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际

|

坐看云起

|
发布: 10:15pm 23/10/2021

新丝绸之路

新丝绸之路

新丝绸之路:中国和东盟——海路伙伴关系

文:本报特约陶佩璇整理报道

本月14日,著名历史学家王赓武教授主持了“:中国和东盟”视讯讲座,参与讨论者有马来亚大学文学暨社会科学院院长拿督黄子坚博士和马来西亚国民大学荣誉教授拿督阿杜拉曼恩蒙博士。马来西亚教授研究院为主办单位,新加坡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荣誉教授佐翰·沙拉瓦纳慕都博士为主持人。

王赓武教授在演讲中指出,东盟各国在合作的框架下,实现和谐共处,在世界强国之间,找出自己的位置,决定自己的命运。正在崛起的中国,不再把东盟视为反对中国的西方产物,而是具有自主性的一个整体,并期待与其建立更友好的伙伴关系。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也致力推进与东盟的关系,让东盟能够在更大的世界舞台上发挥作用。

ADVERTISEMENT

王教授指出,新中国在成立后的三十多年不懈探索,尝试过民主主义、资本主义、共产主义等,在邓小平的带领下,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结合在一起,慢慢地走出了一条现代化道路。中国也与东盟加强合作,促进海上贸易活动,在亚洲和世界经济发展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在2013年推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中,也希望能够发展其海上丝绸之路,但细究下便发现,这一条新航线是必须取决于其他国家的力量的,也将受到全球海上经济的牵制和监督。中国领导人深深意识到西方海军的强大战斗力,从未想过不自量力地与之挑战,成为另一海上霸主;建设海军主要是为了保护其海洋利益和安全。

王教授指出,中国在战略方面与英美海上称霸的世界观截然不同。在冷战结束后,中国马上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致力解决各成员国间的边境问题,突显了中国对陆地需求的深度了解,也体现了其重要的地缘政治和地缘战略思维。另外,中国与伊朗和中东国家乃至整个中亚地区建立的密切联系等都一再表明其与传统上西方通过海军成为世界强国的不同。

美国在冷战结束后,晋升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自然地希望更多发展其在世界各地的陆权,通过进一步抑制俄罗斯的影响力、介入中东乱局、发动阿富汗战争等行动,努力加强其陆权,希望成为海陆权都很强大的世界大国。但美国目前所开展的陆战都已失败告终,不得不承认在陆权发展上受到的局限,也只能继续依赖其海上霸权。

一带一路倡议为平衡陆海发展

中国作为一个陆海兼容型的国家,尤其经历了明清时期海上生存和发展空间受到严重威胁的脆弱时期,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兼顾发展其陆军和海军力量,确保国家不会再陷入存亡危机;一带一路倡议正是中国在两者间取得平衡的机制。

王教授指出,自2013年起,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不同地区开展各种经济活动、投资和基建工程。习近主席使之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国家重点发展项目,规定各省区市都必须融入一带一路的建设进展,大批的企业也参与其中,规模盛大。殊不知声势如此浩大反而引来了许多国家一片哗然:担心发展中国家陷入债务陷阱、对中国共产党有所顾虑,或是认为此举措的目的是要图谋称霸全球。但其实这些言论和观点都夸大其词了。

王教授指出,新的海上和陆路丝绸之路形成了鲜明对比,但两者不可分割。 “一带”旨在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建立有利于陆路交通的经济走廊,让雄心勃勃的商人们能自由往来。根据历史经验,中国有了不同与以往的长期战略思想,意识到不能孤注一掷只追求或依赖海洋利益,尤其他们当时海上实力薄弱,很容易在南中国海上受制于其他强大的海上强国,而是应该拓展多种途径以获取市场和资源。于是便策划建设对接到印度洋的陆上通道,从新疆经巴基斯坦到印度洋、再到可获取石油的中东伊朗,然后也有通道延伸到地中海沿岸各国,同时开通往北的路,一直到德国,以开拓欧洲市场。“一带”也包括了东南亚陆上路线,途径竂国、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也有不经海路通往缅甸和竂国的陆上通道。

新的“一路”海上丝绸之路起初主要为了发展海上经济利益,在被纳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下后,也存在一些地缘政治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也许中国会希望从海上丝绸之路所开展的活动或投资中赚取利润,以补贴支付耗资庞大且可能亏钱的陆路通道项目。

王教授指出,由于中美之间的对抗关系,双方都会希望拉拢东盟。因此东盟的理想状态是保持团结一致。美国是当初促成东南亚形成一个区域的西方列强之一,无疑地会想继续操控局面。但对中国而言,东盟只要能保持自主性、不偏袒任何一方,便是一种成功,中国也会心满意足。

东盟未来取决两洋立场

在讨论环节中,针对中国在南海扩张的忧虑、新的海上丝绸之路对东盟国家具体影响、中美竞争关系中,东盟国家是否需要选边站的提问,王教授指出,从东盟成立的历史来看,各国之间差异很大,当初被组建成一个整体也是为了外人的利益,由外人促成的,东盟可谓濒危物种。东盟的根本弱点是没有共同的自然条件和历史发展基础可依托,容易四分五裂。因此东盟各小国要在大国竞争下存活发展,必须加强集体力量,更加努力合作提升凝聚力,时刻警醒谨记东盟经不起分裂,团结才能实现东盟共同体的目标。

对于中美关系被视为两头大象在斗争,王教授称,中国把自己看作在东南亚“后院”的一头老虎,因此世界权力结构中斗争的两头大象并不包括中国,而是英美海上霸权国家。西方强国海上霸权的历史长达几百年,如今美国成了世界唯一的海上霸主,同时获得英国和澳洲海军在背后支持。在地理上属两洋夹护的东南亚无可避免地必定会长期受到海上争夺霸权的影响,东盟这一组织集体协作的未来也将取决于与两个海洋的立场。

海域陆地划界不可一概而论

王教授指出,中国在应对和使用国际法上涉世未深,也不明白国际法会被政治目的所利用,当初所主张对南海划分历史性九段线的说法缺乏说服力、模棱两可,也引来争议,使中国面临困境。中国应该要了解到国际海域划界与陆地划界不可一概而论,但其他东南亚国家对海上划界其实也似懂非懂;近几年来一些声索国也尝试在南中国海上划界,也是问题重重、漏洞百出。这也反映了各国对国际法中涉及领海主权的规则和应用并不熟悉也没有掌握。

王教授指出,中国刚加入联合国后,单纯地签订了《联合国海洋公约》(简称《公约》),却在后来才发现当中的主权条款在保护其海洋主权方面没有起到作用。而美国这个国际法老手早知道《公约》中某些条约对美国不利,至今没有正式签署。

王教授认为,如《公约》这样的国际法需要被重新考虑和调整。双边关系的定义是两个国家一对一的关系,而不是区域之间的关系;各主权国家可与邻国一对一地划定并勘定边界,维护本国的领土主权。主权国家不论大小、强弱在国际法上都受到保护,地位一律平等,但王教授直言,这种“平等”是假想出来的,因为事实上各国国力相差悬殊,个别小国不可能与大国较劲,唯一真正的保护是几个国家联合起来,比如民主国家、中立国家等,与大国抗衡。

王教授指出,在1945年后独立或成立的国家至今仍在学习如何在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中生存,而制定国家却能善用国际法,在其中运筹帷幄。我们当然应该尊重法律,但国际法的基础规范应该要受到挑战,因为其根据其实是基督教文明的哲学思想。制定国家定义了国际规则后,霸道地要求多数国家依法行事,加剧了国际秩序的潜在问题。许多国家没有完全明白或误解了其中的条款条约,对无法遵从和应对感到不安,甚至面临诉讼。

因此,王教授认为,国际社会应该与各国共同商量,在国际法的基础原则上达成共识,重新定义新国际法的执行方针,真正地确保各主权国的平等地位。

对于新成立的澳英美联盟(AUKUS),王教授解释道,从表面上看,澳洲、英国和美国自最早期的世界战争便一直是盟友,三国联盟是顺理成章的,并不令人意外。更深入探究,我们也可将之视为弥补“四方安全对话(Quad)”不足之处的新增安全机制和防御措施。美国认为Quad中的印度和日本在某一些事上是靠不住或带有不确定性的,但澳洲和英国是志同道合的忠实盟友,永远不会与其有分歧意见。

中未追求称霸全球

针对与会者认为西方国家的联盟其实是为了对抗实行扩张主义的中国,王教授则表明,从中国历史的总体来看,中国早前一直没有称霸全球的表现,而且中国想必也借鉴了美国想统治世界而遭遇失败、自讨苦吃的例子。另外,中国作为陆权大国,需要面临和处理许多棘手的陆地边界的争议和麻烦,从未追求全球海上霸权,只求其海上军事力量能发展自卫性威慑能力,尤其十九世纪在海上惨败后,确保中国不再受到外来者从海上侵略,同时捍卫海上丝绸之路的经济利益和资源。

王教授指出,美国为了确保海上霸主地位,正努力防止中国全面控制太平洋、南中国海和东海,做出了各种危言耸听的言论和举措,其实并不足为奇。尤其在中国为了更集中地管理和发展对外投资而推出一带一路倡议后,眼看着中国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崛起,美国将之视为对其国家利益的根本挑战与威胁,生怕人们会从此摒弃自由民主和资本主义体系,从而破坏美国全球化资本主义制度的计划。于是美国不断妖魔化中国,给世界刻画出一个野心勃勃的中国,并呼吁各国要防范中国,让大家畏惧中国,恨不得央求美国救他们脱离中国的恶手,没想到惊动了许多小国。事实上,东南亚任何一国不能对中国构成威胁,而中国的海军力量也从来不会针对东南亚任何一国。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