛况只剩下回忆。

(大都会)品味巴生系列七
布庄随时时代的变迁,从华人市场,转战马来市场,开创出另一条转型之路。
只要有顾客就继续开店

处于半退休的林永成表示,只要一天还有顾客,布庄生意都会继续做下去。

见证行业起落转型的林永成对布有着深厚的感情。成功布庄从全盛时期,在太平街开设七八间布庄,到这两年逐步结业,剩下3间店面,林永成说,生意少了,但还能经营。

“目前,布庄主要是孩子和弟弟经营,属于家庭式,营运成本算不高,还能维持,我会一直做下去。”

买布的顾客越来越少,一度转为线上,反映也不太理想。

“毕竟,窗帘而言,很多家庭的尺寸都不同,必须上门量度定做的服务。网上的生意只能做一些标准的窗帘尺寸,比较高档,需要量制的窗帘就做不到了。”

转型肯定面对挑战,林永成说,但不变也不能。

“做生意肯定要变,接下来就看这盘生意如何转型突破,结合时代的需求和消费者的喜好,发挥我们既有的优势,才能保有竞争力。”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